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 50 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各 25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 住院及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临床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的平均眼压为(39.81±5.34)mmHg,治疗后为平均眼压为(15.97±2.21)mmHg,治疗前后的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疗后视力≥0.25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视力0.06-0.25、≤0.05者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无光感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首先应认真分析病因,然后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证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34)与观察组(34),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降低幅度为(19.3±1.1)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4±1.3)mmHg,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针对性治疗方法应用到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原因以及治疗,以期为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 60例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期间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因眼外伤导致的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对其导致眼部受伤的原因、患者受伤之后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和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60名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之后发现,导致患者继发性青光眼的眼外伤有钝挫伤、穿通伤、化学性外伤,临床症状有前房的积血、炎症性的粘连、晶状体的异位,治疗的方法有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治疗的效果较好, 60名患者中有 56例患者的眼压恢复正常,眼压未完全恢复正常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的有 4例。 视力显著提高52名, 4名有所提高, 3名无明显提高 ,1名视力下降。 结论:眼外伤所致的青光眼具有多种原因,但是多是由眼部外伤导致患者的眼内积导致眼压的升高,但是经过药物和手术治疗,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进行积极处理,能较好的恢复患者的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视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眼前节参数特征及近视与PACG的关系。方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深圳市眼科医院、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等5个眼科中心明确诊断的近视合并PACG患者210例(263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E)将受检眼分为低度近视组(SE-3.00~-1.00 D)、中度近视组(SE-6.00~-3.00 D)、高度近视组(SE≤-6.00 D)。根据眼轴长度(AL)将受检眼分为AL≤24 mm组和AL>24 mm组。所有患眼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采用主观验光仪进行屈光度检查,采用IOLMaster 700测定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AL,根据公式计算SE、玻璃体腔长度(VL)、相对晶状体位置(RLP)。不同近视程度组间眼前节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AL组间眼前节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低度近视组176眼,中度近视组60眼,高度近视组27眼,3组受检眼A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5,P<0.001),其中高度近视组AL长于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组间L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1,P=0.003),其中高度近视组LT短于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P=0.002、0.001);3组间RLP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9,P<0.001),其中高度近视组RLP比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更靠前(P<0.001)。AL>24 mm组受检眼ACD比AL≤24 mm组深(t=-2.60,P=0.010),但AL>24 mm组受检眼RLP比AL≤24 mm组更靠前(t=6.74,P<0.001)。结论:高度近视合并PACG的AL较长,LT较短,但RLP更靠前。相对拥挤的前房结构可能是此类近视患者发生房角关闭的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OCT测量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患者的视盘参数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评估OCT检测视盘参数和RNFL厚度在POAG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患者31例(31眼)为青光眼组,正常人40例(40眼)为对照组。OCT测量所有研究对象视盘各参数、视盘各象限的RNFL厚度,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OCT检测结果表明,早期POAG组与正常组之间的视盘参数比较,除视盘面积外其余参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01),正常组和POAG早期组上方、颞侧、下方、鼻侧象限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各组RNFL厚度从厚到薄依次为视盘下方、上方、颞侧、鼻侧象限。结论视盘各参数和RNFL厚度是诊断早期青光眼的敏感指标,OCT检测视盘各参数和RNFL厚度有助于青光眼早期诊断。
简介:摘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系一类复杂的多因素疾病,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浅前房、短眼轴、厚晶状体、小角膜、远视等解剖特征是PACG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这些表型相关的基因成为PACG的候选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ase,MMP)基因及MMP调控基因(如HSP70、eNOS、MTHFR)、真性小眼球相关基因(MFRP、PRSS56)、眼轴及屈光度相关基因(HGF、MYOC)、与前房深度相关的基因(ABCC5)等序列变异可能与PACG的易感性有关。但这些基因的详细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尚不明确。MMP通过影响巩膜细胞外基质的重建而影响眼球发育进而导致眼轴改变及屈光不正。膜样卷曲相关蛋白(membrane frizzled-related protein,MFRP)在睫状体上皮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中表达,与巩膜生长、分化有关。目前候选基因法发现的这些PACG易感基因位点样本量小,在不同的种族间重复性较差。(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70-175)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恢复作用的疗效。方法:将纳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64眼,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31眼)和治疗组23例(33眼),其中对照组小梁切除术后服用ATP、维生素B1及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在使用上述西药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治疗后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每周的视力、眼压、滤泡变化,1个月的视力、眼压、视野、眼底、滤泡。结果:两纽治疗后视力以及视野改善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眼压以及功能性滤泡形成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护理干预改善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2例,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与常规处理,研究组术后给与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护理满意度、视野情况、视盘OCT指标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半年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LV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MD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MS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视盘面积、视杯面积、视杯容积比对照组显著更小(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盘沿面积、垂直盘沿面积、盘沿容积比对照组显著更大(P<0.05)。结论 手术配合相应的护理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改善预后效果,降低患者的眼压,让患者体验到更为满意的护理服务;同时能有效改善视野情况、视盘OCT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采用护理干预后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12月,结束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6例,为了更好的研究护理疗效,本次将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86例患者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将优质护理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眼压值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后的眼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手术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眼部状况,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