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诊断对降低诊断失误率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近年来我院诊 治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选取 40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 CT 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 3mm 的方法进行数据重建,观察组采用 1mm 的方法进行数据重建,探究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查出的钙化斑块个数、小钙化斑块个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检查结果较优(P < 0.05)。结论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使用不同厚度的数据重建对诊断结果有 影响,采用 1mm 的方法进行数据重建可以降低诊断失误率,提高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手术患者的术前超声评价对手术指征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卵巢手术的患者159例,就其超声物理特征、临床特征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9例患者共发现卵巢病灶171处。囊性病灶的恶性率以病灶最大径7cm为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有乳头组的恶性率高于无乳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实性病灶的恶性率以5cm为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病灶的恶性率以病灶最大径5cm或7cm为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既往有胃肠道或乳腺恶性肿瘤,7例术后病理为转移性肿瘤(58.3%)。结论:对于超声提示的卵巢实性病变、〉7cm的囊性病变或〉5cm的囊实性病变具有手术指征;对于既往有胃肠道或乳腺恶性肿瘤的病例,需警惕转移性肿瘤的可能。
简介: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的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CD患者的CT及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例CD患者中,6例为局灶型,其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浆细胞型;2例为多中心型,均为浆细胞型。CT检查8例,平扫5例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3例病灶内有小斑片状低密度。3例伴点、条状钙化。CT增强扫描5例透明血管型动脉期显著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同层面血管,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其中3例平扫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2例呈相对低密度改变,1例呈更高密度。3例浆细胞型中等均匀强化。MRI检查4例,均为透明血管型,T1WI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T2WI中央斑片状亮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CT一致。结论CD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局灶型病例多为透明血管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中心型病理多为浆细胞型,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征,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简介:【摘要】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主流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生理学教学中,构建了基于人卫教学助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表示可以有效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简介:目的:分析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及病理分级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25例由肝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9例由原发灶病理结合增强CT/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2010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将肿瘤病理分级分为G1、G2和G3级。G2与G3级病灶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定性指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为G1级0例,G2级21例,G3级13例;病灶平均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分别为(16.2±4.7)、(22.0±5.5)和(42.9±23.4)s;在动脉期增强过程中,79.4%(27/34)的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20.6%(7/34)的病灶表现为向心性增强;增强达峰时,61.8%(21/34)的病灶呈均匀增强,26.5%(9/34)的病灶呈不均匀增强,11.8%(4/34)的病灶呈环形增强;门静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退,其中32.3%(11/34)的病灶呈轻度减退,67.7%(23/34)的病灶呈明显减退;延迟期所有病灶均呈明显减退。与肝实质增强情况相比,病灶的增强-减退模式可表现为"快进快出"、"同进快出"及"慢进快出"3种。其中52.9%(18/34)的病灶呈"快进快出",38.3%(13/34)的病灶呈"同进快出",8.8%(3/34)的病灶呈"慢进快出"。G2与G3级病灶间增强-减退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峰值表现和减退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灶的增强-减退模式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的预测有一
简介:目的:通过对兔脑微出血模型的建立,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的差异,并对各序列显示体积及大体病理体积进行测量,探讨SWI对微出血灶的影像放大效应。方法:选用12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实验组(35只)。对照组钻孔、进针、不注血;实验组钻孔、进针并注血,分别于注血完成后1h(超急性期)、48h(急性期)、15d(亚急性期)、35d(慢性期)行MRI规定序列扫描及各期病理标本取材,对照观察影像与病理表现,并测量体积。结果:SWI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出血灶检出率高,分别为100%、70.59%。SWI对实际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平均放大率为(1.74±0.77)倍。结论:SWI比常规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高,是检查颅内微出血灶非常敏感的序列。SWI对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可夸大微出血灶的实际体积。
简介:目的:通过微钙化模型光栅成像,探讨不同组织厚度和微钙化大小条件下光栅成像微钙化的显示情况。方法:选择磷酸钙模拟乳腺微钙化,新鲜瘦猪肉模拟乳腺组织,制作乳腺微钙化模型。分别对3组不同猪肉厚度(2、4和5cm)和5组不同颗粒大小(16、22、26、30和40目)的微钙化模型(每组10粒钙化)成像。比较不同猪肉厚度和钙化大小条件下吸收成像与暗场成像对比度的差异。结果:在所有不同厚度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猪肉厚度增加,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下降,暗场成像对比度轻度下降。在所有不同钙化大小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也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钙化减小,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降低,暗场成像对比度略有降低。结论:基于光栅的暗场成像可提高微钙化的对比度,改善微钙化的可视化,有望提高微钙化的检出率。光栅成像在乳腺癌微钙化的检出和诊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