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脑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的方法,以及患者实际获取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21年4月,将我院86例脑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指标、餐后2.00h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空腹血糖指标、餐后2.00h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指标、餐后2.00h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躯体功能评分指标、心理功能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以及物质生活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躯体功能评分指标、心理功能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以及物质生活评分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脑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展开回顾性分析,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抗凝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2.1%(35/3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8.9%(3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术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改善预后效果,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虽然影像学表现为血肿,但该病本质上属于脑膜血管疾病,可选择血管内治疗。脑膜中动脉栓塞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血管内微创治疗技术,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将通过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进行综述,重点总结应用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对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微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肝癌Huh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2只裸鼠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观察组移植瘤植入一枚活度为2.96×107Bq粒子,对照组植入一枚活度为0的空粒子。每4天测量1次移植瘤体积,记录肿瘤生长曲线。28 d后取下移植瘤,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1评估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并做半定量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A、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观察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缓慢,粒子植入后12 d两组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P<0.05),随着观察时间延长,两组肿瘤体积差距加大,在28 d时两组肿瘤体积分别为(963.61±89.56)mm3和(602.10±75.98)mm3(t=7.122,P<0.05)。两组移植瘤组织中CD31均有表达,观察组的MVD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0,P<0.05)。观察组VEGF-A、HIF-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80、6.414、10.890、12.250,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通过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VEGF-A、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有关。
简介: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虽然影像学表现为血肿,但该病本质上属于脑膜血管疾病,可选择血管内治疗。脑膜中动脉栓塞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血管内微创治疗技术,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将通过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进行综述,重点总结应用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ICU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研究时间节点范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间,抽取本院ICU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6例进行研究,就其临床资料施以回顾性分析,以护理模式的不同之外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原因,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卧床时间13天者分别3例、10例、10例;实验组卧床时间13天者分别2例、10例、11例;对照组采血次数>20次者13例,实验组采血次数>20次者14例。经相应护理后,护理效果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起ICU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较多,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将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应用,探究其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方影响。方法: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工作的开展时间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诊断学教学中的策划构建和应用实施效果。方法在诊断学本科教学中策划和制定形成性评价方案,并应用实施于教学实践。分析形成性评价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期末考试成绩与形成性评价成绩比较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调查问卷项目评分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在诊断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呈显著正相关(r=0.559,P<0.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方式明显优于终结性评价(Z=-8.632,P<0.001);同时学生普遍赞同形成性评价能够促进自主学习和自我监督,认为它能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带来帮助。结论在诊断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进行学业评估考核具备可行性,能够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