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种消化系统常见功能性胃肠病,生物反馈是其有效治疗方法之。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FC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对78例符合FC罗马Ⅱ标准患者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表、结肠转运时间、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综合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治疗FC总有效率为79.5%。生物反馈治疗前,中国常模相比,FC患者焦虑(39±8对31±13)抑郁(52±9对42±11)积分显著升高(P均〈0.01)。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焦虑(33±7对39±8)抑郁(46±8对52±9)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生物反馈不仅可改善FC患者临床症状,还可改善其异常心理状态。

  • 标签: 便秘 生物反馈(心理学)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研究Hp长期感染对胃粘膜病变转归影响.方法随防了62例10年前Hp感染患者,并分析对比10年前后Hp感染情况、胃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①63例患者16例(25.4%)Hp转阴,47例(74.6%)Hp持续阳性.②Hp持续阴性者10年前后消化性溃疡(PU)发生率分别为29.78%53.19%(P<0.05),Hp转阴者10年前后消化性溃疡(PU)发生率分别为68.8%12.5%(P<0.05)③Hp持续阳性者10年前后慢性炎症严重程度积分分别为1.77±0.432.13±0.34(P<0.01),肠上皮化生(IM)严重程度积分分别为1.13±0.351.63±0.52(P<0.05);Hp转阴者10年前后慢性炎症严重程度积分分别为1.81±0.401.31±0.48(P<0.01),肠上皮化生(IM)严重程度积分分别为1.6±0.551.4±0.59(P<0.05);Hp持续阳性者10年前后胃粘膜糜烂发生分别为17.02%38.29%(P<0.05),IM发生分别为17.02%44.68%(P<0.01);Hp转阴者10年前后IM发生均为31.25%,胃粘膜糜烂10年后完全消失.结论根除Hp不仅能减轻胃粘膜炎症程度,而且能阻止肠化发生发展.

  • 标签: 胃粘膜 转阴 严重程度 阳性 Hp感染 肠上皮化生
  • 简介:胃肠动力疾病病理生理研究是临床药物研制基础.近年研究证实,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肠肌间神经丛(ENS)、胃肠道平滑肌等每水平或相互间功能障碍有关.这些组织结构功能依赖于各种神经递质体液因子释放而建立联系,各种递质信使相应受体结合,执行不同生理功能.

  • 标签: 胃肠动力疾病 药物治疗 作用机制 胃肠动力药
  • 简介:第六届上海国际胃肠病学会议期间,除对常规消化道疾病进行了专题演讲和深入探讨外,还邀请了干细胞研究方面的学者,就胃癌细胞起源、将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Hep3B诱导其分化为肝细胞、肝癌诱导分化治疗、干细胞肝再生、干细胞生存死亡生物特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炯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细胞凋广等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为如何将干细胞消化系疾病研究相结合提出了新思路。

  • 标签: 干细胞 胃肿瘤 肝肿瘤 肝再生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类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研究发现,miRNAs异常表达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s不同癌症水平不同。研究证明,miRNAs可以作为肝细胞癌分类、预后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并有望成为体内治疗新靶点。本文对各类miRNAs小分子肝细胞癌发生关系,及其临床上应用潜能等进行了介绍。

  • 标签: 肝细胞癌 MICRORNAS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疗效,并分析该疗法对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消化系统症状影响。方法:选取8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参照组无创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无创组实施常规方法+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指标为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肺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无创组参照组临床效果分布及总有效率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无创组参照组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呼吸困难指数(BDI)均较治疗前对应远远降低(P<0.05),且无创组均远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无创组参照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吸容积(FEV1)均较治疗前对应远远升高(P<0.05),且无创组均远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规方法基础上配合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且能够显著控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对消化系统并发症及其他不良事件控制作用也比较理想。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炎症因子 消化系统
  • 简介: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nammatorydrugs,NSAIDs)由于具有良好止痛、抗炎退热作用而得到广泛应用.据估计全世界每天有近3000万人服用NSAIDs,美国每年约有40%老年人服用此类药物,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NSAIDs应用有增加趋势[1].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非甾体类抗炎药 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 研究进展
  • 简介:近期VacA研究中发现,该毒素对多种生长因子(尤其是EGF)作用于胃粘膜上皮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有显著影响,VacA对EGF诱导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receptorprotin-tyrosinekinase,RPTK)自身磷酸化及随后系列信号转导过程有明显抑制作用.国外学者已初步分离并克隆出胃癌细胞株膜表面的VacA受体,分子量大小约250kD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受体属于受体蛋白酪酸磷酸酶家族(receptorprotin-tyrosinephosphatase,RPTP),RPTPT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RPTK相拮抗类具有酶活性受体,可导致多种信号肽去磷酸化,从而减弱EGF等生长因子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修复促进作用.

  • 标签: EGF 受体蛋白 胃癌细胞株 影响 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血液生化检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患有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进行研究共是60名,在对同时间进行体检后身体健康60名人员设置成健参照组进行对比研究,两组人员均接受血液生化检验,对两组人员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葡萄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果糖胺(FMN)、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对研究组各生化指标的疾病检出率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FBG、2hPBG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HbA1c、FMN、TG、TC、葡萄糖耐量等指标也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别,HbA1c、FMN、TG三个指标的检出率都要比葡萄糖耐量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血液生化检验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将糖尿病病人诊断出来,从而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治疗 血液生化检验
  • 简介:脊源性疾病多以背痛为首发症状,且伴有神经系统改变。但当患者以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来消化科就诊时,早期多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功能性疾病,延误了诊治时机,并浪费医疗资源。本文就以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胸椎结核 唯一症状 腹痛 神经系统改变 消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
  • 简介:白细胞介素18(IL-18)通过调节NK细胞分泌功能,启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参与Th1细胞FFh2细胞平衡调节、上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达及IL-18结合蛋白结合,从而调节免疫反应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大量研究发现,IL-18HBV感染后不同疾病转归有着密切联系。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8 发病机制
  • 简介: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是经内镜(胃镜、结肠镜、腹腔镜等)导入高频微型超声探头,通过体腔在内镜直视对消化管管壁或邻近脏器进行超声扫描方法。由于探头可以接近病变,探头频率可大大提高,使图像分辨率明显提高:同时,消化管管腔内进行超声扫描,可避免皮下脂肪、肠腔气体骨骼系统对超声波影响干扰,获得清晰消化道管壁层次结构周围邻近脏器超声影像,被称为胃肠道内镜学中最为精确影像技术。EUS

  • 标签: 超声内镜 胃肠疾病 诊断
  • 简介: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作用于入胃腺癌细胞(SGC-7901),48小时后收集细胞爬片。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单抗免疫组化SABC法及图像分析,发现TGFβ1作用胃癌细胞EGFR表达量(107.943±0.202)低于对照细胞(114.298±0.475),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TGFβ1对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影响EGFR表达数量有关。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胃癌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我们对肿瘤坏死因子(rTNFα)、重组白细胞介素-6(rIL-6)、内皮素-(Endothelin-1、ET-1)肝坏死作用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方法、实验动物雄性SpalgueDawleg大鼠,体重140~200g,由上海西普尔地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供给。

  • 标签: 肝坏死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 RIL-6 实验动物 细胞因子
  • 简介: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超声造影作为新型影像诊断技术,能显著提高对肝脏局灶病变诊断能力及提高肝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癌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估。本文重点介绍超声造影肝细胞癌诊治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细胞癌
  • 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应用于临床以来,国内外大多数地区已将其列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尤其是许多消化系疾病诊断治疗越来依赖于内镜超声.因此,内镜超声已成为大型综合性医院或消化病专科医院必备设备.本文就其消化系疾病诊断应用有关情况作简述.

  • 标签: 内镜超声检查术 消化系疾病 疾病诊断 大型综合性医院 临床常规 检查手段
  • 简介: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间叶肿瘤,其发生主要与Kit基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基因突变有关。伊马替尼对GISTs有显著疗效,但也存在耐药问题。GISTs对伊马替尼耐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原发性耐药Kit外显子9PDGFRα外显子18突变有关,继发性耐药Kit基因继发性突变有关。本文就GISTs发生分子机制以及伊马替尼治疗进展概述。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伊马替尼 分子机制 治疗
  • 简介:常用幽门螺杆菌(H.pylori)诊断方法包括侵入性试验,如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组织学检测、培养等非侵入性试验,如血清学试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UBT)、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各种方法敏感性特异性不.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诊断 因素 尿素酶活性 组织学检测
  • 简介:以不同浓度TNF-αIL-2配伍培养LAK细胞,并做TNF-x单抗阻断试验,用LDH释放法检测LAK抗瘤活性:以TNF-α预处理胃癌细胞,检测LAK抗瘤活性,探讨TNF-x影响LAK抗瘤活性特性,以MTT法检测TNF-α联用5-FU、ADM或MMC体外抗胃癌效应,并观察TNF-α联用MMC荷胃癌裸鼠体内抑瘤效应。结果表明TNF-α低浓度IL-2增加LAK活性,使IL-2诱导同等LAK活性浓度下降约10倍:TNF-α预处理使LAK对其抗瘤活性提高约9%,TNF-α联用化疗药物体内外抗胃癌效应均明显增加。

  • 标签: TNF-x 癌肿 IL-2 化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