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有效性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分析了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治疗效果、长期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睡眠记录、主观报告、客观测量等多种方法,其中,主观报告和客观测量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长期效果较好。不同治疗时机、个体差异、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于2021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合理分配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并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应用效果显著,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明显减轻,患者康复效果显著(P<0.05)。结论:在提供常规护理同时,通过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子痫前期孕妇血脂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子痫前期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125例、对照组115例,实验组采用三级围产保健对孕妇进行认知行为技术干预.结果实验组孕妇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异常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妇子痫前期、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围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痫前期孕妇在孕期进行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可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孕妇血脂异常控制,减低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关键词子痫前期;血脂;围产保健;认识行为技术干预中图分类号R17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42-02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抑郁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用认知行为疗法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2月-2024年1月病房与门诊所接诊重度抑郁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n=6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人,前者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后者行常规治疗。对比MMSE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MMSE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更高(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达到96.77%,但对照组却仅有77.42%,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高(P<0.05)。结论:重度抑郁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用认知行为疗法,病人的认知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疗效也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联合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对患者行为症状、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出60例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药物治疗在对照组患者中实施,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行为症状、认知功能与生命质量。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生命质量(SQLS)评估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物治疗联合网络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症状、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肺癌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和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情况、血细胞因子IL-12、IL-2以及IL-10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有下降,但实验组的下降更加明显,实验组患者的IL-12明显升高且IL-10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心理对肺癌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应该引起临床的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认知行为治疗对骨创伤患者疼痛灾难化的影响。方法拟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创伤患者12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28 kg/m2,入院时疼痛灾难化量表(PCS)评分>16分。基于骨折类型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分为2组(n=60):认知行为治疗组(CBT组)和常规组(R组)。CBT组在入院当天和术前1 d分别通过网络形式进行针对疼痛的认知行为治疗。2组患者均于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下肢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于入院即刻(T1)和术日清晨(T2)时记录PC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药用量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个月时手术部位动态VAS评分及评分>3分的发生情况以及3个月内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CBT组T2时PCS评分降低,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药用量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后3个月内阿片类药物使用率降低(P<0.05),术后3个月时动态VAS评分以及评分>3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认知行为治疗可降低骨创伤患者疼痛灾难化程度,有助于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对于焦虑症失眠症状的疗效。方法通过在院内张贴海报,睡眠中心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招募有失眠症状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治疗组接受CBT-I治疗,对照组接受失眠相关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16例与对照组17例完成研究。治疗组接受CBT-I干预后的失眠严重程度量表(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接受干预后的睡眠效率与深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I既能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的失眠症状,也能改善其焦虑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对于常规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于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结果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服药剂量和对药物的依赖,缩短病程,整合人格,纠正错误认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预防复发方面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太原市精神病医院治疗的76例产后抑郁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人际间问题问卷(IIP)、夫妻适应量表(D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8周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为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IP评分低于对照组,D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联合采取舍曲林+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可改善其抑郁症状,同时可改善患者人际关系及婚姻关系,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精神病康复治疗过程中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单一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手段,实验组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的治疗途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干预12个月,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等方面上,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实验组患者中,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93.3%,其中有效18例、显效10例,对照组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80.0%,其中有效20例、显效4例,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和单纯药物治疗精神病的比较中,认知行为疗法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促进患者各生理指标更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