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任何文化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中,文化安全在时间驱动下发生变化,时间因素对文化安全产生何种影响,它是否会侵蚀、威胁文化安全,文章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了递进的分析。首先,时间通过对社会结构的改变而对文化安全产生了显性的影响。时间结构和时间维度的变革,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后果:文化的商品化和碎片化;人文主义衰微,文化的自主性受到威胁;时间问题带来了价值秩序的重构,短期性和即刻满足受到偏爱;文化失去批判能力,成为娱乐。其次,时间自身及其围绕它的变化对文化安全产生了的隐性但却是根本性的影响。在多变且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主体对时间的感知和与之的关系都是疏离的,这种脱位意味着文化被从其扎根的环境中抽取出来,文化根基被削弱、文化空间减少,从而使文化失去发展自身的权利和能力,高度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过度磨损文化的再生产能力。最后,关于文化的能动性问题,即是否存在着文化对时间的反作用力。其结论是,文化是时间背后的“沉默的规范力量”。这样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应对文化安全议题的自觉性,从文化之中寻求文化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透过时间的视角,可以看到一定的文化的稳定性是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文化安全议题尤显重要。
简介:本人于《湖湘论坛》2001年第6期发表《楚简〈老子〉的性质辨认》一文,论证了楚简《老子》是《老子》部分原文的辑录本而不是老子原作完整传本或摘录本的观点。该文主要指出了楚简《老子》与汉以后传本(即今本)原文错简雷同的事实,说明简本与今本应是源于同一错文母本,而由于简本缺文过多,故不可能是完整传本。另据简本的制作规格不一致,简书内容部分重复,章序排列与今本不一致,证明该书三卷不是同一时间制作,简书内容来源具有随机性,因而简本只能是随机收录的辑录本而不是读书笔记式的摘录本。但是,关于老子其人其书仍然存在诸多千古未解的疑团,诸如原书何以错简,书中伪文何人所为,《老子》完整传本为何始见于汉而不见于先秦,《庄子》、《韩非子》、简本引录《老子》原文为何更多错误与缺文,老子与太史儋、河上公与河上丈人究竟是什么关系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本人在撰写该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次连贯、系统的勾勒,以与同行学者共同印证。……
简介:小曼又升职了,这已经是她到单位后短短几年间的第三次升职了。从普通的办公室文员,到主任助理,再到最后的办公室主任。她的三级跳着实让人羡慕。其实,最开始,没有人看好小曼。普通学校毕业的大专生,专业也是很平常的文秘专业。能够在公司里谋到一个办公室文员的工作,连她自己都很满意了。然而,一场突发事件却改变了她最初的认知。那段时间,正是最忙的年底。办公室主任和助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