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管理,保证临床合理需求,严防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卫生部于2005年11月14日印发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发[2005]458号,以下简称《规定》)。

  • 标签: 精神药品管理 麻醉药品 医疗机构 卫生部 药品使用 合理需求
  • 简介:目的:评价某省64所三级医院2011年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原卫生部"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检查评价表"(以下简称"评价表")的标准和要求对某省64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评价表"的4个维度评分分别为"医院组织领导"(8.90±0.79)分",临床护理管理"(26.38±1.74)分、"临床护理服务"(40.92±1.87)分、"支持保障措施"(12.56±1.60)分,与期望值相比仍有差距(P〈0.05)。结论:该省64所三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项工作仍须进一步深入开展,继续完善落实各项制度和规范,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三级医院 评价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社区健康服务利用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5—7月对北京市20个社区的40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差,最希望得到的健康服务为意外事件救助(98.0%);对社区医疗服务利用率低,仅24.3%的老年人考虑去社区医院就诊;影响老年人社区就诊的因素包括性别、家庭结构、文化程度、自理能力、就医经济压力等。结论:社区健康服务在体系支撑、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上仍须加强;社区工作者应促进社区健康服务水平优质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 标签: 社区 老年人 健康服务
  • 简介:目的探讨Sprague—Dawley(SD)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组织中Shankla蛋白的表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颅脑损伤后1h、6h、24h、48h72h共6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Westernblot法行蛋白测定,RT—PCR法行mRNA测定。观察各颅脑损伤组对照组大鼠Shankla蛋白及mRNA梯度灰度值,并进行免疫组化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严重颅脑损伤后,Shankla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增加,从伤后1h持续到伤后72h(P〈0.05),伤后24h表达量最高(P〈0.01)。结论在严重颅脑损伤后,Shankla出现1个表达高峰,在不同机制的影响下可能对脑损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突触后致密物质 受体 谷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例症状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冠状动脉支架断裂分型、发生率与发生时间、发生机制和防治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症状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均与支架内再狭窄和闭塞有关,2例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术后症状减轻,1例患者服药观察,病情无加重。结论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可发生支架断裂,应定期复查:支架断裂引起症状加重,目前治疗应个体化。

  • 标签: 动脉狭窄 支架 支架断裂
  • 简介: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微血管密度(MVD)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垂体腺瘤(其中侵袭17例,非侵袭13例)标本和3例正常脑组织中OPN、MMP-9MVD的表达。结果垂体腺瘤侵袭组OPN、MMP-9MVD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5);OPN、MMP-9MVD在侵袭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可能与其上调表达OPN、MMP-9MVD有关。

  • 标签: 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血管密度 垂体腺瘤 侵袭性
  • 简介:目的研究海战条件下开放颅脑爆震伤动物模型颅脑影像学的变化特点。方法以狗颅中线向左(右)1cm,眶上缘向上1cm交界处为爆炸中心位置。将15只犬根据爆炸距离(爆炸源最低点距爆炸点的距离)分为3组,分别为3mm组、3.5mm组、4mm组。比较各个组的爆炸效果,选出最适的爆炸距离为3.5mm。再将20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非海水浸泡),实验组(海水浸泡)。以爆炸距离3.5mm致伤后,实验组犬受伤脑组织浸泡于海水环境中,比较两组犬致伤3h、5h、8h后颅脑CT的动态变化。结果经颅脑动态CT观察测量,实验组犬8h内脑水肿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同时脑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海水浸泡在8h内可以明显延缓脑水肿出现。

  • 标签: 爆震伤 海水 爆炸距离 脑水肿
  • 简介:1病例资料女性,5.5岁。因反复癫痫发作1年入院。2017年2月20日午睡中突然呕吐1次,非喷射,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面色苍白、精神疲倦,意识清楚,简单对答,然后再次呕吐数次,双眼凝视,口唇发绀,呼之不应,逐渐转为昏睡,期间无肢体抽搐。反复多次外院调整药物治疗未能减少发作频率,约1次(/3~4)个月。

  • 标签: 药物难治性癫痫 脑灰质异位 巨脑回 海马硬化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构建人源Notch1胞内段(NICD)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NICD,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细胞中获得编码NICD的cDNA,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ICD的表达。结果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NICD,将其转染HeLa细胞72h后,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到细胞内NICD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NICD,为研究Notch信号通路在人脑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NOTCH信号 胶质细胞瘤 真核表达
  • 简介:目的探索丁苯酞对局灶脑梗死大鼠脑水肿咬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125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苯酞组。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灌胃。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脑水肿面积、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梗死灶周围皮层咬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苯酞组脑水肿面积明显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咬合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明显减少局灶脑梗死大鼠脑水肿的形成,增加大脑皮层咬合蛋白的表达。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局灶性脑梗死 脑水肿 丁苯酞
  • 简介:目的利用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RFLP)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筛选和鉴定脑胶质瘤易感基因--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基因2(ERCC2)的单核苷酸多态(SNPs).方法应用PCR扩增179例胶质瘤病人肿瘤血液标本和44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标本ERCC2基因第23外显子及其邻近的部分内含子序列,采用限制酶切DHPLC技术对扩增片段进行基因变异检测,直接测序不同类型的PCR片段,并与参考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此片段中验证了一个已知白种人存在的SNP位点.结论黄种人亦存在rs13181,并影响蛋白编码;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病有关联.DHPLC相对于RFLP来说是一种高效、经济、简便、可靠的SNPs筛选方法.

  • 标签: 多态性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 色谱法 液相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神经胶质瘤 基因型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3岁。主因体位头痛1月余,于2011年4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体位头痛,表现为下蹲或平卧后站起时头痛加重,平卧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呈后枕部胀痛,发作1~2次,d,每次持续约数分钟,伴鼻塞,无流涕、咳嗽,无发热、盗汗,无视物模糊,无肢体麻木、乏力,无恶心、呕吐。

  • 标签: 颅内低压 综合征 头痛 病例报告
  • 简介:神经梅毒(NS)是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麻痹痴呆(GPIorPD)则是神经梅毒最常见的类型。1882年,Bayle首先报告麻痹痴呆,1913年,Noguehi和Moore从神经梅毒患者的脑组织中分离获得梅毒螺旋体,得以明确其病因。在西方国家,麻痹痴呆较少见,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相对常见,至60年代后基本销声匿迹。

  • 标签: 痴呆 神经梅毒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严重癫痫发作的获得癫痫失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先有癫痫发作继而出现明显失语的儿童患者进行了病因、病程、癫痫发作情况、失语表现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同时分析了入院前后的EEG、头CTMRI.结果全部病人失语症状出现前均有较严重的癫痫发作.其中5例在失语前曾出现过癫痫状态.全部病人表现听不懂问话,5例表现完全不能用语言表达.常规EEG5例异常,主要表现弥漫慢波,其中3例可见阵高波幅慢波发放.影像学检查3例异常.经AEDs神经营养剂治疗,2例语言功能恢复,2例改善,3例无改善.结论本组病人主要表现全面癫痫发作,惊厥脑损伤可能为本组病人失语发生的主要原因.失语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听觉失认".早期诊断并采取包括AEDs应用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 标签: 惊厥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 癫痫 儿童 免疫球蛋白 皮质类固醇
  • 简介:护理人员关注的是整体的人,也就是说关注人的心理、生理和精神各个层面。由于关注点的广泛与涵盖范围的多面,护理研究也具有了复杂的特性。护理研究者必须能熟练地应用多种研究类型,包括质研究与量研究,并且经常需要在一次研究中采用一种以上的方法,也就是采用混合方法学或者说是多种方法学的科研设计方案。

  • 标签: 方法学 设计 护理人员 质性研究 多面性
  • 简介:社会指标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一种量化的社会学研究工具。社会指标体系是一种用来描述社会发展状况,监测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学工具。它是政府制定社会发展计划和进行政策研究,对现状和未来作出评价从而进行科学决策必不可少的量化评估依据。近年来我国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构想,急需建立各种社会服务管理指标,作为政府强化监管的实施手段。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通过北京养老服务社会管理指标体系研究,实现政府在养老服务这一社会公共服务管理全过程中的监管作用,为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管理指标体系 养老服务 北京市 服务型政府 量化评估 科学决策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培养体系对放射损伤敏感性及其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体系,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以及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并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始终正常培养),放射损伤组(对细胞实施X射线单次照射)。72h后,对比评价不同组细胞死亡率、凋亡以及活性氧(ROS)含量变化。结果X射线照射引起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细胞死亡率[(68.0±5.2)%]ROS含量(103.6±8.8)升高最为明显。共培养体系细胞损伤较轻,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则无明显损伤。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体系中放射损伤组的细胞死亡率ROS含量与同体系内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放射损伤组的细胞死亡率ROS含量与其余两种培养体系同组相应指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元放射损伤的主要表现是异常凋亡。结论放射损伤后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ROS含量明显增高,导致神经元凋亡失调。因此,ROS可能成为放射脑损伤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 标签: 放射性损伤 共培养 神经保护 活性氧
  • 简介:目的:探讨重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调查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重精神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共86例,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睡眠障碍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工具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重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岁以上所占的比例高于40岁以下所占比例,文化程度越低发病可能越大,无业人员的发病率较高,婚姻状况为离婚或丧偶的发病率高。重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焦虑忧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敌对猜疑因子等。结论:影响重精神病者并发睡眠障碍的因素较多,应全面认识并正确处理该病的相关因素,改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常压缺氧小鼠脑组织损伤之特点及其血清差异蛋白质表达,探寻常压缺氧脑损伤的生物标志蛋白。方法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常压缺氧组,建立常压缺氧小鼠模型并按缺氧持续时间分为缺氧1周、2周和3周组,分别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常压缺氧后不同时间血清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结果常压缺氧后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中缺氧3周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压缺氧2周组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缺氧1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常压缺氧后各亚组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压缺氧后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呈升高趋势,缺氧2周组和3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弱阳离子交换芯片结合质谱分析共获得342个血清蛋白质峰,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3500、3578、3706、3516和4130等5个蛋白质峰的相对强度在缺氧脑损伤后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73个蛋白质峰分布于各缺氧组但在正常对照组中未检测到。这78个蛋白质峰中30个蛋白质峰于缺氧后≤2周表达,48个蛋白质峰于缺氧2周后表达。结论常压缺氧引起小鼠脑组织损伤,使血清脑组织中与氧自由基相关的酶活性发生改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升高;并可改变血清蛋白质的表达谱。提示血清中出现的部分蛋白质可能为常压缺氧脑损伤诱导的血细胞基因表达产物,在血清中所检测到的差异蛋白质以及缺氧后新出现的蛋白质可能是脑损伤的生物标志蛋�

  • 标签: 低氧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蛋白质芯片
  • 简介: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Zea.Longa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通心络(0.5mg/kg,2.0mg/kg)对缺血.再灌脑损伤大鼠行为学、脑组织形态学等的影响,检测线粒体内NDAFAD氧化呼吸链R3、R4、RCR、P/O等评价呼吸功能的指标,以及对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结果通心络(2.0mg/kg)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水肿,缩小脑梗死面积,改善线粒体呼吸链功能,抑制脑组织匀浆中SOD含量的降低MDA含量的升高。结论通心络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 标签: 通心络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 抗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