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内蒙古东部盟市草甸草原鼢鼠鼠害分布面积大,危害严重。为了有效控制鼢鼠鼠害,专门对“插洞投饵”“开洞投饵”两种防治东北鼢鼠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插洞投饵方法简单,防治效果较好。

  • 标签: 东北鼢鼠 防治效果 试验
  • 简介:草原生态学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牧民亲历了草原最华美的风光,领悟到草原的资源价值和环境功能是不可取代的.草原的确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产力,是北方各民族发展的文化摇篮,是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北国疆土的生态瑰宝.国务院近年发布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草原地区在今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首先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求全面实施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家生态安全地带.二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区情实际,遵照中央确定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北方草原地带的景观生态多样性资源禀赋,使草原生态-产业-文化复合系统可以发挥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社会的耦合效应及多项功能.但是,长期以来“草原-畜牧”成为简单的思维定式,单纯地把草原视为天然牧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缺乏完整的理解,特别是草原的巨大环境效益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因此,一定要总结历史经验,发扬草原文化的精髓,走向草原发展的科学创新之路.要因地制宜地治理草原退化,实行休牧轮牧,实现草原的更新复壮.也要进行草原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开发适宜的土地,建设节水的人工草地饲料地.还要强化草原法制管理,建立草原保育及生态补助的激励机制.总之,要发挥系统耦合效应,构建草原新型农牧产业体系.我们认为,完善对草原生态建设投资的优化管理体制,切实依靠科学技术,严格遵循自然经济规律,草原地区实行“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休牧轮牧,建设草地,夏牧冬饲,异地育肥,增加投入,集约经营,改善管理,确保安全,系统开放,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发展农牧产业和建立新型产业体系的同时,保护好草原生态安全�

  • 标签: 北方草原 生态安全 资源与环境 草原文化 草地农业
  • 简介:长江源区的土地沙漠化是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曲麻莱和治多两县境内的通天河阶地及楚玛尔河滩地,在玉树、称多县和塘古拉山乡也有分布。在青藏公路的五道粱至二道沟以东的河滩地区,有大片流动沙丘分布。在沱沱河口以东有连片的流动沙丘分布,其余地区为不连片的零星流动沙丘和沙漠化土地分布,长江源区共有沙漠化土地面积19475.32k。土地沙漠化的迅速扩展,不仅影响本区生态环境,同时直接影响着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根据本区高海拔寒冷的严酷自然条件,依科技为先导,建立科技示范工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恢复植被防治沙漠化土地相结合,即采取封育保护或建立生态保护区,在条件适宜的地区结合补播、治沙造林,运用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技术措施,建立新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

  • 标签: 长江源区 沙漠化 防治技术
  • 简介:本文研究了5-8月龄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植株主根直径移栽成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主根直径移栽成活率呈三次曲线相关,回归方程为y=1125.7x3-1656x2+637.7x-19.14,R2=0.97。由回归方程解出,当主根直径为0.263cm时,华北驼绒藜群体移栽植株的平均成活率达到最大值54.51%。较小主根直径的植株和较大主根直径的植株移栽成活率均较低。同时表明,在环境因素作用下,主根直径较粗的华北驼绒藜在低气温时移栽,成活率相对较高。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移栽建植 主根直径 成活率 曲线回归
  • 简介:畜牧业作为青海省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大力发展推进青海省特色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畜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对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保障肉、蛋、奶等畜产品有效供应,推进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青海 畜牧业 问题 对策
  • 简介: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农牧业转型升级重视力度的不断加强,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把草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草产业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等领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已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认知。

  • 标签: 草产业 农业大学教授 张英俊 生态安全 高级畜牧师 阿鲁科尔沁旗
  • 简介:生物固氮对自然界的氮素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估计,每年全球的生物固氮量为175×10^7t,是工业固氮的3倍。其中农田固氮约为9×10^7t,而根瘤菌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能力居各类固氮体系之首,约为3.7×10^6t。近年来,共生固氮资源的人工开发利用成就显著,花生、大豆、紫云英、三叶草、直立黄芪、苜蓿、红豆草等根瘤菌接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 标签: 共生固氮作用 根瘤菌接种 豆科牧草 知识 生物固氮 大面积推广
  • 简介: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TM遥感影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格局水平角度,选取景观斑块密度指数等10个指数对乌审旗2000-2010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类型水平上,2000-2005年的变化以灌木景观的增加和沙地景观的减少为主,2005-2010年的变化以沙地景观的减少和城镇工矿用地景观及高覆盖草地、灌木景观的增加为主,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在景观格局水平上,景观破碎度提高,斑块形状趋于复杂不规则,边缘被分割程度增加,斑块分布均衡,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植被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和防御自然风险功能提高;在景观类型转移上,2000-2005年,向灌木景观的面积最多,其次是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2005-2010年,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最多,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中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高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分别占景观类型转移总面积的32.89%、23.38%、14.27%。

  • 标签: 乌审旗 景观格局 动态 分析
  • 简介: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青海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和治理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根据青海农牧业经济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依靠先进技术为根本手段,生态保护为基本目标,即走"生态-技术"农牧业发展道路.

  • 标签: 青海 生态-技术 农牧业 发展模式
  • 简介:草地资源是青海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青藏高原的天然屏障,是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牧民群众生存的基础。本文结合青海省草地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突出问题,客观、科学的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设施建设,健全法规制度等促进草地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草地资源 保护 利用 问题 思路
  • 简介: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针对草原区域荒漠化的生态环境问题,蒙草生态环境集团立足于退化沙化盐渍化的草原、沙漠边缘带、草原城镇周边、草原矿区,采取“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平衡的修复生态的综合措施进行草原荒漠化防治并探索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

  • 标签: 草原 荒漠化防治 产业融合
  • 简介:资源信息的整合、挖掘,建立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平台是草原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迫切任务。西藏草原资源信息平台以目前国际上高度认可且极具发展潜力的对象化设计方法及专业开发工具为研发框架和手段。以西藏第二次草原普查的数据资料为基础,研发出一套通用性、稳定性和兼容性较强,并能够满足西藏地区草原资源信息管理需要的应用系统平台。西藏草原资源的GIS数据库管理功能的实现,创建了我国高海拔、大尺度草原信息快速获取精准制图成套技术方法,提升了草原资源数据管理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满足草原资源监管、宏观调控和社会化服务的需要。

  • 标签: 西藏 草原资源 信息平台 GIS 高海拔 大尺度
  •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三个典型红砂群落的红砂水势日变化及其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分析红砂水势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红砂,叶水势存在差异。最高水势值出现在早晨和黎明前后,为-14.69Mpa和-14.26Mpa。最低水势值出现在正午前后,为-18.52Mpa。红砂的叶水势值早晚变化不明显,说明红砂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不同样地红砂的叶水势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三个样地的红砂水势土壤水势差异性显著,均表现为:Ⅰ号样地、Ⅱ号样地〉Ⅲ号样地。

  • 标签: 红砂 叶水势 土壤水势
  • 简介:自2012年以来,内蒙古牧草产业区域化发展逐步凸显,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态势,步入了起步发展的阶段。文章对内蒙古全区牧草产业现状进行了介绍,根据内蒙古区域特点,总结出一些经验做法,并对今后牧草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内蒙古 牧草产业 现状 建议
  • 简介:青海湖鸟岛及周边草场沙化成因治理武晓雄,周翰信(海北州草原站810200)(海北州畜牧局810200)位于海北州刚察县境内的青海湖鸟岛,是闻名中外的我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特区之一,面积647公顷。主要观光点为鸟岛和蛋岛,附近草场均已沙化,保护特区的...

  • 标签: 青海湖鸟岛 沙化成因 草场沙化 海北州 风沙地 青海湖水位
  • 简介:通过简述贵南县高寒干旱区草地类型、分布区域及荒漠化特征,从气候变化、鼠害、盲目开垦及超载过牧等自然、人为因素方面,分析总结了草地荒漠化引发机理,提出了防止草地荒漠化的对策及治理技术.

  • 标签: 草地荒漠化 引发机理 防止对策 治理技术
  • 简介: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国传统中药,其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蒽酮类、二苯乙烯类、鞣质、有机酸及多糖类等。经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的药理作用包括泻下、抗菌、抗炎、抗肿瘤、改善肾功能、利胆、保肝、利尿、抗凝血、促智、抗衰老、清除氧自由基、免疫调节、毒性等多种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大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大黄 有效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