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固载化的方法,以环氧氯丙烷做为连接剂,在碱性介质中将β-环糊精接枝到木质素上,制备了木质素基β-环糊精醚(简称L-β-CD)新型吸附剂。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β-环糊精用量、氛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β-环糊精含量的影响,研究了L-β-CD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β-CD的较佳合成条件为:β-环糊精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3:1,氧氧化钠(质量分数16.7%)用量25mL/g木质素,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h,此时木质素基β-环糊精醚中β-环糊精的含量最大,为30.88μmol/g。20℃时,L-β-CD对Cu^2+吸附容量为16.54mg/g。
简介:将4-溴-1,8-萘酐与乙醇胺进行酰胺化,再在萘环4-位引入乙氧基供电子基团,合成了萘酰亚胺荧光增白剂。以三聚氯氰为交联单体,将紫外光吸收剂2,4-二羟基一二苯甲酮与萘酰亚胺引入同一分子中,再引入对氨基苯磺酸钠,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高得率浆返黄抑制剂。采用红外光谱对返黄抑制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探讨了其返黄抑制机理,通过紫外光加速老化实验考察了返黄抑制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返黄抑制剂的返黄抑制效果优于萘酰亚胺和2,4-二羟基-二苯甲酮。
简介:以在我国造纸工业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制浆造纸联合工厂为研究对象,采用“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和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计算工具的方法,研究了温室气体种类、核算边界和方法、工厂能耗和碳排放总量以及碳强度。结果表明,2014年该工厂碳排放总量为430496.772tCO2,不包含生物质能源产生的碳排放;基于工厂的纸浆碳强度为0.228tCO2/t风干浆,为基于产品获得的各种纸浆碳强度的7.4%~56.9%;基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碳强度为1.08tCO2e/1000USD,为我国造纸工业平均水平的56.3%;基于销售额的碳强度为0.301tCO2e/1000USD,约为国际纸业公司的52.6%。结果也表明,影响企业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原材料种类、能源结构、产品结构等,以及为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碳排放交易权空间,企业应进一步进行节能减排。
简介:对RDH(快速置换加热)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中蒸煮液组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在RDH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中,蒸煮液中NaOH和Na2S含量均下降,但蒸煮液硫化度升高.与常规KP法相比,在整个脱木素反应过程中,RDH蒸煮液的有效碱浓度分布较均匀,蒸煮液中Na2S浓度较高,尤其在大量脱木素的开始阶段(此时蒸煮液中Na2S浓度是常规KP法蒸煮时的2.88倍),因而RDH法蒸煮能够深度脱除木素.与常规KP法蒸煮废液相比,在废液粘度相近的条件下,RDH法蒸煮废液有较高的固含量,有利于黑液的碱回收.在RDH硫酸盐法蒸煮经过一次完整的循环置换蒸煮周期后,温黑液槽和热黑液槽内的黑液组成基本保持稳定,可为后续进行的连续置换加热蒸煮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