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10月收治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对实验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参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较比二组的血压控制效果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SBP、DBP水平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ET-1、NO以及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均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6.82%<29.55%),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获得显著的降压效果,并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HybriMax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00例HPV感染的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组织中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以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β-caten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中的异常表达率较低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L)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均〈0.05);同时,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H)组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亦较CIN-L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均〈0.05);而CIN-L组与正常组间比较,CSCC组与CIN-H组间比较,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增趋势,在CIN和CSCC组织的细胞质及细胞核中β-catenin异常表达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结伦:β-catenin及CyclinD1蛋白表达异常与HPV感染的子宫颈病变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用丁桂儿脐贴在临床中对婴幼儿静滴阿奇霉素时导致产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情况。方法择取在2015年5月~2018年4月时段到我院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110例婴幼儿(均无肠胃疾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进行分组,对照组(n=55),观察组(n=55)。对照组行静滴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静滴阿奇霉素之前的30min行丁桂儿脐贴治疗。将两组患儿静滴阿奇霉素时候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观察组静滴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即时发生情况以及延时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之前,使用丁桂儿脐贴进行治疗能够帮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减轻对肠胃所造成的刺激,进而减轻对其带来的痛苦感,确保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中红细胞的检验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到我院进行尿液检查的400例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取40例健康人的尿液样本作为对照。统计红细胞检出率,红细胞形态畸形率,平均红细胞体积。结果临床诊断为肾小球肾炎和非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样本中红细胞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红细胞畸形率(97.91%,10.44%)和平均红细胞体积(56.32±9.92μm3,83.52±11.43μ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畸形率和平均红细胞体积与肾小球肾炎性血尿有一定相关性。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cellcarcinoma,ACC)的CT特征,以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患者的CT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ACC均为单发病灶,其中位于胰腺钩突2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1例,胰腺尾部2例。病灶最大径为2.5-4.9cm,平均直径为4.0cm。3例肿瘤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1例呈囊实性肿瘤,5例呈实性肿瘤;4例呈外生性生长,2例位于胰腺实质内。CT平扫图像显示,1例呈等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2例ACC引起胰腺实质萎缩,1例胰胆管扩张,2例脾动脉受侵,2例胰周淋巴结转移。所有ACC患者均未见钙化灶、出血及肝脏转移。结论:胰腺ACC多呈外生性生长,可有包膜,CT平扫时实性成分多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较少引起胰胆管扩张。上述CT征象结合实验室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有助于提高胰腺ACC的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例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集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医院内部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行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结果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增加其对治疗的依从性,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治疗,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为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肺癌化疗患者临床护理,可有效减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其预后转归,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实施介入导管溶栓治疗以及外周静脉溶栓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8年05月收治的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式的研究;对照组(53例)选择外周静脉溶栓疗法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53例)选择介入导管溶栓疗法进行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溶栓效果以及患肢消肿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患肢消肿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择介入导管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溶栓效果的提高以及患肢消肿效果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情康复以及生活品质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徳湿舒水凝胶伤口敷料预防外周静脉营养治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对200名经解释拒绝行CVC置管术需行外周静脉营养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标准进行判断,观察组在留置针穿刺处上方2cm处采用徳湿舒水凝胶伤口敷料,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静脉炎发生人数为5人,静脉炎程度为Ⅰ级,对照组静脉炎发生人数为83人,静脉炎程度为Ⅰ-Ⅲ级,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周静脉营养治疗中使用徳湿舒水凝胶伤口敷料对预防静脉炎有显著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病理检测中,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方法从我院接收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随机抽取35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并从同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抽35例作为参照组对象,采用石蜡包埋法检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VEGF阳性几率(54.29%)高于参照组(5.71%),且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Ⅲ期患者阳性几率高于Ⅱ期、Ⅰ期阳性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VEGF表达几率随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病变加重而上升。结论实施骨髓病理检测,了解VEGF表达情况可为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评估疾病分期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食管癌患者为此次研究中的疾病组,将同期健康体检的64例健康人员选为研究中的健康组。观察对象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VEGF水平进行测定,比较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VEGF水平变化,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并分析放疗疗效与之关系。结果放疗前、中、后,疾病组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放疗后VEGF水平明显低于放疗前,P<0.05。治疗有效组放疗中、放疗后VEGF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通过VEGF水平的监测,可评估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效果,值得在今后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夏枯草汤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4月30日~2017年9月2日期间收治的4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牛黄降压丸;另选择同期4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口服夏枯草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显效例数分别为25例、9例;有效分别为18例、20例;无效分别为2例、1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64.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一氧化碳(NO)、内皮素(E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为(58.7±13.2)μmol/L、ET水平为(60.5±14.2)μg/L;对照组NO水平为(49.2±12.3)μmol/L、ET水平为(68.2±13.8)μg/L(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夏枯草汤中药疗法,在保证临床效果的同时,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备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