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食道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64例食道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对症的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化疗不良反应以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其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常规护理与对症临床护理的结合,对食道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其应当广泛的应用到护理工作中。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首程经病理确诊8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42例2Gy/次,1次/天,5次/周,共35次,7周完成;同步放化疗46例,放疗方法同单纯放疗组,在放疗第1周开始化疗,予“FP”方案,3周为1周期,共2周期。结果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7.6%、38.1%和82.6%、56.5%;1、3年生存率分别为42.9%、28.6%和78.3%、47.8%;急性放射性粘膜反应的发生率均为100%。结论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相比在不明显增加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的情况下,具有提高肿瘤局控率和患者生存率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护同步护理对膀胱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改善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术后化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教育,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式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LQ-C30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QLQ-C30各领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2,P<0.05)。结论医护同步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膀胱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患者满意度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应用同步蓝牙心电诊断系统对电信号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患者入组研究,将其分为MAC诊断组和同步蓝牙诊断组,分别采用MAC心电诊断系统和同步蓝牙心电诊断系统进行诊断。结果与MAC诊断组相比,同步蓝牙诊断组的Ⅱ导联中的R波幅度、V5导联P波和S波幅度相对较高。结论为了提升心电信号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应加大对同步蓝牙心电诊断系统的应用力度。
简介:摘要术前放疗和单纯手术比较,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并提高了生存率。基于术前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率的基础,此后,开展了系列术前放疗和术前放化疗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放化疗进一步降低了局部区域复发率,提高了病理完全缓解率。术前同步放化疗和术后放化疗比较,进一步降低了局部区域复发率,毒副作用更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序贯放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的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6.55%明显较对照组的近期疗效79.31%好,两组之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可以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提高近期的治疗效果,对于治疗局限期小细胞癌具有良好的效果。
简介: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49例NSCLC脑转移患者,分为放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其中24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组)和25例接受放射治疗同步TMZ(综合治疗组),均予以全脑放疗,总剂量36-40Gy,每次1.8-2.0Gy,5次/周,对局部病灶推量至56-60Gy.综合治疗组患者于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替莫唑胺75mg·m^-2口服治疗,直至放疗结束.观察两组颅内病灶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49例患者全部完成颅脑的放射治疗,25例综合治疗组患者全部完成同步替莫唑胺化疗.单纯放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5.8%和76.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4.6和6.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6.5和8.9个月.患者的毒副反应轻,均可耐受.结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是治疗NSCLC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安全性良好,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联合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自我院2008年-2010年收治确诊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4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2组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进行根治性放疗过程中加用多西紫杉醇进行同步化疗,75mg/m2每3周一次,共2周期。对比2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生存率以及放化疗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3年生存率等均有显著的优越性,两者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概率,而且还能够使得局部复发率还有远处转移率等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护同步护理对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改善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 2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教育,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式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QLQ-C30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 QLQ-C30各领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SAS及 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4.92, P<0.05)。结论:医护同步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患者满意度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直肠癌局部晚T3-4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65例。治疗方式采用6MV-X电子直线加速器,直肠病灶剂量66Gy,同期口服卡培他滨1650mg/m2,在治疗结束后评价其近期治疗效果,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定。结果65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和进展(PD)的发生率分别是24.62%(16/65)、58.46%(38/65)、9.23%(6/65)和7.69%(5/65),治疗有效率为83.77%。患者治疗1年后生存率为93.85%(61/65),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腹泻、肝肾功能损伤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是75.38%(49/65)、49.23%(32/65)、81.84%(53/6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1.6212.43。结论同步放化疗有助于提高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前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研究组60例行术前同步放化疗,对照组60例行单纯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术后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与严重术后不良反应,术后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患者放化疗相关并发症均不影响治疗。结论食管癌治疗中术前同步放化疗能够明显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且较为安全,放化疗不良反应较低,对于临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有研究发现放疗期间加用瑜伽疗法有助于女性乳腺癌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目的是检验相对于对照组,放疗期间加用瑜伽疗法能否改善I-III期乳腺癌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方法在开始放疗之前,本实验招募了107例I-III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瑜伽组(n=53)和对照组(n=54)。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一个月之后,收集患者的自我报告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36-itemshort-formsurvey,SF36)评估。结果放疗结束后1个月,瑜伽组相比对照组的生理健康总分显著增加(P=0.01)。对于提高MCS,瑜伽治疗也没有显著效果。瑜伽组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了生理健康中的子类机体功能和总体健康感知的分值(P<0.05)。结论放疗期间加用瑜伽疗法能够改善I-III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患者IMRT同步化疗后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0—2019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肿瘤科收治的136例LA-NPC患者临床资料,所纳入患者均采用同步放化疗,分析各因素对LA-NPC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使用"rms"R包绘制列线图。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6个月(10~98个月)。全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97.1%、85.9%、70.2%, 1、3、5年PFS率分别为84.5%、64.5%、50.2%。多因素分析显示LDH浓度≥178 U/L、颅底受侵、顺铂累积剂量<200mg/m2、N3期、EGFR表达阳性患者OS越短(均P<0.05); LDH浓度≥178U/L、颅底受侵、顺铂累积剂量<200mg/m2的患者PFS越短(均P<0.05)。将多因素分析有预后意义的变量构建预后模型,模型对1、3、5年OS预测效能分别为0.91、0.9、0.8,对1、3、5年PFS预测效能分别为0.82、0.78、0.78。结论LDH、颅底受侵、顺铂累积剂量、N分期、EGFR阳性可能作为评估LA-NPC患者预后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423例阵发性心悸患者的十二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患者阵发性心悸时,出现不同类型心律失常218例(52%);ST-T改变105例(25%);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即可出边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增快者8例(1.8%);过早复极或J波改变42例(10%);12导联动态心电图正常者50例(12%)。结论12导联同步心电图改变与心悸症状出现的时间一致时,即能明确心悸的原因,所以对阵发性心悸患者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HBV血清标志物(HBVM)同步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确诊的380例乙肝病例空腹抽血,采用ELISA法及HAMILTN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同步检测Pre-S1Ag与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统计显示PreS1Ag的检出率HBsAg、HBeAg、HBcAb阳性组(78.8%)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阳性组(41.6%),差异有显著性(χ2=21.04,P<0.01);HBsAg、HBeAg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79.3%)明显高于HBsAg、HBcAb阳性组(25.3%),提示HBeAg阳性组中PreS1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1.49,P<0.01);提示PreS1Ag是一个与HBeAg同时存在的较好指标。结论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有关,与HBeAg具有一致性;与HBVM同步检测,可减少和避免HBeAg系统发生变异所致的假阴性对临床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