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恩纳用于小儿静脉穿刺效能。方法:120例静脉穿刺术,患儿年龄1-7岁,随机分为4对照(I)、恩纳1(Ⅱ)、恩纳2(Ⅲ)和恩纳3(IV),每组30例,分别于穿刺局部皮肤涂抹乳白色安慰剂,恩纳0.2g/cm^2、0.1g/cm^2和0.1g/cm^2+安慰剂,涂抹面积10cm^2,局部表面覆盖无菌薄膜,并分别于涂抹后2h、0.5h、1h和1h后行静脉穿刺术。记录患儿痛觉表情评分,哭闹、肢体抵抗、穿刺次数,局部皮肤反应衣全身毒性反应。结果:4例患儿静脉穿刺均成功。实验患儿痛觉表情评分别为2.60±1.9、1.5±1.5和1.3±1.6,显著低于对照6.1±3.0,p<0.01。IV疼痛表情评分量低,但与Ⅲ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Ⅲ,IV评分较Ⅱ显著性降低,P<0.05。患儿哭闹、肢体抵抗结果与痛觉表情评分结果相符合。EMLA局部副作用在5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合理应用EMLA局部皮肤表麻,可安全有效施行小儿静脉穿刺术,具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小儿 静脉穿刺术 恩纳 局部麻醉药涂剂
  • 简介:静脉使用利多卡因可以有效抑制在气管插管、拔管、支气管造影、支气管镜和喉镜检查时引起咳嗽反射。因此印度几位医师试图将其应用于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他们共研究了502名ASA分级Ⅰ和Ⅱ级,准备行择期手术病人。这些患者被随机均分到两个中,一使用利多卡因15mg·kg^-1,另一则使用安慰剂(0.9%生理盐水)均在应用3ug·kg^-1芬太尼之前。

  • 标签: 利多卡因 芬太尼 静脉 诱发 咳嗽反射 抑制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多巴胺治疗犬硬膜外阻滞低血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用健康犬制成硬膜外阻滞低血压模型,用电磁血流量仪监测多巴胺治疗前后心输出量、门静脉、肝动脉和左肾动脉血流量。按不同多巴胺静脉注射剂量分组,D1为1μg/(kg·min),D2为5μg/(kg·min),D3为10μg/(kg·min),D420μg/(kg·min)。结果:D1以增加CO和SV为主,无明显升压效应。D2效应与D1相同,但程度有所增强。D3每搏量和心率都增加,肾和肝血管阻力、平均动脉压分别恢复到阻滞前水平。D4MAP恢复并超过阻滞前值,与肝血管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增强有关。肝肾血流于硬膜外阻滞后下降不显著,应用多巴胺后有上升趋势,但与对照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为纠正硬膜外阻滞低血压,选用5-10μg/(kg·min)多巴胺治疗,对肝肾和内脏血流动力学可产生有利影响。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低血压 多巴胺 血流动力学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联用咪唑安定静脉策泵输注手术后镇痛效应。方法:625例ASAⅠ-Ⅱ级,胸、腹、头、颈部及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小剂量氯胺酮(0.1-0.14mg·kg^-1·h^-1)行术后患者静脉持续输注(Continuousbackgroundinfusion,CB),加0.5ml锁定时间15按需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结果:术后CBI+PCA时间50.04±15.62(8-137)h,镇痛满意者604例,占96.64%。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联用可提供优良地镇痛,与氯胺酮相关副作用则较少。

  • 标签: 氯胺酮 手术后镇痛 静脉
  • 简介:随着社会人群老龄化发展,对老年病人合理用药重要性己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对老年病人安全有效施行麻醉,麻醉医师必须充分了解老年病人生理病理特点、影响麻醉药药理效应各种因素,以及麻醉药对老年生理影响。下面重点讨论静脉麻醉药用于老龄病人有关知识和特点。

  • 标签: 老年病人 静脉麻醉药 药理学特点 药用 老龄病 麻醉医师
  • 简介:临床常用静脉麻醉药,其中不少可引起病人注射部位疼痛,据统计50%-100%病人在接受某些亚剂量静脉麻醉药时常主诉不适或疼痛,因此,临床上已提出一些减轻或解除注射部位疼痛方法,例如先静脉注射咪畦唑仑、芬太尼和利多卡因;或先静脉注射丙泊酚或硫喷妥钠,然后再注射罗库溴铵等方法,

  • 标签: 罗库溴铵 静脉麻醉 注射疼痛 疼痛机理 止痛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加用于上腹部手术后PCA镇痛中效应与影响。方法:67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静脉PCA吗啡(M,n=32)和TAES+静脉PCA吗啡(T+M,n=35)。两静脉PCA吗啡设置相同,采用0.05%吗啡溶液100mt,1ml/h,2ml/PCA,锁定时间6min。T+MTAGS设置为:电极贴于合谷、劳宫、内关、外关和切口两侧,手术结束时开始2-100Hz电刺激。观察两病人术后6h和24h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RS(疼痛语言分级)、按压PCA次数(PCAdemand)、PCA有效次数(PCAeffect)、De/Dd比值(PCAe/PCAd)、24h吗啡用量及病人主观不适。结果:T+M术后镇痛恶心发生率(23/32,36%)比M明显减少(13/35,72%)(P<0.01);两镇痛效果与吗啡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合谷、内关和切口两侧对上腹部术后无明确镇痛作用,不能减少PCA吗啡用量,但可明显减少吗啡镇痛恶心发生率。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术后 腹部手术 PCA镇痛 吗啡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