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合作模式下床边CRRT常见报警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运用院内合作模式行床边CRRT的患者83例,共行423次治疗中血液净化系统报警的内容和频次,报警后采取的护理对策。结果动脉压力报警48次,静脉压力报警1次,滤器压力报警84次,空气报警25次,平衡报警5次,通过重视心理护理,改善容量不足,维护血管通路,凝血的观察干预,空气报警的处理和加强多学科合作的护理对策解除报警,保证CRRT治疗安全有效。结论院内合作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适合我国国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的常见报警故障的分析与处理,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和血液质量。方法以50例常见机器报警现象,分析原因,及时正确处理故障,保证献血者安全和血小板采集过程顺利进行。结果3974人次的血小板采集过程出现各类报警/故障50例(1.3%),有2例漏液和1例冲红(6%)导致血小板采集不成功,另外47例(94%)的报警原因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自行排除,不影响采集过程和效果。结论正确熟练地使用仪器可大大减少机器的报警现象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液分析仪有异常细胞报警信息提示的标本进行普通血涂片、标准血涂片染色镜检分类,比较两种涂片的优越性。方法对100例有异常细胞报警信息提示的血标本进行普通血涂片、标准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分类。结果瑞氏染色的普通血涂片、标准血涂片各100张中,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血液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越来越完善,但即使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也不能代替涂片镜检,涂片镜检尤其是标准血涂片镜检非常必要。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应力环"固定心电监护仪导联线,减少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生命体征误报警情况的发生。方法对我科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应用心电监护仪的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心电监护仪的连接及观察,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导联线盘成"应力环"的方法进行心电监护仪的连接固定,比较2组患者在行心电监护期间的生命体征心率/律和呼吸误报警现象的差异,比较护士工作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及护士满意度的变化。结果2组在心率/律和呼吸的误报警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5.835、109.368,P<0.01),试验组患者监护后焦虑量表得分及满意度得分分别为(22.340 ± 4.016)、(85.702 ± 4.65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7.340 ± 7.667)、(81.301 ± 4.7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216,P<0.05)。结论在患者应用心电监护仪期间将导联线盘成"应力环"可以有效降低心电监护仪生命体征监测中心率/律、呼吸误报警的现象,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满意度,降低患者焦虑情绪。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患者使用电子镇痛泵常见的报警现状及原因并初步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统计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2322例手术患者应用术后镇痛泵的过程中出现的报警情况,对比观察2021年5月采用移动手机应用程序进行无纸化访视和2021年4月采用传统纸质化访视下术后疼痛管理的耗时情况。结果 应用镇痛泵过程中发生报警的患者有1772例,报警总次数达20131次,因PAC报警13604次,发生率约为67.6%;非PCA报警6527次,约占32.4%。非PCA报警包括管道堵塞4267次,占比高达65.4%,其中打折,人为夹管和药盒松懈是主要原因;输液暂停1241次,约占19%;而关机,输液结束,气泡或无液也是发生非PCA报警的原因,无纸化访视方式的耗时时长明显低于传统纸质化访视方式。结论 手术患者在使用术后电子镇痛泵时,应做好术前疼痛宣教,医护人员需正确掌握处理报警的方法,并且采用无纸化访视方式,均可能提高术后访视效率,减少非PCA报警的发生率,提高医患护使用镇痛泵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患者使用电子镇痛泵常见的报警现状及原因并初步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统计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2322例手术患者应用术后镇痛泵的过程中出现的报警情况,对比观察2021年5月采用移动手机应用程序进行无纸化访视和2021年4月采用传统纸质化访视下术后疼痛管理的耗时情况。结果 应用镇痛泵过程中发生报警的患者有1772例,报警总次数达20131次,因PAC报警13604次,发生率约为67.6%;非PCA报警6527次,约占32.4%。非PCA报警包括管道堵塞4267次,占比高达65.4%,其中打折,人为夹管和药盒松懈是主要原因;输液暂停1241次,约占19%;而关机,输液结束,气泡或无液也是发生非PCA报警的原因,无纸化访视方式的耗时时长明显低于传统纸质化访视方式。结论 手术患者在使用术后电子镇痛泵时,应做好术前疼痛宣教,医护人员需正确掌握处理报警的方法,并且采用无纸化访视方式,均可能提高术后访视效率,减少非PCA报警的发生率,提高医患护使用镇痛泵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功能检测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早期功能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同一医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0例和健康体检者8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El70和罗氏Cobas.c702检测肝功能指标和甲功五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I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功五项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伴有肝功能损害,因此肝功能检测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早期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只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脑功能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对其功能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以2014年03月至2015年10月间进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对象,并且从中选取52例研究,随机分组26例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而治疗组26例则联合实施脑功能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并且对两组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分数、MMSE分数以及Fugl-Meyer分数等进行评定与比较。结果实施不同治疗措施后,对照组26例Barthel分数(55.28±10.56)分,治疗组26例为(71.55±13.96)分,(P<0.05);且两组MMSE分数以及Fugl-Meyer分数对比结果同样有差异,(P<0.05)。结论当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时,通过联合实施脑功能治疗+认知功能训练,不仅能改善其生活能力,而且还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等,应用价值突出,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行设计多功能俯卧床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患者保持面向下特殊体位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至6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或气体填充术50例(50眼)纳入对照组,2019年7至12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或气体填充术48例(48眼)纳入试验组。试验组使用多功能俯卧床;对照组使用普通病床附加俯卧垫或气圈。术后比较两组患者面向下体位保持时间、睡眠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 d及5 d:试验组面向下保持时间(17.03±0.54)h及(16.46±0.62)h,长于对照组的(16.23±0.92)h及(13.30±1.02)h(t=5.222,18.439;均P<0.01);试验组睡眠时间为(9.03±0.49)h及(8.06±0.72)h,长于对照组的(6.23±0.86)h及(5.30±0.92)h(t=19.694,16.493;均P<0.01)。试验组由于保持面向下体位导致的不良反应得分(1.96±0.652)分少于对照组的(2.76±0.328)分(t=7.578,P<0.01)。结论多功能俯卧床可促进玻璃体切除并眼内填充术后患者有效维持面向下体位,延长睡眠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