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宫外孕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1月期间,一共收治了84例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2例。试验组对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以及宫外孕I号方联合用药;对照组对患者使用甲氨蝶呤。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组中,患者的尿HCG转阴,血β-HCG已经降到了正常;盆腔的包块消退时间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没有发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对患者采用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进而缩短治疗时间,不会产生药物的毒副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和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符合一定指征的42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各自指征分别入中药组、化疗组和综合治疗组进行保守治疗,并作疗效对比。结果中药组和化疗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中药组和化疗组与综合治疗组治愈率差异明显(P<0.01),而且综合治疗组治疗时间较短,腹痛很快消失。结论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法,运用中药、氨甲喋呤、米非司酮、紫草根、蜈蚣粉、天花粉等药物联合治疗,达到降低血β-HCG值,抑制胚胎组织生长发育,并变性坏死脱落的目的。各种药物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补充,既缩短了治疗时间,也提高了治愈率,特别适用于需要保留生育功能及合并其它疾病不适于手术治疗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病例选自本院收治的内镜表现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0例,其中20例病患自愿选择药物治疗,将其视为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自愿选择内镜治疗,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反流调查问卷量表评分、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此外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较,安全性较为理想,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保守性)联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对其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将我院收集后的卵巢子宫内膜症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5例患者(甲组)单一应用手术治疗,其中16例患者(乙组)在手术的治疗后应用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15例患者(丙组)在术后应用内美通治疗,对以上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详细的讲述。结果三组缓解率以及复发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妊娠率最高,其次为甲组和丙组;丙组首次妊娠时间最长,其次为乙组,最短为甲组。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保守性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不仅能减少复发率,还能改善患者的生育能力,故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镜下钛夹联合药物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胃镜下钛夹联合药物保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采用胃镜下钛夹联合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甲状腺大部分切除与药物保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甲状腺大部分切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组间差异明显,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组间差异明显,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甲状腺大部分切除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IAC)和经静脉全身化学药物治疗(IVC)单眼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分别于保定市儿童医院眼科和北京儿童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T2期RB患儿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均为单眼。根据接受的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IAC方案组和IVC方案组,分别为26、14只眼。肿瘤侵犯视神经、脉络膜、巩膜、前房和虹膜时,行眼球摘除手术。观察分析保眼率、肿瘤眼外转移率、实体肿瘤控制率、与治疗相关并发症以及眼球摘除后病理高危因素。组间保眼率、实体肿瘤控制率比较行χ2检验。结果IAC方案组、IVC方案组患儿保眼率分别为88.5% (23/26)、50.0% (7/14);实体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4.6% (22/26)、42.9% (6/14 )。两组患儿保眼率、实体肿瘤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8、7.56,P<0.05)。与IVC方案组比较,IAC方案组患儿全身并发症更少,眼部和眼周并发症较轻。IAC方案组26例、IVC方案组14例中,最终行眼球摘除分别为3、7例。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存在病理高危因素者分别为2、3例。随访期间,IAC方案组2例均发生肿瘤眼外转移;IVC方案组3例均未出现肿瘤眼外转移。结论与IVC比较,IAC对单眼cT2期RB具有肿瘤控制率高、保眼率高、并发症少且轻的优势,但仍存在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