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的稳定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测定方法,测量溶液不同时段的具体含量,并仔细观察颜色变化。结果: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在不同溶剂表现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葡萄糖注射液稳定最低,在用药 3h以后,药物含量大幅度下降,降幅在 10%-30%,在浓度为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最高,在用药 3h以后,含量降幅在 10%以内。结论: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在葡萄糖溶液中的稳定较低,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药物含量的下降速度也随之升高,为此可以采用浓度为 0.9%氯化钠溶液溶解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并在 3h完成输液工作,并且还要控制好整个输液过程的温度,大概在 25℃以下即可。

  • 标签: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溶液 稳定性
  • 简介:【摘要】 目的:研讨正畸治疗中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钉应用稳定观察。方法:收治成年双颌前突畸形患者68例,根据随机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助攻型组(助攻型支抗种植体)自攻型组(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钉),每组各34例患者,比对两组不同植入方法对患者的支抗成功率支抗体脱落率。结果:自攻型组支抗成功率、支抗体脱落率与助攻型组相比,数据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自攻型助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均有较好的稳定,但是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钉,操作简单,对患者骨损伤较小,对成年双颌前突畸形患者实施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钉符合临床治疗需求。

  • 标签: 正畸治疗 自攻型 微种植体 支抗钉 稳定性
  • 简介:【摘要】 目的:研讨正畸治疗中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钉应用稳定观察。方法:收治成年双颌前突畸形患者68例,根据随机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助攻型组(助攻型支抗种植体)自攻型组(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钉),每组各34例患者,比对两组不同植入方法对患者的支抗成功率支抗体脱落率。结果:自攻型组支抗成功率、支抗体脱落率与助攻型组相比,数据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自攻型助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均有较好的稳定,但是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钉,操作简单,对患者骨损伤较小,对成年双颌前突畸形患者实施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钉符合临床治疗需求。

  • 标签: 正畸治疗 自攻型 微种植体 支抗钉 稳定性
  • 简介:摘要:冻干粉针制剂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剂型,在制药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生物制药疫苗开发领域。与传统液体制剂相比,冻干粉针具有更好的稳定更长的保质期,便于储存运输,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制药公司的青睐。本文将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的优化策略,探索其对药物稳定的具体影响,为未来的制备工艺提供科学依据实践参考,旨在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进而提升公共健康水平。

  • 标签: 冻干粉针制剂 制备工艺 药物稳定性
  • 简介:摘要:在当今医疗体系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制药厂作为药品生产的源头,其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关乎药品生产的稳定与患者的用药安全。原材料供应链管理,作为制药厂运营的核心环节之一,不仅影响着药品的成本控制、生产效率,更在深层次上决定了药品的品质与疗效。本文就制药厂原材料供应链管理对药品生产稳定的影响展开探讨。

  • 标签: 制药厂 原材料 供应链管理
  • 简介:目的考察血必净注射液与6种常见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G3注射液)、5种临床常用药物(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氢化可的松、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配伍后5种活性成分的稳定(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为临床配伍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血必净注射液分别与溶媒、药物按使用浓度进行配伍,室温下放置8h,定时取样,采用UPLC测定5种指标成分含量,采用酸度计测定配伍后溶液的pH值,并观察配伍后溶液颜色及外观变化。结果血必净注射液与溶媒及药物配伍后,5种指标成分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解趋势,1h内均未发生明显的降解(降解量〈5%);8h内pH变化均在规定范围内;除与头孢曲松钠直接配伍后,溶液颜色随时间逐渐加深之外,其他溶液颜色与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必净注射液与溶媒配伍时应现配现用,不宜长久放置;血必净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配伍后颜色变化明显,应慎用。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配伍 溶媒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稳定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效果及安全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稳定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例)观察组(n=44例)。对照组予以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指标情况、两组患者血脂检测对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指数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稳定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增加患者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曲美他嗪 阿托伐他汀钙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伴血脂异常 安全性
  • 简介: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工艺因素对双氯芬酸钾(DFP)颗粒及胶囊的物理特性、体外溶出度、短期长期稳定的影响。采用湿法制粒方法,制备DFP颗粒,制粒溶剂中水/乙醇比例越低,所生成总有关物质越少。与50℃或60℃干燥相比,湿物料在70℃干燥时,有关物质生成更多。DFP颗粒制备过程中,药物对强光比较稳定。水/乙醇溶剂比例为1:4时,DFP颗粒的粒度较小,休止角较大。4种不同水/乙醇溶剂比例制备的DFP颗粒,其10分钟溶出度均低于2%,而30分钟溶出度可达95%。DFP胶囊(水/乙醇,1:4)的有关物质显著低于DFP胶囊(水/乙醇,1:0)。在高温(60℃)或强光(4500±500Lux)下保存10天,DFP胶囊稳定差,但在高湿条件(92.5%RH)比较稳定。在长期稳定试验条件(25±2℃,60%±10%相对湿度)下保存12个月,DFP颗粒的稳定优于DFP胶囊。2个月长期稳定数据表明,胶囊材料种类对DFP的稳定无影响。总之,DFP颗粒对溶剂种类干燥温度敏感,而DFP胶囊须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管。

  • 标签: 双氯芬酸钾 湿法制粒 物理特性 影响因素试验 长期稳定性
  • 简介:目的:酚磺乙胺、维生素C均为理化性质不稳定的药物,综合临床药品稳定实验,明确两种注射液是否可以配伍使用。方法:通过国内文献检索并进行分析。结果:两药配伍使用无明显变化,酚磺乙胺氧化变色与药品的理化性质、赋形剂、光线、pH值、浓度及温度等因素有关。结论:两药配伍使用应控制配液环境,现用现配,避免变色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酚磺乙胺 维生素C 配伍反应 配伍稳定性 注射剂 配伍使用
  • 简介:目的: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在葡萄糖输液中与4种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地塞米松、氯化钾、维生素C)的配伍稳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与上述4种注射液配伍后室温下6h内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上述药物配伍0~6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6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与上述4种注射液在葡萄糖输液中配伍基本稳定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 消旋山莨菪碱 地塞米松 氯化钾 维生素C 配伍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斑块稳定以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的临床关系研究。方法选取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取血测定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IL-6的含量;采用彩超进行常规检查颈动脉内斑块的情况,分析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变化对颈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的影响以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不同稳定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均增高,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有关系,多种因素联合导致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斑块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 简介:[摘 要] 目的 对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及其置于不同厂家、材质的滤膜浸泡后的稳定进行考察,为该产品的处方工艺及生产工艺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室温条件下的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以及经过不同厂家材质的滤膜浸泡进行有关物质测定。结果:室温条件下,24h内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较为稳定;且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置于聚醚砜聚偏氯乙烯材质的滤膜中浸泡后均较稳定,主要杂质含量小于0.014%,其他各杂质总和小于0.019%。结论:该产品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处方配制,且在生产工艺中可通过聚醚砜聚偏氯乙烯材质的滤膜进行除菌过滤。

  • 标签: []胞磷胆碱钠注射液 稳定性 聚醚砜 聚偏氯乙烯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在葡萄糖、氯化钠、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醋酸林格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首先介绍了奥美拉唑钠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然后详细阐述了配伍稳定的概念、重要评估方法。接着分别分析了奥美拉唑钠与葡萄糖、氯化钠、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醋酸林格注射液的相容研究,总结了相容的结果结论。最后比较了奥美拉唑钠在不同注射液中的相容差异原因,并探讨了相容比较的实际意义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氯化钠、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中,奥美拉唑钠的相容较好,但在醋酸林格注射液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相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药物的配伍方案,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奥美拉唑钠 配伍稳定性 注射液 相容性
  • 简介:目的:从制剂稳定角度对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的机制提出新的假说。方法:对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监测大血小板比率,结合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关于替罗非班注射剂制剂稳定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两者的相关。结果: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与其存储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增加可能存在相关。结论:替罗非班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点监测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医院药剂科应针对其保质期短的特点,在流通使用环节加强药品质量管理。

  • 标签: 替罗非班 血小板减少症 不溶性微粒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 简介:目的:通过与ICH药物光稳定指导原则的比较,对我国指导原则提出一些参考意见.方法:讨论ICH药物光稳定指导原则的设定依据,与我国指导原则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在光源、曝光量等规定上,国内指导原则与ICH存在差异.参照ICH指导原则,国内原则应加以补充,使之规范.

  • 标签: ICH药物 光稳定性试验 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控制 设定依据
  • 简介: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对传统医药的研发.静脉用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静脉用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医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在临床治疗中.药物要加入各自的溶媒溶解或稀释后才能静脉注射.药液通过一次输液器后的微粒数才是进入人体内的不溶性微粒数,因此药物与溶媒的合理配伍.是减少不溶性微粒数的重要环节。本文选择常用的40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及临床常用溶媒.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汇总其在临床的配伍使用情况.分析在相互配伍中的应用要点.为临床安全使用静脉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输液配伍 静脉用 不溶性微粒数 稳定性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FNA与LPFP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34例(2013年6月~2015年9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LPFP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PFNA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骼愈合时间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52±14.33)min,术中出血量为(201.21±19.67)ml,术后下地时间为(6.06±1.22)周,骨骼愈合时间为(12.38±1.40)周,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PFNA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及骨骼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少,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PFNA LPFP 老年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