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组织工程化骨是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治疗的一种新途径,当前其研究焦点是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这些支架通常由多孔、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制备,并且可以负载不同的生长因子、药物或干细胞。本文就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动向做一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支架 颌骨缺损
  • 简介:Periostin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在骨膜和牙周膜中特异性表达,近年来的一系列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Periostin可以促进纤维分化和成熟,在维护牙周组织的完整,牙齿的发育和萌出过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Periostin在牙周膜组织中表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母特异性细胞因子-2 牙周膜 机械应力
  • 简介:近十多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对致龋菌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从而对龋病发病机制给予了深层次诠释,同时开拓了对龋病防治的新视野。从龋病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观点出发,本文着重介绍关于龋病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因素方面的研究,附带介绍饮食因素和宿主因素方面的研究概况。

  • 标签: 龋病病因 细菌 饮食 宿主
  • 简介:乳牙牙髓病根尖周病是儿童口腔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乳牙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治疗原则与其解剖生理特征儿童心理特点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国内外文献,对乳牙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治疗原则、方法临床注意事项等进行评述,并强调根管治疗术在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标签: 乳牙 牙髓炎 根尖周炎
  • 简介:目的研究出现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突骨折的分型和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有骨折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患者50例(69侧),依据骨折线的水平分为髁突囊内,髁突颈部和髁突下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囊内骨折根据杨驰教授的骨折线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分为A、B、C、M四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手术的特点。结果50例患者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的48例(66侧),术后平均随访10.45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33.89mm(31.5~43.7mm),8侧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3个月后7侧恢复。术后总体满意度97.92%(47/48),仅1例骨折患者因1年后伴有颞区皮肤麻木和额纹消失不满意,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发生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分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 标签: 髁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与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定于2009年11月25~30日联合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牙体牙髓疑难病例的显微治疗临床新进展》研修班(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学分)。理论课程包括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感染控制与显微根管再治疗、镍钛机动预备、热牙胶充填和超声等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根管再治疗 牙体牙髓 临床应用 疑难病例 学习班
  • 简介:本文介绍了JMJD2基因家族的成员组成,简述了其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指出JMJD2D基因通过调控组蛋白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参与多种基因重组过程。对JMJD2D基因在干细胞分子机制水平的研究将促进其在于细胞组织生物工程学中的发展和应用,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 标签: JMJD2D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
  • 简介:面颊部由于其显露的部位以及相对有限的组织量,给重建修复带来了挑战。同时,作为面部最大的美学亚单位,颊部毗邻鼻、眼、唇、口等多个颜面部重要器官,在保证高质量缺损修复的同时,应确保周围器官的形态、功能不受影响。修复重建外科医师需要根据缺损的大小、层次、位置选择最优的修复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功能和美学效果。本文针对颊部皮肤缺损的不同修复方式做一综述。

  • 标签: 颊部重建 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 简介:牙齿磨损是口腔多发病。评价牙齿磨损程度的标准常采用Smith和Knight牙齿磨损指数(toothwearindex,TWI)。其病因复杂且并发症危害严重。为此,以下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牙齿磨损的病因致病因素做一综述。

  • 标签: 牙齿磨损 牙齿酸蚀 牙齿磨耗 错牙合畸形
  • 简介:早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已发现,在应力作用下生物骨表面的电荷会发生重排,产生电信号,具有压电效应骨的这种压电特性提示,如果将电活性成分加入移植材料,可能会有助于提高骨的形成速度和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工业用压电材料已被作为骨替代材料引入医疗领域,模仿生成骨表面电荷从而促进骨愈合.本文就骨压电效应以及压电材料促进成骨机制等方面做简要说明,并对骨组织植入用压电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压电效应 压电材料 压电陶瓷 压电高聚物 骨形成
  • 简介:根管闭锁(pulpcanalobliteration,PCO)是牙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于青少年,多见于年轻恒牙。PCO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外伤后受损的牙髓出现血管再生和(或)神经再生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外伤本身或者复位固定外伤牙后牙髓血液流量的改变导致。对于牙外伤后出现PCO的患牙,一些学者认为根管治疗不仅可以避免出现根尖周炎症,而且有利于患牙的美容修复。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可对患牙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只有伴有PCO的外伤牙出现牙髓坏死或者发展为根尖周炎时才考虑根管治疗,而且根管治疗对PCO的患牙是一项挑战,在技术上是复杂的。总之,为了及时检测到PCO的发生,对外伤牙定期随访和密切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牙外伤 根管闭锁 根管治疗
  • 简介:人工合成骨支架材料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功应用于临床,由无机生物材料发展到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单一的支架材料发展成复合材料、表面修饰材料。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人工合成骨支架材料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人工合成支架材料 纳米材料
  • 简介:全瓷修复因其优良的美观效果生物相容性等诸多优点,成为口腔修复的发展趋势之一。各类全瓷修复体通过黏结性树脂黏结于牙体表面,合理有效的瓷表面处理技术是影响瓷与树脂黏结的首要因素。本文就牙科陶瓷几种表面处理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牙科陶瓷 表面处理 黏结强度 树脂黏结剂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口腔种植逐步发展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的一种重要修复方法,与之密切相关的影像学技术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口腔种植中的影像学应用主要包括测量设计,确定种植体直径、长度和植入位置.制定治疗计划;制作手术导板,将术前规划准确地转移到实际操作中,简化手术过程;术后随访评估。临床上与口腔种植学密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根尖片(periapicalradiograph)、曲面体层摄影(panoramictomographv)、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和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本文对口腔种植领域中常用影像学方法尤其是CBCT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种植学 影像学 锥形束CT 计算机辅助技术
  • 简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诊断和治疗是正畸临床的一大难点,正确的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既往采用全景片、根尖片等二维影像诊断存在一定误差,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的应用使得埋伏阻生上颌尖牙的诊断更加准确。本文旨在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诊疗中CBCT的临床指导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锥形束CT 上颌尖牙 埋伏阻生 治疗
  • 简介:根据外伤的严重程度和牙齿的发育阶段,3%~11%的恒牙牙齿震荡半脱位的病例会发生根管闭塞。由于根尖病变不断发展或考虑到美观因素,对根管闭塞的牙齿进行根管治疗是必要的。如果细心操作,闭塞根管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同时也为内漂白打下基础。

  • 标签: 牙齿震荡 牙齿半脱位 根管闭塞 根管治疗 并发症
  • 简介:近年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可促进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和成牙本质向分化,有关牙本质再生方面的研究也逐步开展。本文就辛伐他汀促进牙本质再生修复的机制、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辛伐他汀 牙本质 再生修复
  • 简介:屏障膜材料是引导组织再生术的关键,其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新材料,另一方面是将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膜来引导牙周组织再生。与牙周组织再生相关的生长因子种子细胞皆有与屏障膜复合的报道。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 生长因子 屏障膜
  • 简介:Ti3SiC2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可加工陶瓷材料,具有金属和陶瓷特性,导电、导热性能良好,可加工,耐氧化、耐化学腐蚀,具有抗热震性、高温稳定性和高温塑性以及良好的自润滑性等。本文综合评述了Ti3SiC2的结构、性能、制备方法应用前景。

  • 标签: TI3SIC2 层状陶瓷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