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中线移位的程度,并对不同程度脑中线移位患者预后进行分析评估。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应用TCCD监测脑中线移位患者58例,其中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脑中线移位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5例(脑梗死组)和脑出血患者33例(脑出血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头颅CT/MRI与TCCD监测的脑中线移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2±2.43)mmvs(3.28±2.31)mm,P=0.986;(3.64±2.03)mmvs(3.43±1.90)mm,P=0.630]。TCCD检测脑中线移位值与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及临床病情不相关(P〉0.05)。TCCD检测脑中线移位的ROC曲线下面积0.961±0.008,特定界值1.75,敏感性100%,特异性85.5%,准确性70.0%。结论TCCD监测脑中线结构及移位有优势,为临床工作提供更方便(床旁)、可靠、无创的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更经济的检查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颤动数(FibN)预测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植入植入型心脏复律降颤器(ICD)有效性的价值.方法FibN的临床应用:使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参数QRS、QTc和LVEDd(记为FibNVT/VF=LVEDd·QRS·QTc-1).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调取我院符合SCD一级预防并植入ICD患者的起搏器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诊断正确的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适当的ICD治疗分成2组,对比分析指标在两组间的统计差异程度.结果FibNVT/VF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有效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95%CI0.613~0.853),且当FibNVT/vF≥14.995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64.3%(95%CI0.613~0.875).结论FibNVT/VF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的有效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评价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者发生心房颤动(Af)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6例DCM者按是否伴有Ⅺ而分为时组(A组)和非Af组(B组)。分别测量两组的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并计算出Pd。同时用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房内径,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6例中A组48例(30.7%),其中阵发性Af19例(39.5%);持续性Af29例(60.4%);48侧中无症状性Af7例(14.5%)。A组与B组Pmax、Pd及左房内径值均明显增加(P〈0.01);A组与B组比较,Pmax〉140ms,Pd〉40ms,左房内径〉42mm,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DCM伴Af者中无症状性Af是比较常见的;Pmax〉140ms,Pd〉40ms和左房内径〉42mm,这三项指标对预防Af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残余SYNTAX积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研究,连续纳入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19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残余SYNTAX积分(residualSYNTAXscore,rSS)结果分为3组:低rSS组、中rSS组、高rSS组。我们对患者的基线资料、介入治疗资料以及两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rSS组的死亡加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发生率明显高于低rSS组和中r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血运重建发生率逐步增高(9.2%vs.19.6%vs.23.8%),联合事件终点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14.5%vs.23.8%vs.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3组之间随着rSS的增加,联合事件终点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0)。多因素Cox分析表明残余SYNTAX积分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独立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包括高脂血症,介入治疗成功和应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结论rSS可以量化介入治疗后的残余狭窄程度,而且是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随着rSS的增加,联合事件终点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