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对侧逆行内眦动脉瓣用于修复面中部皮肤癌术后中到大型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2例面中部皮肤癌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55~76岁。其中,基底细胞癌7例,鳞状细胞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对侧逆行内眦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缺损。缺损大小为3.0cm×3.0cm~5.0cm×7.0cm,皮瓣大小为2.0cm×4.0cm~4.0cm×6.0cm。结果:12例移植皮瓣均成活,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多数皮瓣血供良好,功能正常,色泽、质地良好,术后供区瘢痕隐蔽。结论:对侧逆行内眦动脉瓣修复面中部皮肤癌术后中到大型缺损简单、安全,疗效稳定。
简介:目的明确Ⅱ类颌间牵引对成人高角拔牙病例牙颌面垂直向的影响.方法收集194例高角成人正畸拔牙病例,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的主要垂直向指标进行测量.根据正畸支抗类型和是否悬挂Ⅱ类牵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传统支抗不牵引组22人,传统支抗牵引组91人,种植支抗不牵引组35人,种植支抗牵引组46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传统支抗两组间和种植支抗两组间治疗后牙颌面垂直向变化的差异.结果传统支抗牵引组MP-SN增大(0.5±1.3)°,PP-MP增大(0.2±1.5)°;传统支抗不牵引组MP-SN减小(0.2±1.6)°,PP-MP减小(0.5±1.6)°.这两个指标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种植支抗两组患者各垂直向指标变化均不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结论传统支抗高角拔牙病例中Ⅱ类牵引的使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垂直向开大.而种植体支抗高角拔牙病例中,Ⅱ类牵引的使用并不能显著改变牙颌面的垂直向高度.
简介:吕春堂教授简历吕春堂教授,男,河南浚县人.1942年10月出生。1966年7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当时,国家正处在“文革”动乱时期.按照“面向边疆,面向海岛,面向基层”的要求,他被组织分配到新疆军区工作,先后在部队的师医院和天山深处的驻军医院口腔科任军医,主治军医,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疗工作。多次下部队巡回医疗,热心为广大指战员服务,特别是参加了支援地方的医疗队,到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漠深处,为各族军民医治口腔疾患,受到他们的欢迎和爱戴。13年的边疆部队卫生工作,使他受到了锻炼,增强了业务能力.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制作的复合型人工骨预制体在个性化颌面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颌面骨缺损的患者利用复合人工骨进行骨缺损修复,术前对颌面骨缺损部位进行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制造快速成型机、复合人工骨材料及一系列的工序处理后制成三维颌面模型及个性化的颌面骨预制体.术中在模型指导下将颌面骨预制体精确定位与固定。其中3例并明显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则予同期或二期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全部颌面预制体术中能准确快速的就位及固定.无预制体断裂等发生,转移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血运良好.除1例经口内切口患者术后部分伤口裂开予二期清创缝合后伤口愈合外,余伤口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至4年,无预制体移位、排斥等并发症发生,双侧颌面外形基本对称,外形满意。结论应用CAD/CAM制成的个性化复合材料颌面骨预制体能达到颌面骨缺损的精确重建.有效地解决植入体塑形困难.简化了手术程序及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骨缝的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具有生物力学特性的包含骨缝的动态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三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在MSC.Metant前处理软件工具中划分网格。结果:建立了完整的颅面复合体三维体几何模型和包含骨缝的完整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由630,379个单元和148,143个节点组成。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颅面骨合体三维有限元数字化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工具MSC.Marc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含骨缝的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研究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照射对老年人根面牙本质与玻璃离子水门汀间的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颗老年人(≥60岁)和20颗年轻人(≤20岁)完整离体恒牙,用金刚砂车针磨除近中釉牙骨质界部位的牙釉质及牙骨质,暴露根方牙本质。老年人牙齿随机分为G1组和G2组,年轻人牙齿随机分为M1组和M2组,每组10颗。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根面牙本质:G1组和M1组用Er:YAG激光照射,G2组和M2组仅用金刚砂车针制备。将牙齿包埋于自凝塑料,制备根面使用GCFujiⅨGPCAPSULE玻璃离子充填。样本冷热循环后,置于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其抗剪切强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剪切强度比较显示:G1组>G2组,M1组>M2组,G1组>M1组,G2组>M2组(P<0.05)。结论:Er:YAG激光照射可以提高牙本质与玻璃离子间抗剪切强度;老年人牙齿可以获得比年轻人更高的抗剪切强度。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1月~2006年12月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所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2549例,共制备皮瓣2684块:软组织瓣包括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等;骨组织瓣包括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肩胛骨肌皮瓣等。分别用于修复舌、腭、颊、口底、颌骨及面颈部大面积复合缺损。统计各年代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从80年代初期(92%)至今(98.5%),呈逐年升高趋势。2684块皮瓣总成功率达96.80%。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64.12%),胸大肌皮瓣和背阔肌皮瓣在修复大面积复合缺损常被采用。各种骨肌(皮)瓣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成为近年的热点。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的救治性手术常需要多个游离组织瓣联合修复重建。结论: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手术根治的保障,更是术后缺损修复的主要手段。前臂皮瓣是修复舌、颊、腭等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瓣,胸大肌与背阔肌(皮)瓣适合修复体积较大的缺损。腓骨、髂骨肌瓣是上、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手段。其他不常用的组织瓣,应根据不同适应证进行选择。采用不同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