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发病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加之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这些并发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死亡,也影响日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脑卒中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抑郁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MMSE简易智能量表、TESS副反应量表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14.2±1.3分,MMSE评分25.5±1.5分,TESS评分4.5±0.3分,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16.1±1.5分,MMSE评分23.6±1.3分,TESS评分7.3±0.4分,不良反应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抑郁效果优于阿米替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西酞普兰 脑卒中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施以黛力新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施以路优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黛力新对于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黛力新 脑卒中 抑郁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卒中失语患者,采用语言功能康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失语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行基础治疗,观察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强化语言功能康复训练,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失语患者,实行语言功能康复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治疗结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语言功能康复 失语症 脑卒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接诊患者时要掌握脑卒中与低血糖的神经症候群特点,利用指尖血糖检测仪或静脉血糖检测方法,以利于早期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方法对25例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后进行血糖检查,进行分析诊断,以其低于2.8mmol/l为鉴别要点,同时对患者均行颅脑CT或MRI检查,以其阴性为鉴别要点,明确诊断;结果对25例疑似脑卒中的低血糖患者均诊断明确;结论对急性起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突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酷似脑卒中的患者,尤其是有糖尿病的患者,均应进行常规血糖检查。

  • 标签: 低血糖 脑卒中 意识障碍 血糖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针药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针药并用治疗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经过以上治疗后,显效41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达80%。结论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率高,且致残率高,其临床表现除有许多躯体症状外,还常伴有精神症状,尤其抑郁,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本组结果显示,针药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临床表现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的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及S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脑卒中 抑郁症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2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西汀口服治疗,30d后对两组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0d后2组患者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氟西汀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氟西汀 脑卒中后抑郁症 抑郁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防止老年脑卒中患者鼻饲并发的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9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鼻饲营养治疗,期间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然后对比二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腹泻、吸入性肺炎、呕吐、代谢性并发等鼻饲并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鼻饲治疗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并发发生率,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老年 脑卒中 鼻饲 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间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其中一组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3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34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2%,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27%,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副反应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采用针灸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有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调节患者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并且为患者进行扶阳固本,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缓解患者的副反应程度。

  • 标签: 针灸 脑卒中后抑郁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时使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共80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治疗,将两组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TESS(副反应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AMD评分以及TESS评分均更低,P均<0.05。结论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针灸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针灸治疗 安全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自动思维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研究,住院1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对伴有抑郁的患者在住院2周、4周和10周时再次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抑郁组(43例)和非抑郁组(24例)。应用自动思维问卷(AT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抑郁组患者ATQ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患者(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自动思维发生的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MMSE(简易将神状态检查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病灶数目、消极应对。结论消极性自动思维在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自动思维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包括病灶数目、ADL、消极应对、MMSE和社会支持,这些因素可预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自动思维 影响因素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各县市社区的5935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基线调查;排除447名脑卒中患者后,对剩余的5488名原发性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在矫正年龄、性别、教育、吸烟、饮酒、BMI、体育锻炼、糖尿病、抑郁、脑卒中家族史、患病年限、降压药、叶酸、SBP、TC、血糖、TG和LDL后,Hcy最高四分位数Q4与最低四分位数Q1相比,Hcy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比(HazardRatio,HR)为7.43(3.23-13.30),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7.50(2.98-19.53)和7.76(2.71-22.1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15μmol/L)与Hcy正常人(<15μmol/L)相比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HR为1.82(1.17-2.84),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2.19(1.40-3.43)和1.60(1.09-3.19)。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是导致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该病本身就会引起脑卒中,而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的患者,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恢复期失眠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均分满足纳入标准的76例脑卒中伴失眠患者,即各38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失眠情况。结果观察组失眠治疗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恢复期失眠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患者失眠的改善,建议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脑卒中 失眠症
  • 简介: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积极干预。方法选取32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将≥50分的149例纳入抑郁组,〈50分的177例纳入非抑郁组,运用自制调查表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非抑郁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卒中前性格、家庭关系、职业、卒中部位、文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应结合相关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影响因素 生存质量 社区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药化痰解语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针刺结合中药化痰解语汤治疗组(试验组,50例)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N400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Fz、Pz、C3、C4的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化痰解语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针刺 化痰解语汤 缺血性脑卒中 失语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应用中医针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心理干预治疗)和观察组(中医针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各25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24/25)与对照组80.0%(20/25)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中医针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中医针药 心理干预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