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吕春堂教授简历吕春堂教授,男,河南浚县人.1942年10月出生。1966年7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当时,国家正处在“文革”动乱时期.按照“面向边疆,面向海岛,面向基层”的要求,他被组织分配到新疆军区工作,先后在部队的师医院和天山深处的驻军医院口腔科任军医,主治军医,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口腔颌外科医疗工作。多次下部队巡回医疗,热心为广大指战员服务,特别是参加了支援地方的医疗队,到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漠深处,为各族军民医治口腔疾患,受到他们的欢迎和爱戴。13年的边疆部队卫生工作,使他受到了锻炼,增强了业务能力.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学界 中国共产党 杰出人物志 第四军医大学 部队卫生工作 河南浚县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制作的复合型人工骨预制体在个性化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颌骨缺损的患者利用复合人工骨进行骨缺损修复,术前对颌骨缺损部位进行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制造快速成型机、复合人工骨材料及一系列的工序处理后制成三维颌模型及个性化的颌骨预制体.术中在模型指导下将颌骨预制体精确定位与固定。其中3例并明显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则予同期或二期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全部颌预制体术中能准确快速的就位及固定.无预制体断裂等发生,转移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血运良好.除1例经口内切口患者术后部分伤口裂开予二期清创缝合后伤口愈合外,余伤口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至4年,无预制体移位、排斥等并发症发生,双侧颌外形基本对称,外形满意。结论应用CAD/CAM制成的个性化复合材料颌骨预制体能达到颌骨缺损的精确重建.有效地解决植入体塑形困难.简化了手术程序及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颌面骨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吕培锟教授简介吕培锟教授,男,汉族,192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大学口腔医学系(7年制),并获美国纽约州大学D.D.S.(牙医学博士)学位,当年参加西南抗美援朝整形外科手术队,全队立集体小功.1952年后在华西医科大学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1979年从华西医科大学调入广州暨南大学负责创建口腔医学系,任口腔系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以及研究生导师,曾留学美国贝勒大学(UniversityofBaylor),任访问教授.

  • 标签: 中国口腔 口腔颌面 外科学界
  • 简介:张东升教授张东升,男,1963年9月出生,山东德州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原山东医学院口腔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修口腔肿瘤治疗与整复,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牙学院访问学者。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口腔医学会 口腔医学院 华西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 简介:本文结合中美两国口腔颌外科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通过对美国口腔颌外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考察,分析两国在生源、学制、教学方法及就业等方面的差异,希望为我国口腔颌外科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骨缝的颅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具有生物力学特性的包含骨缝的动态颅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三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建立颅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在MSC.Metant前处理软件工具中划分网格。结果:建立了完整的颅复合体三维体几何模型和包含骨缝的完整颅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由630,379个单元和148,143个节点组成。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颅骨合体三维有限元数字化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工具MSC.Marc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含骨缝的颅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面复合体 计算机模拟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本文对1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 患者的正畸治疗做了分析,并对10名患者正畸治疗后颅形态与口颌功能的变化做了说明。(1)患者经过正畸治疗,颅形态的改变多为牙齿、齿槽的变化,软硬组织侧貌改善不理想,但患者下唇外翻得到改善。(2)正畸治疗后,患者息止间隙减小,下颌各种功能运动得到改善,颞颌关节状况改善。(3)经过正畸治疗,咀嚼肌功能得到提高,肌肉活动协调,但唇肌肌电活动无明显变化。

  • 标签: 唇腭裂 反合 形态 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照射对老年人根牙本质与玻璃离子水门汀间的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颗老年人(≥60岁)和20颗年轻人(≤20岁)完整离体恒牙,用金刚砂车针磨除近中釉牙骨质界部位的牙釉质及牙骨质,暴露根方牙本质。老年人牙齿随机分为G1组和G2组,年轻人牙齿随机分为M1组和M2组,每组10颗。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根牙本质:G1组和M1组用Er:YAG激光照射,G2组和M2组仅用金刚砂车针制备。将牙齿包埋于自凝塑料,制备根使用GCFujiⅨGPCAPSULE玻璃离子充填。样本冷热循环后,置于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其抗剪切强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剪切强度比较显示:G1组>G2组,M1组>M2组,G1组>M1组,G2组>M2组(P<0.05)。结论:Er:YAG激光照射可以提高牙本质与玻璃离子间抗剪切强度;老年人牙齿可以获得比年轻人更高的抗剪切强度。

  • 标签: ER YAG激光 抗剪切强度 玻璃离子 根面牙本质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头颈肿瘤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1月~2006年12月间,我院口腔颌外科所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2549例,共制备皮瓣2684块:软组织瓣包括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等;骨组织瓣包括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肩胛骨肌皮瓣等。分别用于修复舌、腭、颊、口底、颌骨及颈部大面积复合缺损。统计各年代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从80年代初期(92%)至今(98.5%),呈逐年升高趋势。2684块皮瓣总成功率达96.80%。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64.12%),胸大肌皮瓣和背阔肌皮瓣在修复大面积复合缺损常被采用。各种骨肌(皮)瓣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成为近年的热点。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的救治性手术常需要多个游离组织瓣联合修复重建。结论: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一头颈肿瘤手术根治的保障,更是术后缺损修复的主要手段。前臂皮瓣是修复舌、颊、腭等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瓣,胸大肌与背阔肌(皮)瓣适合修复体积较大的缺损。腓骨、髂骨肌瓣是上、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手段。其他不常用的组织瓣,应根据不同适应证进行选择。采用不同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修复重建 功能性外科 口腔颌面部缺损
  • 简介: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和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承办的全国口腔颌发育与再生医学学术会议于2011年7月28日~31日在美丽的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来自全国30多个口腔院校的146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颌面发育 再生医学 武夷山市 会议 学术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治疗颈部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6年12月,选择22例颈部动静脉畸形病例,应用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进行治疗。其中15例患者给予单纯经皮穿刺直接注射治疗,2例患者除原发灶区经皮穿刺直接注射外,同时行动脉注射治疗,6例患者栓塞硬化治疗完成后,手术切除病变区增厚的纤维结缔组织及残余病变。治疗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CTA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22例患者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9~74岁(平均28岁)。18例(81.8%)患者病变消退率大于90%,4例(18.2%)病变消退率大于50%。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发白或青紫色改变,提示组织缺血或回流受阻。1例患者额部出现皮肤浅层坏死,局部形成薄痂;2例患者出现唇黏膜浅溃疡,均自行愈合。随访发现,3例患者病变继续生长。结论: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用于治疗颈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尤其对局限性扩张型动静脉畸形效果较好。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平阳霉素 纤维蛋白胶 硬化治疗 栓塞
  • 简介:目的观察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患者牙拾、骨骼以及上气道周围组织变化情况。方法对25例接受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患者,通过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观察患者牙耠、骨骼以及上气道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25例使用VI腔矫治器的患者,经平均5年使用后,患者的覆盖减小(1.12±O.99)mm(P〈0.001)、覆骀减小(1.46±1.12)mm(P〈0.001),上中切牙内收(3.34±3.36)。(P〈0.001),下中切牙前倾(1.78±3.06)。(P=0.008),下颌平面角MP-FH增大(1.36±1.41)。(P〈O.001)、下颌平面角MP-SN增大(1.32±1.35)。(P〈O.001),前面高、前下面高及舌骨-眶耳平面距增加。结论患者使用口腔矫治器后,牙齿咬合以及颌骨会发生微小的改变,医生应予以关注。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头影测量 改变 追踪
  • 简介:2011年10月21—23日,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一头颈肿瘤内科协作组主办,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和湖南省湘雅医院联合承办的“第6次全国口腔颌一头颈肿瘤内科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口腔颌肿瘤的综合序列治疗”在湘雅医院隆重举行。全国近百位口腔医学专家欢聚一堂,就口腔颌一头颈肿瘤综合治疗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 标签: 口腔颌面肿瘤 学术研讨会 头颈肿瘤 肿瘤内科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中华口腔医学会
  • 简介:目的评价种植体支抗后牵引上颌骨对颅颌面的矫形作用。方法生长发育期恒河猴4只,3只用于研究(1只牵引1.5月、2只牵引3月),1只作为对照;采用颧骨微钛板种植体支抗后牵引上颌骨,铸造固位夹板粘接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及切牙上,牵引力值每侧1.47N(150克),方向与(牙合)平面平行;对实验前后X线头影测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动物A点后移,1.5月组1mm,3月组平均2.5mm;SNA减小,1.5月组1°,3月组平均3.5°。1.5月组前牙覆盖减小3.5mm,其中骨效应大于牙齿效应(2.5:1);磨牙关系改变为3mm,骨效应大于牙齿效应(5:1);上颌效应大于下颌效应(2.5:1)。3月组平均前牙覆盖减小6.25mm,其中骨效应大于牙齿效应(1.8:1);磨牙关系改变为5mm,骨效应大于牙齿效应(4:1);上颌的作用大于下颌(5.7:1)。结论颧骨微钛板种植体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抗后牵引上颌骨,不仅抑制上颌骨向前生长,而且使上颌骨向远中移动,同时伴有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上颌骨 后牵引 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