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4年10月。奥地利因为女作家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1946-)摘取了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而大放异彩。耶利内克,这位自幼学习音乐、25岁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管风琴硕士学位、最初是以女诗人的面目闯入文坛和剧坛的文学家、戏剧家,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倍受关注的焦点。尽管。她先后获得过海因里希·伯尔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施蒂利亚州文学奖等许多奖项,但对遥远的中国读者来说还是陌生的,直到她的成名作《钢琴教师》(1983)于2001年被奥地利导演迈克力·哈内克拍成电影,并在当年的嘎纳电影节上获得三个大奖:评审团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我们才对耶利内克这一名字有了印象,对她的创作风格有了一点儿感受。因此,当耶利内克荣膺诺贝尔文学大奖的消息刚一传来,中国的学者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取了版权,翻译并出版了她的小说和戏剧。
简介:<正>早在1959年黎英海先生就指出,我国传统音乐中“绝非所有的都是单音音乐。特别是民间合唱(劳动号子)、戏曲音乐及民间乐队曲中,存在着明显的多声部因素,这是肯定的。只可惜这方面我们了解得很少,从前收集整理民间音乐也没有对这方面予以应有的注意”。时至80年代,我国传统多声音乐方面的事实材料可说是够丰富的了,对几十年前就“明显”的东西,本该都能“予以应有的注意”了,但实际上却并不那么简单。198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美学导论》中就仍然认为:“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最根本的差异即在于一为横向,一为纵向;一为单声,一为多声;一为线条,一为立体。”按照这种观点,那么中国传统音乐中就只有线条的单声,而没有立体的多声;中国人就只会进行横向的音乐思维,而不会从纵向上考虑问题。这种观点正是违背了“明显”的事实,由此可见,对于中
简介:童年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几乎是终生的。林语堂就曾说影响他一生的一是他的父亲,一是他家乡的大山。出生在海边的现代舞蹈先驱邓肯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对外部世界的感应最敏锐、最新鲜也最深刻,所以影响也最大。徐甫生移居秦皇岛已经十年,但在他的笔下却从未出现过大海,他的作品主题始
简介:勒格朗:我们谈谈《最后的探戈》:有一场戏很快震惊了许多人;就是有关猪的对话那场戏。乐曲的重现引入了抒情元素,从而挽救了这场戏,使这场戏支撑了下来。音乐在镜头最后圈住白兰度时又出现了。但你实际上到他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才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