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分级护理管理对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分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睡眠质量以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显著增加,入睡延长以及睡眠困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其康复,值得在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采集9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后遗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吞咽功能情况;治疗后生存质量。结果针灸组患者脑梗死后遗症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前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吞咽功能情况相似,P>0.05。干预后针灸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吞咽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相关功能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一共8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6年2月1日-2017年5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0例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一组(40例脑梗死患者),分别实施中医康复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将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评分(80.21±1.25)分以及满意度评分(91.45±2.01)分、语言评分(92.11±1.45)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肢体评分(70.28±1.16)分以及满意度评分(72.45±2.01)分、语言评分(79.28±2.01)分(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脑梗死患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实验组,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常规组,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3.13±3.58)μmol/L,明显高于常规组的(10.64±3.45)μ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为4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之间联系十分密切,是引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脑苷肌肽辅助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以确保患者疾病得到早日康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方案实施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苷肌肽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确切有效,该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治疗脑梗死,采用脑苷肌肽辅助治疗的方法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以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因此此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方法研究对象都是在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患者用药后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结果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共有8例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8/36),出血部位涉及皮下、出血性梗死、鼻内、消化道、血尿、颅内以及牙龈。患者药物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77±1.65)明显低于治疗前(15.49±2.17),形成明显的治疗优势,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减少出血并发症存在的时间,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部位脑梗死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A组(进展性脑梗死,35例)和B组(非进展性脑梗死,91例),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梗死灶分布情况及不同梗死病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皮质梗死灶所占比例65.71%显著高于B组18.68%,基底节梗死灶所占比例11.43%顯著低于B组4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冠及后循环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得出,皮质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P<0.05),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P<0.05),放射冠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皮质部位脑梗死患者易发生进展性脑梗死,皮质、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中救治的心源性脑栓塞60例,根据溶栓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静脉溶栓法,在对照组中使用心源性脑栓塞保守治疗法。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卒中量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使用静脉溶栓,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重症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营养护理方案对其进行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6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将所有受试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护理方案进行营养护理;试验组患者则采用早期肠道内营养护理方案进行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以及免疫指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TSF、MAMC、Hb、Alb以及PAB等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偏高,两组对比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CD3+、CD4+、IgA、IgG以及IgM等各项免疫功能指标也显著偏高,两组对比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但两组患者的CD8+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重症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进行营养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全面护理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更好的控制血糖,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