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常规对照组、参附治疗组,采用琥珀酰胆碱窒息合并冰氯化钾致大鼠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复苏后6h取标本,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呼吸心跳骤停大鼠心肺复苏CPR)后6h血清TNF-α、IL-1β、血浆可溶性ICAM-1和MDA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但参附治疗组较常规对照组低。结论大鼠CPR后早期存在全身炎症反应,参附注射液能减轻CPR后全身性炎症反应。

  • 标签: 心肺复苏 全身性炎症反应 参附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研究组将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白蛋白尿组(NA组,2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I组,25例)及大量尿白蛋白尿组(MA组,25例)。另外选取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研究组和对照组尿VDBP和临床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A组、MI组及MA组尿VDBP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DBP与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肌酐(Cr)、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率(UACR)、尿素氮(BUN)呈正相关;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SBP、FBG、UACR和BUN其为DN患者尿VDBP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VDBP/Cr检测阈值为476.9ng/mg时,VDBP/Cr曲线下面积为0.967,DN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0%和82.0%。结论尿VDBP随尿蛋白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可作为DN早期诊断和病情判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VDBP 早期诊断
  • 简介: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身体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达109.7/10万~217/10万,是当今社会第三大死因,同时也是第一大致残原因。一直以来,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康复的棘手问题之一。大约30%~36%的脑卒中患者在6个月后仍遗留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早期康复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

  • 标签: 脑卒中 益智算盘 早期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60例,时间为2012年2月-2014年3月,分段随机化法分为2组,2组胃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手术治疗之后仅接受化疗,实验组在手术治疗接受放疗与放射治疗,对比2组胃癌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胃癌患者在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其术后2年生存率、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手术后仅接受化疗的对照组胃癌患者(P<0.05);同时,实验组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以及毒副反应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癌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采用化疗的同时,联合放射治疗,可以较好将胃癌的复发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值得应用。

  • 标签: 胃癌 化疗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水平检测对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晨尿、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酸(Cr),肾联检阳性为尿MA,血、尿β2-MG中任何一项指标高于正常值.结果:单项指标阳性率:β2-MG71.57%,尿β2-MG68.42%,尿MA53.68%,多项指标联检阳性率85.26%均高于尿常规(14.73%)和BUN、Cr阳性率(29.47%),差异非常显著(P<0.001).EH2、3级极高危患者血、尿微量蛋白肾联检总阳性率100%.结论:血、尿微量蛋白在老年性高血压病肾功能受损时较肾功能指标BUN、Cr改变出现早,是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肾损害 尿微量蛋白 老年人 早期诊断
  • 简介:脑出血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脑卒中类型,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30%,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预测性较差的特点,其中死亡率可高达30%~50%。血肿体积大小是对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及其神经功能预后最重要的指标,当血肿体积增加10%,功能预后会降低18%,病死率将会增加5%,因而对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变化作出预测,将对患者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血管造影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电除颤成功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58例AMI早期(2h内)室颤患者采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法复律成功后,随机应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观察其再通率,并发症,2周内死亡率,并于2周后进行心功能评估。结果:血管再通率81%,无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心功能评估满意。结论:AMI早期(2h内)室颤患者在复苏成功后迅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电抗休克 心室颤动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但如果稿变发生在负责心肌灌注的小血管,上述方法是无能为力的。近年,血管新生疗法的出现,其作用机制不是解决血管的阻塞.而是利用血管生长因子刺激微小血管的新生,从而解决小血管病变的问题。目前用于治疗目的的血管生长因子主要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直接或用其他载体间接将基因注入缺血的局部。动物和临床实验已经显示血管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微血管的增生.改善组织供血和改善器官的功能。

  • 标签: 血管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冠心病
  • 简介:那些病人应该联合用药?美国第7次高血压联合学会(JNCVII)提出凡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115/75毫米汞柱的20毫米汞柱时治疗一开始就应该采取联合用药。HOT研究认为70%以上高血压病人都需要联合用药。作者认为任何高血压病人不论高血压水平是多少,是否是新病人还是老病人,都宜提倡采用联合用药。理由是联合用药不仅降压效果良好。而且药物副作用小、费用相对低廉,何乐而不为。

  • 标签: 高血压治疗 联合用药 高血压病人 HOT研究 药物副作用 血压水平
  • 简介: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后患者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组53例患者,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CABG15例,非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CABG(0PCABG)38例.结果死亡2例,术后再发心绞痛1例,其余患者疗效满意.结论介入治疗后能造成冠脉血管内膜损伤;降低CABG动脉血管材料使用率;增加外科需血管化的靶血管数目.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脉搭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82例,分别采用ABCD2、ABCD^3、ABCD^3-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ABCD^3-I危险分层分为低危40例,中危74例,高危68例,并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ABCD2、ABCD^3与ABCD^3-I评分法预测TIA后7d内脑梗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5、0.713、0.831。TIA患者7d内进展为脑梗死27例(14.8%)。ABCD^3-I评分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0、6.8%、32.4%,中危和高危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患者,高危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3-I评分与7d内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r=0.486,P〈0.01)。除年龄因素外,ABCD^3-I评分法中各个评分项目对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ABCD^3-I评分法能更有效地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可作为常规应用于临床,指导TIA危险分层评价和治疗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脑梗死 ROC曲线
  • 简介:我们使用洛汀新,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并以尿微量蛋白排泄量的多少为评价指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洛汀新 高血压病 早期肾损害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1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无MVA组,n=69),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MVA组,n=41),比较两组性别、血糖、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心率变异性、左心室射血分数、总胆固醇、肌钙蛋白Ⅰ、血钾、血肌酐、超声心动图和有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0例患者共41例(37.27%)出现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中死亡7例(17.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心率变异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血钾、高肌钙蛋白Ⅰ、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罪犯血管支数及梗死面积是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保护因素。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及死亡率较高,伴有低心率变异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血钾、高肌钙蛋白Ⅰ、高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高的心功能Killip分级是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使用双侧乳内动脉(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桥血管通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应用BIMA行CABG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2±7.2)岁。分析患者术中即刻桥血管流量、手术效果,并通过出院前及术后3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结果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右乳内动脉(RIMA)桥及左乳内动脉(LIMA)桥通畅率为97.8%,静脉桥通畅率为95.4%(P<0.05)。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总体通畅率为99.5%,其中R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99.4%,L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100%。结论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的,早期效果及桥血管通畅率良好。LIMA-前降支及RIMA-前降支搭桥均有较高的近期通畅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 简介:2013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发表后,高质量的新证据使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患者的循证治疗发生重大变化。2013年以来,在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重点关注的与AIS患者管理相关专题的更新、指南及科学声明中,已经整合了这些证据。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二级预防 卒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强心甙与血管活性药物对重症肺炎并心衰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5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患儿25例,主要进行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25例,主要在早期进行强心甙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后期治疗结果。结果经过观察分析,在患儿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儿后期症状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儿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临床治疗当中,早期应用强心甙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可以明显改善患儿预后情况,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应用 强心甙 血管活性药物 重症肺炎并心衰 预后
  • 简介:摘要老年急腹症病情凶险,早期发现及合理的早期处理可以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社区医护人员常常可以早期接触病人,本文就社区护理人员如何做好老年急腹症早期观察及手术前期护理准备工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社区 老年人 急腹症 早期观察 手术前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