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股动脉硬化。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名体检结果正常者(对照组),以上对象均已行双侧股动脉常规高频超声检查排除斑块形成及狭窄,应用血管ET技术检测2组的双侧股动脉,比较2组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糖尿病组的股动脉Ep、β、PWVβ均较对照组升高(均为P〈0.01),AC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血管ET技术能准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股动脉弹性改变,为临床提供血管早期病变的诊断依据。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含量及其有关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2例受检者按照病情和年龄分为老年2型糖尿病组(ED组)、非老年2型糖尿病组(NED组)和健康老年人组(C组),测定空腹血清瘦素(F-Lp)含量及其他有关指标.结果ED组和C组男性F-Lp含量高于NED组男性(P<0.05),女性低于NED组女性(P<0.05);ED组和C组男性睾酮含量低于NED组男性(P<0.05~0.01),女性雌二醇含量低于NED组女性(P<0.05).ED组男性F-Lp及睾酮含量与C组男性比较以及ED组女性F-Lp及雌二醇含量与C组女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重指数、睾酮、雌二醇与F-Lp含量独立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含量与老年健康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患者62例,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分成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对照组用常规2型糖尿病治疗.4周后监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冯·威利布兰德因子抗原(vonWillebrandfactorantigen,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latetetalphagranulemembraneprotein-140,GMP-140)、D-二聚体(D-dimer)、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activatorofplasminogen;plasminogenactivator,PAI-1)的变化,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有显著疗效.
简介: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24h动态血压监测且诊断为非勺型2级高血压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治疗组30例:上午7:00和晚上7:00各服缬沙坦80mg;对照组30例:上午7:00服缬沙坦160mg,两组用药8周后复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4h、白昼、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白昼、夜间血压负荷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73.33%抵46.67%,P〈0.05;舒张压:76.67%眠43.33%,P〈0.01)。结论应用缬沙坦治疗非勺型高血压,可以很好地控制2级高血压,并改变血压昼夜节律,早晚两次服用,效果更好。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采用临床对比方法对58例老年2-DM和65例非糖尿病(NDM)并发AMI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DM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41.38%)较NDM者发生率(13.85%)高(P<0.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63.79%)及病死率(29.31%)均明显高于NDM者(39.66%和13.85%)(P<0.005).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心跳骤停,多脏器衰竭.结论老年2-DM并发AMI较NDM的AMI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处理上应及早监测,避免感染,及时有效地治疗各种并发症.
简介: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EL)和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EL、APN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20例,男性77例,女性43例,年龄30~70(52.7±4.3)岁,其中H型高血压组患者90例。按血清Hcy浓度分为三组:Hcy〈10μmol/L为单纯高血压组(30例),Hcy10~30μmol/L为轻度升高组(59例),Hcy30~100μmol/L为中度升高组(31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检测Hcy、EL、AP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的TC、LDL-C、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血清EL水平升高,AP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型高血压组较单纯高血压组的血清EL和Hcy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纯高血压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随着Hcy水平的升高,三组血清EL水平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EL、LDL-C呈正相关(r=0.397,P〈0.01;r=0.409,P〈0.01)。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EL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且EL随着Hcy升高而升高。
简介:目的对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8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治疗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42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CTGF、EDF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治疗后CTGF、ED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标,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的目的。
简介: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TDI)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收缩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2型糖尿病、2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应用TDI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Va)、收缩期峰值速度(Vs).分别记录二尖瓣环6个位点心肌运动数率(V).结果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Ve、Ve/V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V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V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可以早期无创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的收缩、舒张功能,合并高血压可加重左心功能损害.
简介:目的:研究罗格列酮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变化,以探讨罗格列酮减少动脉粥样硬化(AS)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62例,其中单纯冠心病者34例,合并2型糖尿病者28例,两组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脂类、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者给予口服罗格列酮4mg,2次/d,共12周;比较两组间及治疗前、后MMP-2及9含量变化。结果:与单纯冠心病患者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MMP-2及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1);经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血清MMP-2、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MMP-2及9水平,从而可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评估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胸痛6h内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并于入院1h内接受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入院即刻和术后3h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并采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及H-FABP,再灌注治疗后3h以心电图ST段回落≥50%为血流再通的评价指标。结果65例AMI患者入院即刻H-FABP阳性率(87.69%)显著高于cTnI阳性率(5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3h后H-FABP在ST段回降≥50%组与ST段回降〈50%组中,酶峰值分别为(24.03±9.12)ng/ml与(32.57±1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测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可靠标志物,也可作为评价心肌再灌注疗效的指标之一。
简介:目的评价降压药与降压药联合叶酸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复发的差异。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Embase、ScienceDirect、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中心资料数据库中所有比较降压药与降压药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Jadad质量评分,其结果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病例总数1614例,治疗组838例,对照组776例。Meta分析表明,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相比,预防脑卒中发生/复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9,95%C10.21-0.40,P〈0.01)。对于研究起点无脑卒中的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相比在预防脑卒中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4,95%C10.24-0.49,P〈0.01)。对于研究起点有脑卒中的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相比在预防脑卒中复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O.16,95%C/0.08~0.33,P〈O.01)。结论叶酸联合降压药能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与复发率。
简介:目的探讨RonT(U)型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31例在入院后发生≥1次由RonT(U)型室性期前收缩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31例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RonT(U)型室性期前收缩可分为3种类型:(1)QT间期正常的非长间歇依赖性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2)QT间期正常的长间歇依赖性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3)长QT(U)间期综合征伴RonT(U)型室性期前收缩.各型RonT(U)型室性期前收缩及其所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不同的临床与心电学特征.结论RonT(U)型室性期前收缩类型与其所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