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诊断应用于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肺内孤立结节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患者良性结节患者是56例,占该组的46.7%;恶性结节病例是64例,占该组的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内孤立结节可以通过CT诊断来观察期特诊,这有助于良性恶性肺内孤立结节的区分。

  • 标签: 肺内孤立结节 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与X线诊断鼻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鼻骨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采用CT诊断,对照组采用X线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准确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技术诊断鼻骨骨折准确率相对较高,对鼻骨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骨折程度等都能进行有效分析,在鼻骨骨折诊断上临床价值明显高于X线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CT诊断 X线诊断 鼻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应用CT与MR影像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为小脑血管母细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CT与MR影像资料,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MR的准确性97.50%、灵敏度95.00%均高于CT,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MR特异性66.67%高于CT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与MR在小脑血管细胞瘤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应用价值,但相比之下MR检查诊断的灵敏度高、漏诊率相对较低,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CT MR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诊断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肌瘤36例,卵巢肿瘤42例,所有患者都经过手术病理诊断,按照病理分为卵巢肿瘤组和子宫肌瘤组,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为83.33%,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率为92.5%。卵巢肿瘤组的卵巢动脉显示率、卵巢静脉显示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子宫动脉显示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的CT诊断价值较高,对两者的鉴别性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CT 子宫肌瘤 卵巢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CT和X线诊断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肺结核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被选者均采取螺旋CT与胸部X线检查。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诊断后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X线的诊断诊断正确率、空洞检出率和病灶检出率等情况均显著低于螺旋CT(P<0.05);在本研究118例患者中,经给予螺旋CT检查,高低混杂密度清晰可见者81.36%,肺小叶或肺段病变内蜂窝影或条状清晰可见者38.98%;其中,并多发纵隔淋巴结肿大和气胸者17.80%。经胸部X线检查,患者的肺气肿和病灶内钙化、费大牌和支气管透亮影及气胸等诊断率均显著低于CT检查(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予以CT检查,取得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行胸部X线检查的诊断率,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肺结核 X线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X线在胸腰椎骨折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8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X线、CT检查,且均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对CT、X线检查结果与手术观察结果,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胸腰椎骨折分型检出情况、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在诊断符合率上以手術观察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符合率为95.29%,X线诊断符合率为82.35%,CT明显高于X线,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分型检出情况上经CT检查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安全带型骨折、骨折脱位型骨折的影像学效果均明显高于X线(P<0.05),两种检查技术在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检出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特点上,经CT检查患者在椎管狭窄、椎体骨折线、附件骨折、椎弓根间距增宽方面的影像学检出效果均明显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上,相对于X线检查,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可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型进行判断。在临床治疗上,采用CT进行临床诊断,可为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CT X线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MRI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撷取时间是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对其进行CT、MRI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出血性脑卒中MRI示超急性期存在T2低信号、T1等信号;急性期存在T2低信号、T1低信号或者等信号;亚急性期T2以及T1均是高信号;慢性期T2高信号周边伴随低信号,T1低信号;CT示囊变期是低密度、同侧的组织可见萎缩、未出现水肿、边界清晰;吸收期低密度、占位突出、水肿较大、边缘模糊;亚急性期高密度影的周边是低密度;急性期占位轻、水肿少、边界清晰、高密度;缺血性脑卒中MRI示急性期DWI是高信号、FLAIR是高信号、T2W1是高信号、T1W1是低信号;24小时之后,T1W是低密度,T2W是高密度,DWI是低信号、FLAIR是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并且存在增生的胶质,T2W1是高信号、T1W1是低信号。CT示早期出现致密动脉征,颈内动脉密度增高、大脑中增高;岛带灰白质界面消失,存在岛带征;豆状核轮廓密度降低或者模糊,24小时之后斑片状或者片状的低密度影,脑实质的密度降低,时间越长,密度越低,模糊效应会在2-3周出现,1个月之后,受损的脑组织存在液化,软化灶出现,CT下表现为脑脊液样低密度影。结论在脑卒中的检查中,CT以及MRI的应用价值相当,出血性的脑卒中患者予以CT检查、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予以MRI检查效果更为确切,所以临床医师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检查。

  • 标签: CT MRI 脑卒中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通过X线与CT诊断的价值,为肠梗阻患者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检查,并依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技术检查,共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技术检查,共3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情况、肠梗阻类型、病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4.12%相比于对照组的67.86%,观察组明显更高,两组患者肠梗阻类型为单纯性、绞窄性、动力性、不确定类型;病因为肠粘连、结肠癌、肠麻痹、粪石性、胆石性、肠套叠、不确定原因;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准确率明显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与CT技术对肠梗阻患者的检查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种方案进行比较,CT诊断技术的检出率明显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肠梗阻 X线诊断 CT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肝脏包虫病诊断中的价值,并进行误诊分析。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脏包虫病病例,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回顾分析患者的CT影像特点,并评估CT检查诊断肝脏包虫病的价值。结果:18例肝脏包虫病患者中,经CT检查准确诊断者为14例,CT诊断准确率为77.8%,另4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肝囊肿2例,血管瘤1例,肝癌1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为17例,其中单纯囊肿型9例,CT图像上表现为肝内囊性低密度灶,单发或多发,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可见囊壁弧形或蛋壳样钙化,长短、厚薄不一;1例囊内钙化,CT图像上表现为类圆形或球形钙化灶;1例为多发钙化,既可见囊壁钙化型,也可见球形钙化灶型;含子囊型6例,表现为囊中囊、轮状或蜂窝状改变;混合型1例,可见钙化型病灶及含子囊型病灶。合并感染后,患者的CT表现为囊内密度增高,囊壁增厚。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1例,CT平扫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的斑片低密度影,并伴肺播散,该例CT表现为肝内病灶范围广泛、两肺多发类似病灶,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伴两肺转移。另有2例患者的CT表现为病灶单发囊性病灶,无囊壁,增强CT图像上未见强化,被误诊为肝囊肿;1例患者的CT表现可见球形钙化,被误诊为硬化性血管瘤。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肝包虫病的类型、发生部位、范围和程度,但表现为单纯囊肿型时,需要与肝囊肿鉴别;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表现复杂,需与原发性肝癌鉴别。

  • 标签: 肝脏 棘球蚴病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应用结肠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疑似结肠癌患者3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CT检查结果。结果经螺旋CT检查后,所有患者全部被确诊为结肠癌,经病理检查后,36例患者结肠癌均被证实,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结肠癌的准确率为100%。结论将多层螺旋CT应用在结肠癌的诊断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通过图像确诊病灶的情况,是一种良好的诊断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诊断 结肠癌 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4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西门子somatomspirit螺旋CT对该48例患者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最常见,感染率为57.6%。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26例;局限性病灶1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中叶9例,右上叶4例,左上叶5例。病灶结节影6例,单发类2例,以空洞为主的病灶2例,小片状融合实变影10例,网结状影7例,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7例,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树芽征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病变范围广;以斑片状或大片实变影、结节影常见。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肺部感染 螺旋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腹部空腔脏器出现破裂穿孔的患者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螺旋CT扫描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全年内收治的30例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需要分别接受传统X线摄影与螺旋CT扫描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各自的确诊率情况。结果患者接受螺旋CT扫描后的确诊率明显高于传统X线摄影诊断,相关数据对比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患者的诊断,螺旋CT诊断的效果更好,确诊率更高,该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空腔脏器 穿孔 腹部 破裂 螺旋CT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CT影像学检出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和影像特征。方法抽取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调取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T扫描影像特征及检出结果准确性等指标。结果CT扫描检出阳性51例,肿瘤生长位置22例胃、5例十二指肠、9例空肠、6例回肠、4例结肠、6例直肠,所有肿瘤均为恶性。扫描肿瘤,质地均匀33例,不均匀19例,肿瘤中心有低密度区域,增强扫描可见强化不均匀,中心坏死区增强扫描不强化。结论CT扫描胃肠道间质瘤通过影像特点,判断肿瘤良恶性,有利于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 标签: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 CT影像 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宝石能谱CT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宝石能谱CT检查的患者3例(男/29岁,男/51岁,女/77岁),3例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已知,通过不同的参数图像[碘(水)基图、最佳单能量图像、碘(水)散点图、单能量CT值分布直方图、CT值能量曲线图]进行对比分析和病例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作为最终衡量标准。结果:宝石能谱CT对于常规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不能检测的小胰岛细胞瘤能作出准确的术前定位;宝石能谱CT能预测性分析肝肾间隙肿瘤的性质;宝石能谱CT能预测性分析肾癌Fuhrman核分级。结论:宝石能谱CT可能提高富血供小肿瘤的检出率,并能对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和肿瘤分级进行鉴别。

  • 标签: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 能谱成像 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方案应用至肝脓肿诊断工作、鉴别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8月因肝脓肿进入笔者所在医院诊疗的患者4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CT方案予以鉴别诊断,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44例患者接受CT平扫后,发现其病灶组织呈现出低密度征象;接受增强扫描后,发现其肝脓肿壁强化征象各不相同,其中25例(56.82%)呈现出双环强化征象,4例(9.09%)呈现出三环强化征象,11例(25.00%)呈现出分隔强化征象,26例(59.09%)呈现出边缘强化征象。结论临床上鉴别诊断肝脓肿时,通过对CT方案合理应用,除了能对脓肿位置清晰显示外,还有助于医师观察图像特征,以判断脓肿性质,所以可推广。

  • 标签: 鉴别诊断 CT方案 肝脓肿 CT平扫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多层螺旋CT在腹部外伤影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腹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腹部外伤患者分别采用B超和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将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B超和多层螺旋CT技术的检出率。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技术的总检出率为88.9%,B超技术的总检出率为86.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的脾损伤、肝损伤以及肾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87.5%、81.3%和83.3%,均明显低于B超检查的95.0%、93.8%和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多层螺旋CT的胰腺损伤、肠系膜损伤以及空腔脏器损伤检出率分别为100.0%、100.0%和100.0%,明显优于B超检查的66.7%、33.3%和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腹部外伤影响诊断中,多层螺旋CT和B超均具有较高的腹部脏器损伤检出率,但是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胰腺损伤、肠系膜损伤以及空腔脏器损伤诊断方面更具有优势,B超检查在脾损伤、肝损伤以及肾损伤的诊断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临床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B超 腹部外伤 影响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胸部创伤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肋软骨骨折和肋骨骨折。随着近年来各国学者致力于研究敏感且准确的诊断方法,已经将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作为分析重点,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多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诊断肋骨骨折方面得到全新发展,多层面重组技术、容积再现技术、曲面重建技术对于诊断肋骨骨折十分有利。本次综述分析了多层螺旋CT应用在肋骨骨折中的情况。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肋骨骨折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近年在口腔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照射剂量低,成像精度高是其主要优势。本文就其在颌面外科运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锥形束CT 口腔颌面外科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应用CT诊断,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5例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皆采取CT检查,分析其CT诊断特点和临床表现,并和病理诊断结果相比。结果CT显示所有患者皆显示膀胱与直肠周围出现大量的脂肪密度影,分布均匀,膀胱与直肠有受压变形症状,2例患者合并有腺性膀胱炎。病理诊断15例患者皆为盆腔脂肪增多症,CT诊断14例患者为盆腔脂肪增多症,两种诊断方法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CT检查及其临床特点分析,可正确判断出盆腔脂肪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为后期诊疗提供重要借鉴。

  • 标签: 盆腔脂肪增多症 CT诊断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L-精氨酸能够增强人凝血因子Ⅷ(hFⅧ)基因在体外的表达机制。方法:扩增B结构域缺失的hFⅧcDNA(BDDhFⅧcDNA)的A1、A2、A3、C1和C2结构域基因,并将其作为启动子,分别插入含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载体pCAT3-Enhancer的启动子位点,构建成载体pAl—CAT3-Enhancer、DA2-CAT3-Enhancer、pA3-CAT3-Enhancer、pC1-CAT3-Enhancer和pC2-CAT3-Enhancer。再将各载体分别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加入L-精氨酸(终浓度10mmol/L)培养24h。实验设转染阴性对照(不含启动子)、转染阳性对照.各组再设加L-精氨酸及不加L-精氨酸的对照组(共14组)。采用体外细胞核连缀反应(run—onassay)检测CAT基因的转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HUVECs裂解液中CAT蛋白的含量。结果:在无L-精氨酸存在的情况下,转染阴性对照载体pCAT3-Basic、pA3-CAT3-Enhancer、pCl-CAT3-Enhancer和DC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均未检测到有CAT基因转录,CAT蛋白含量均为背景值,转染阳性对照载体DCAT3-Control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有强转录,转染pAl-CAT3-Enhancer和pA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只能检测到微弱的CAT基因转录,CAT蛋白含量分别为(61.85±7.86)pg/10^6个细胞和(60.27±7.27)pg/10^6个细胞。在与L-精氨酸共培养24h后,转染pA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CAT蛋白含量达到(368.56±21.85)pg/10^6个细胞,显著高于未加L-精氨酸组(P〈0.01).而转染其他各载体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变化与未加L-精氨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Ⅷ的A1和A2结构域基因能作为启动子驱动CA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而L-精氨酸可显著增强hFⅧA2结构域基因启动的CAT基因转录和表达。

  • 标签: L-精氨酸 凝血因子Ⅷ 启动子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