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发热的原因,并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感染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值变化及碘化油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甲胎蛋白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与碘化油用量具有密切关系。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治疗药物剂量大小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发热情况,需做好方法和应对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76例,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分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护理给予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观察对比。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分别为2.63%(1/38)、15.79%(6/3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74%(36/38)、78.95%(30/3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预防压疮有积极作用,且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2017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 6770例住院患儿实施常规风险管理为实施前 ,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 7059例住院患儿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为实施后,对比管理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结果:风险防范质量指标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能力明显提高、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有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 P<0.05;实施后家属满意度高于实施前, P<0.05;护理质量指标中护士沟通能力、危重患儿护理质量、专科护理护理记录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 P<0.05, 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 /器械实施前实施后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实施后的风险防范能力、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安全管理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能提升家属满意度,还能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内科患者出现昏迷情况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并出现昏迷情况的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昏迷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急诊内科患者中出现昏迷情况的原因中,最多的脑血管疾病所致,占总人数的31.00%,其次是两种中毒类型,分别为酒精中毒和有机磷中毒,占总人数的17.00%和22.00%。结论针对急诊内科患者进行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患者的病例了解程度,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同时开展血常规检查等,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确诊,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昏迷情况,促进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皮肤瘙痒患者选为研究目标,依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0)、试验组(n=30)。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总结患者皮肤瘙痒原因,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主要有电解质代谢紊乱、氮质代谢产物生成增多、过敏反应。试验组患者透析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非常多,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以此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DTA-K2抗凝剂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体检并被确诊为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聚集患者2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的EDTA-K2抗凝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同时进行末梢血血小板手工计数。比较两组在15min、30min、60min时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在15min、30min、60min时的EDTA-K2抗凝血血小板计数与手工血小板计数、枸橼酸钠抗凝血血小板计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EDTA-K2抗凝血血小板计数逐渐降低,呈现不稳定状态,而手工血小板计数和枸橼酸钠抗凝血血小板计数结果则无明显变化。结论EDTA-K2抗凝剂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检测指数假性减少,临床上可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代替EDTA-K2抗凝剂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避免因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造成的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