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我国近海海水中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海水经增菌培养、细菌分离,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02份海水共分离出肠杆菌科6属6种2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5株,阴沟肠杆菌2株,聚团泛菌2株,弗劳地拘橼酸杆菌2株,产酸克雷伯菌2株,蜂房哈夫尼菌1株。药敏结果显示,16株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氨曲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陛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在90%以上,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氯霉素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在80%-9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四环素的敏感率在70%以下。结论海水中肠杆菌科细菌调查及药敏试验对海水细菌所致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老年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60例老年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行PCI救治,观察组早期开展IABP救治,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正性肌力药物应用时间、CCU监护时间、休克纠正时间、IABP应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近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IABP辅助PCI治疗可促进老年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进程,降低手术并发症和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20例至我院进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均予以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分析患者术中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呈现良好效果。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在临床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坦度螺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以人参及加拿大西洋参为对照,对我国14个产地的西洋参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西洋参引种30年后遗传稳定性是否发生了明显变异。应用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POPGEN32数据分析,NTSYS2.10聚类图绘制。结果显示,各产地西洋参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81条,多态性83.51%;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5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748;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o)0.4194。聚类分析可知,人参与西洋参分类明显,特别发现无人参生产的地区的西洋参与有人参生产的地区的西洋参可明显各聚一类,认为在遗传上未达到质的变异。因此提出吉林省西洋参要注意建立良种田,以保持种质纯净的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咽喉反流性疾病,给予患者实施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研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探究共计选取62例患者,疾病类型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咽喉反流性疾病,选取时间段2016年5月开始,2017年4月停止,给予62例患者实施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结果62例患者治疗8周后反流症状指数评分大于13分患者例数、反流体征评分大于7分患者例数均显著性更少,对比治疗前,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治疗8周后Ⅰ期睡眠对比治疗前,占比明显更低,Ⅲ期睡眠以及快速眼动睡眠对比治疗前占比均显著性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62例患者治疗8周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微觉醒次数以及低通气指数对比治疗前均显著性更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实施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疗效确切。
简介:目的:建立我国健康男性志愿者服用西酞普兰(CIT)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并比较PPK模型与非房室(NCA)模型法估算CIT生物等效性的价值。方法:23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服用CIT后采集0~144h血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析血浆中的CIT浓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评估CIT的PPK模型,并用NAC模型法和PPK模型法评价CIT的生物等效性。结果:CIT的PPK模型符合一房室模型,估算的CIT清除率和分布容积分别为(15.90±0.70)L/h和(702.0±19.2)L。采用NCA和PPK模型估算的CIT相对生物利用度90%可信区间分别为96.4%~105.4%和92.5%~103.4%,达到生物等效性的标准。结论:NONMEM法可用于评价CIT的生物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