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近4来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43278例男性不育患者和348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基联合检测对精液标本中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近4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总阳性率为35%-50%,以脲原体属为主,其阳性率为31%-40%,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012-2014各种支原体阳性率变化不大;2015总阳性率和脲原体属阳性率高于前几年阳性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1259例男性不育者支原体阳性年龄主要集中26-30岁和31-35岁年龄段,分别为37.8%和32.1%。10种抗菌药物中,脲原体属对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均小于5%,4中对各种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该地区近4来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支原体阳性率较高,且以脲原体属为主,多集中于26-30岁和31-35岁年龄段,与前3相比,2015阳性率明显升高,近4来各种药物耐药性变化不大,治疗上应首选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 标签: 脲原体属 人型支原体 不育 耐药性
  • 简介: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ase)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特异性地分解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其作用是协助细菌组织内播散,是细菌致病毒力因子之一,又称扩散因子;HAase还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外基质而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并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HAase很多细菌特别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菌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对其致病机制认识渐趋清楚。本文就其分类、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链球菌属及金葡菌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透明质酸酶 透明质酸 细菌 致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对进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和败血症诊断价值。方法选择ICU患者121例,其中无感染患者24例作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1例,败血症患者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25例和败血症休克患者15例。检测血清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败血症组(平均2.39ng/mL)、重症败血症组(4.64ng/mL)和败血症休克组(5.86ng/mL)与对照组(0.59ng/mL)相比,PCT水平显著差异,并且随感染程度加重升高趋势,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败血症组+重症败血症+败血症休克组)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对照组+SIRS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临床诊断临界点是1.0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84%和80.00%。结论经ROC曲线评价,PCT可以作为ICU患者感染和败血症鉴别诊断指标。

  • 标签: 前降钙素 败血症 感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目的了解2009中国CHINET所属14所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结果共收集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14所医院分离大肠埃希菌7992株,肺炎克雷伯菌4556株和产酸克雷伯菌377株。其中儿童患者(0~14岁)来源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分别占21.3%(1700/7992)和18.5%(915/4933)。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6.5%(33.3%~78.5%)和41.4%(21.7%~70.8%)。各医院ESBLs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小于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于6%。肺炎克雷伯菌对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介于2.9%~5.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0.8%和15.1%。产ESBLs菌对上述5种药物耐药率低于25%。50%以上产ESBLs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10所医院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32株,大肠埃希菌20株。83株肺炎克雷伯菌和5株大肠埃希菌为泛耐药株,主要集中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共73株)。结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高度敏感性。与2007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相比,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菌株分离率上升明显,尤以肺炎克雷伯菌为甚。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耐药性监测
  • 简介:目的对山东乳山市人民医院近3住院患者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及同源性进行分析,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变化趋势。随机选取60株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3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567株,检出数逐年升高,3分别为85株、156株、326株;标本来源以呼吸科和ICU为主,分别占47.4%和23.8%;标本种类以痰液为主,占62.1%,其次为分泌物15.2%。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均敏感,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氨苄西林100%耐药,3显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曲松、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显著升高,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显著下降。选取60株鲍曼不动杆菌根据PFGE图谱可分为4型,A型为主要流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存在克隆播散。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同源性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第17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感染性疾病原学诊断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暨第3届临床微生物学高峰论坛将于20154月10—12日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著名临床微生物学家、药理学家和抗感染专家授课。完成课程并经考核合格者,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具体信息可登陆网站www.cjic.com.cn浏览。现已接受报名。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医学教育 病原学诊断 考核合格者 感染性疾病 Ⅰ类学分
  • 简介:目的监测2008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菌株分布和耐药率。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该院2008共分离病原菌3001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7%。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2.7%(683/3001)和17.5%(526/3001),克雷伯菌属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5.7%(472/3001)和10.8%(325/3001)。革兰阳性球菌以金葡菌为主,占6.5%(196/30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保持良好抗菌活性,但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率高于30%;肠杆菌细菌对头孢哌酮一舒巴坦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均低于30%;未发现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株,但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达3%~4%;氯霉素和米诺环素对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表现了良好抗菌活性。结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准确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模式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耐药监测 病原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2005-201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按CLSI2015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55155株非重复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35.8%,革兰阴性菌占64.2%。分离居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5.0%)、铜绿假单胞菌(14.0%)、鲍曼不动杆菌(11.9%)、肺炎克雷伯菌(11.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2%)。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0.2%(3967/5650)和83.2%(4997/600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共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5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株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0.4%(5843/8300)、53.5%(3500/6539)和44.1%(557/1263)。2012首次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0.6%(4/656),2015升至30.1%(142/472)。2015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0%(16/787),其余年份几乎为0。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9.1%(2566/6556)和4.0%(308/7704)。189株产气肠杆菌中共检出9株广泛耐药株。结论2005-2015该院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仍呈上升趋势,成为临床治疗一大挑战,多重耐药及广泛耐药菌株增多使临床治疗尤为棘手。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广泛耐药 药敏试验
  • 简介:近20来,高危血液疾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概率呈显著升高趋势,IFI是血液恶性疾病治疗后死亡蕈要原因之一。由于IFI确诊困难,而延迟抗真菌治疗导致IFI相关病死率增高,因此时于IFI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临床研究能够降低IFI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常用顶防药物包括口服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等。泊沙康唑体外有极好抗真菌活性,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宿主细胞膜 抗真菌治疗 高危患者
  • 简介:目的建立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分枝杆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中作用。方法使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诱导U937细胞分化使之具有吞噬能力,分别用胞内分枝杆菌(M.intracellulare)、结核分枝杆菌(MTB)、脓肿分枝杆菌(M.abscessus)感染已分化U937细胞,于感染后0、4、8、24、48和72h提取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937细胞凋亡率及细胞膜TLR2表达,Westernblot检测U937细胞感染后72h时细胞内总TI。R2含量,并观察阻断TI。R2后U937细胞感染分枝杆菌后凋亡变化。结果M.intracellulare、M.abscessus感染U937细胞后细胞凋亡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4h后凋亡率已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MTB感染后细胞凋亡率也有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分枝杆菌感染U937细胞后细胞凋亡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M.abscessus、M.intracellulare和MTB。U937细胞TLR2表达量分枝杆茼感染后4h内迅速升高,8h后TLR2含量稳定下来,不同分枝杆菌感染U937细胞后TI。R2表达并不相同(P〈0.05).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MTB、M.intracellulare和M.abscessus。阻断U937细胞TLR2可以明显降低感染分枝杆菌后细胞凋亡率。结论TLR2并不直接引起巨噬细胞凋亡,但TLR2分枝杆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巨噬细胞 非结核分枝杆菌 细胞凋亡 TOLL样受体2
  • 简介:随着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认识提高,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被越来越多临床医师采用,但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领域经验治疗作用尚未明确,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准确性、降低过度治疗以及由此产生真菌耐药、医疗资源耗费及不良反应增加等关键。由于组织病理和培养技术灵敏度低、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非培养技术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并已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等免疫受损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重症患者中受到广泛重视。

  • 标签: 真菌感染 非培养技术 重症患者
  • 简介:目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临床分离菌株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临床分离菌株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其配套鉴定卡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标准判定。结果6共检出分离菌6393株,排名前3位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6%)、粪肠球菌(19.4%)和无乳链球菌(13.7%)。2009、2010、2014分别检出李斯特菌属8株、1株、10株。自2012起共检出厌氧菌40株。标本分布主要来自生殖道与宫腔标本,分别占53.7%和21.3%;其次是血液标本,占8.2%,包括静脉血(6.1%)和脐带血(2.2%);手术切口标本165株,占2.6%。宫腔、静脉血标本排名前3位分离菌均为埃希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切口标本以埃希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脐血标本以链球菌属、埃希菌属、肠球菌属为主。厌氧菌主要分离自血标本,占总厌氧菌82.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分离自静脉血和宫腔。总体上,主要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变化趋势相对稳定,且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性均处于较好水平。结论该院临床分离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无乳链球菌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均较好。耐药菌以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为主,MRSA少见。

  • 标签: 细菌分布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性 妇幼
  • 简介:目的调查中国6所教学医院2004--2005分离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方法收集20047月-20053月全国6个地区6所医院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510株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p溶血链球菌及MSSA、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泊肟等9种抗菌药物MIC。结果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对头孢泊肟敏感率分别为98.9%、42.2%、6.4%。肺炎链球菌对莫西沙星敏感率为100%;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94.6%;对阿奇霉素敏感率仅为10.7%;流感嗜血杆菌、MSSA、非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泊肟、头孢丙烯、头孢克洛、莫西沙星和米诺环素敏感率51.3%~100%。结论呼吸道病原菌特别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与往年监测结果相比较呈增加趋势;头孢泊肟对呼吸道病原菌抗菌活性优于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头孢泊肟
  • 简介:近年来新药研发费用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及早发现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利因素,合理评估药物研发前景对药物研发十分重要。其中药物引发心电图QT间期延长,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潜在危险性大,心电复极化延长可潜在增加室性心律失常风险,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depointesventricularheartbeattachycardia,TdP)。TdP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之间一种特殊类型恶性心律失常,易致猝死[1]。国内外对此问题已达成基本共识,因此新药研发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综合评估对加强致QT间期延长药物认识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为此于200211月发布了非抗心律失常药潜在致QT/Qrrc间期延长和致心律失常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评价两个指导原则讨论稿。

  • 标签: 喹诺酮类 QTC延长 心脏毒性
  • 简介: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器官肿瘤患者、艾滋病患者、长程及大剂量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广谱抗菌药物应用疗程较长者和接受侵袭性诊治危重患者大量增加,真菌感染特别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高危人群生命安全。

  • 标签: C型凝集素 真菌感染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目的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变迁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和控制该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WHONET5.6药敏统计软件统计分析2001—2012逐年大肠埃希菌ESBL检出率,分析其变迁情况,并就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2共分离到非重复大肠埃希菌3177株,其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1906株,总阳性率为60.0%(1906/3177)。期间2001ESBL阳性检出率最低,为36.9%(59/160),以后逐年上升,以2003—2004上升最为明显,从48.4%(75/155)上升至63.2%(74/117),2008产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72.9%(175/240),从2004—2012ESBL检出率呈现出波动状态,波动54.2%~72.9%,2008—2012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常用抗菌药物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5.5%和95.1%;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也有较高敏感率,分别为91.9%、85.7%、74.1%、85.7%、72.6%、76.3%和61.4%;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低,分别为27.8%和30.3%。结论大肠埃希菌中ESBL检出率经历了一个快速上升期后,目前似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波动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仍是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最强抗菌药物。该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等也有较高敏感性,对氟喹诺酮类敏感性偏低,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时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抗真菌谱广,抗真菌作用强,但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因此局部应用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选择。理论上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所致不良反应发生。但实际上局部用药难以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且易导致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及耐药性产生,因此仅在少数情况可考虑局部用药,如全身给药后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裹性厚壁脓肿、眼科感染等。本文引用文献大多为动物实验资料或个案报道,其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充足可靠临床资料,尚不宜推广使用。目前有循证医学依据者仅限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肺移植患者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预防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试验评价两性霉素B各种制剂结果相互不一致,近期荟萃分析研究结果亦不支持两性霉素B局部应用治疗鼻窦炎。目前尚不宜推荐常规采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尚需进行良好设计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两性霉素B 局部应用 真菌感染
  • 简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是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新型软电离质谱技术,目前不但应用于肿瘤、风湿性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诊断,还可用于微生物鉴定,为微生物鉴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诊断新技术 病原菌诊断
  • 简介:利奈唑胺为全合成嚼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抗菌药,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良好抗菌作用。文献报道该药人体非炎性房水中穿透性良好,但其对玻璃体穿透性资料则甚少。本文作者研究了利奈唑胺全身给药后人体非炎性玻璃体中穿透性。该研究24例接受玻璃体摘除术患者中进行。

  • 标签: 利奈唑胺 全身给药 玻璃体 非炎性 药动学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简介:目的探讨NLRP3炎性小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血流感染小鼠模型免疫反应中作用机制。方法对C57BL/6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金葡菌菌液或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血流感染组和对照组,处理后24h、48h处死小鼠并检测相关指标。小鼠血液及组织匀浆(肝、肺、肾)经24-48h细菌培养后检测其细菌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IL-1β和IL-18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组织匀浆中NLRP3、ASC、caspase-1中mRNA及蛋白含量;HE染色定性观察组织中炎性改变以及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观察组织中炎性小体表达情况。结果血流感染组血液及组织匀浆中细菌计数感染后24h及48h后显著增加,HE染色观察组织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甚至脓肿或坏死,并随感染时间而加重;所有组织匀浆中IL-1β和IL-18水平显著提高;3种组织匀浆中ASC和caspase-1mRNA表达水平均在感染后48h显著升高,而肝脏及肺脏中NLRP3mRNA表达水平感染后24h就显著升高;而且,感染组各组织匀浆中NLRP3、ASC、pro-caspase-1以及caspase-1p20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结论金葡菌血流感染与炎性小体激活有关,并且炎性小体表达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可能为血流感染或脓毒症发病机制提供一个新研究方向,并为其治疗带来新方法。

  • 标签: NLRP3炎性小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