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2009年我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237例,分别按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积分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并分为非冠心病组(84例)、心绞痛组(92例),心肌梗死组(61例),人院第二天测定所有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分析各指标与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40.22±3.56)g/L比(39.81±3.56)g/L比(38.68±3.43)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临床类型(r=-0.18,P=0.005)、冠脉病变支数(r=-0.195,p=0.003)及冠脉病变积分(r=-0.188,P=0.004)呈显著负相关,而总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值与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积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白蛋白偏低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设计意图:外国绘本走进中国家庭,老师们也逐渐选用适合幼儿理解的绘本作为教材。现在我选用的就是日本——宫西达也的绘本《好饿的小蛇》,该绘本以好饿的小蛇看见各种水果为线索,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如:小蛇吃了哪些东西呢?小蛇是怎么走路的呢?这些有趣的情节深深吸引幼儿去探究询问,小蛇在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水果又是怎么吃的。结尾出人意料,让人捧腹大笑,是一篇构思巧妙的幼儿绘本。小班这个年龄段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和语言学习的敏感期,所以建立宽松互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尤为重要。我将学习融于幼儿活动之中,让幼儿在与动物的“实境”中学说话,在提问、交流、感官刺激的活动中加强语言训练,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语言,不断提升语言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理解、积累语言“听说练”的经验,使幼儿能“听懂、会想、愿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红外线热疗治疗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3月~2011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352例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14例,头孢唑林1-2g/次与甲硝唑0.4g,1次/d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采用高频红外线热疗治疗,对照组138例,采用头孢唑林2g/次,1次/d静脉滴注,甲硝唑0.4g静滴,1次/d。结果治疗组21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86%,对照组13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6.09%。两组进行比较,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年轻女性患者的重复性感染较高。结论采用高频红外线热疗法进行治疗反复发作性盆腔炎,具有疗效好、方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造成溶血的原因很多,尤其是儿童抽血比较困难,更加容易引起溶血。有报道探讨溶血前后对生化指标的影响,但溶血程度对于儿童生化指标测定的影响程度的研究比较少见,所以探讨标本溶血程度对儿童生化指标测定的影响就很有意义。用SysmexXE-1800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测定血浆血红蛋白(Hb)含量来判定溶血程度,观察不同的溶血程度对儿童生化十项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随机检测100例门诊小孩患者,在溶血度是Hb=0g/L(即不溶血)与溶血度分别在Hb=2.0g/L与Hb=4.0g/L的儿童十项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溶血度为Hb=2.0g/L时,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总蛋白(TP)、钾(K)值显著性升高(p<0.01,TP为p<0.05),并随着溶血程度加重,Hb=4.0g/L时的酶活性又比Hb=2.0g/L时的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三项指标在不同溶血程度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溶血主要对儿童生化十项指标中AST、LDH、CK、CK-MB、α-HBDH、TP、K的检测有显著性差异,TBIL、DBIL、ALB三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大学生敬业精神不足的客观现实,教师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实习生的敬业精神的培养。教师要言传身教,教导学生充分理解医学敬业精神的内涵,爱岗敬业,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爱伤观念,施以人文关怀,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