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模式在静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比我院启用PDCA循环模式到静中心的感染管理工作前后,选取常规管理的2022年1—12月为对照组、引入PDCA循环模式的2023年1—12月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空气沉降菌生成率及感染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观察组静中心大气沉降细菌产出量明显降低,医院感染控制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经统计,两个治疗组间细菌产生率及感染控制效果比较,经统计处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 PDCA周期法对医院院内感染控制进行了明显的改进,可减少医院内细菌的产生,从而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静配中心 感染管理 空气沉降菌生成率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A型血高龄老年患者,有多种基础疾病,反复感染,交叉血失败的病例。该患者男性,86岁,有脑梗死后遗症24年,2型糖尿病20余年,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10余年,肝肾囊肿、前列腺增生、胆囊结石病史10余年。近2月余反复发热,痰多咳不出,经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近期再次发热,有痰不易咳出,再次住院。该患者长期反复细菌感染,有消化道出血,癫痫持续状态病史。入院后查血常规示重度贫血,拟输注红细胞。交叉血主侧及次侧试验均阳性,提示存在不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相应的抗体谱提示存在抗E、抗c、抗Jka、抗M等多种不规则抗体。 抗体鉴定试验证实患者血清中存在抗E、抗c、抗Jka复合抗体及抗M自身抗体。多次输血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黄疸等输血反应表现。综合分析原因,考虑与其高龄,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感染,使用多种抗生素,多种慢性疾病,频繁输血等因素有关。对此类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全身状态,谨慎输血。一旦发现不规则抗体,应及时行抗体鉴定,选择相应的抗原阴性血进行输注,必要时需进行Rh、Kidd、MNS等特殊血型鉴定,以避免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 标签: 高龄老年 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静中心药品破损管理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药品破损的发生。方法 记录我院静中心2023年每季药品破损情况,分析易引起破损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药品破损与运输操作、领药计划不规范,人员培训不到位,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多种因素有关。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药品破损率。结论 通过相应的整改,药品破损率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0.78%下降至第四季度的0.50%。

  • 标签: 静配中心,药品破损,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PDCA循环法在静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成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7月六安市中医院静中心护理人员20名,以管理前(2022年6月—2023年6月)和管理后(2023年7月—2024年7月)为时间节点,分别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和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的理论和实操考核得分、出现错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人员在管理后的理论考核(如药物配伍禁忌和配置顺序、特殊药物剂量的调配等)和实操考核(如配药贴签、药品储备、冲操作等)的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标签错误、操作错误和配药错误等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PDCA循环法对静脉中心护理人员的管理效果更为显著。它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减少错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静配中心 PDCA循环管理模式 护理人员 理论和实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T-proBNP、cTnI、IMA对柔红霉素所致儿童急性白血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分别于应用DNR前及应用DNR达到90mg/m2、150mg/m2、240mg/m2、300mg/m2剂量后5个时间点测定NT-proBNP、cTnI及IMA浓度,并对其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前及应用DNR达90mg/m2、150mg/m2、240mg/m2、300mg/m2时血清IMA浓度分别为36.0±3.08、36.6±2.60、58.73±20.53、67.37±22.57、78.6±23.1(U/ml),F=58.128,P=0.000,;血清cTnI浓度分别为0.0060±0.0042、0.0073±0.0043、0.0078±0.0045、0.4058±1.2195、1.3405±3.9286(ug/L),F=7.7170,P=0.000;血浆NT-proBNP浓度分别为76.4±30.65、106,8±185.1、129.7±218.16、211.6±397.2、381.9±615.5(pg/ml),F=5.084,P=0.001;各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IMA、cTnI及NT-proBNP血浓度随着DNR剂量增加均增加,可以作为监测DNR致心肌损伤的诊断指标;IMA在DNR达150mg/m2时即明显增加,是三者中反应心肌损伤的最敏感指标。

  • 标签: 柔红霉素 心肌损伤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心肌肌钙蛋白I 缺血修饰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静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静中心当中不同时段的护理人员划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2014年2月1日到2015年1月31日),一组为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模式(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1月31日)。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于2015年2月1日开始实施PDCA循环模式,对比2组的护理质量和空气沉降生成率。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文书书写以及病区管理三项护理质量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99.53%、98.84%、100.00%,观察组的空气沉降生成率为6.12%,以上指标同对照组进行比较相差较大(P<0.05)。结论在静中心感染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有助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升,有效控制静中心感染。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静配中心 感染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近视中实施雾视镜法的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眼科门诊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0例(200眼),首先对这些青少年患者实施电脑验光,然后给予患者戴上低于实际度数低于1.00-2.00D的镜片,30分钟后对其检查视力,根据检查结果对视力不到1.0的患者,调整散光轴、增加凹透镜度数和散光度数,使患者视力达到1.0,并将矫正度数记录。结果美多丽-P散瞳前平均屈光度与散瞳后平均屈光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多丽-p散瞳镜平均度数与散瞳平均度数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近视患者中采取雾视镜法,该方法简单、科学、方便、适用。针对于8岁以上的疑似近视眼可用雾视镜法。

  • 标签: 雾视配镜法 青少年近视 应用观察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曾有妊娠史,2003年5月因乏力、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就诊,化验检查,Hb62g/L,RBC2.3×1012/L,PLT225×109/L,wBC3.9×109/L,总胆红素37.4μmol/L,直接胆红素24.1μmol/L.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为纠正贫血申请输血治疗,与多名供血者进行交叉血,主、次侧均出现凝集,做进一步检查.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交叉配血困难 输血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柱凝胶血方法和凝聚胺血方法。方法对200例血患者分别用微柱凝胶和凝聚胺两种方法进行交叉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交叉血结果中,微柱凝胶有5例不符,凝聚胺有3例不符,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的敏感性高于凝聚胺法,不规则抗体检出的概率大。因此,用微柱凝胶交叉血,结果更准确。

  • 标签: 微柱凝胶 凝聚胺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研究中对我院静中心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主要原因开展深入分析,并比较应用防范举措前后的锐器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1年8月结束于2022年8月,分析静中心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分别统计防范措施应用前后我院静中心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事件数。结果:数据结果显示,导致静中心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主要原因为针头刺伤、安瓿割伤等,在应用对应的防范举措后,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可能性大大降低(p<0.05)。结论:在静中心中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原因相对较多,其中主要的受伤原因为针头刺伤与安瓿割伤的,在采取对应的防范举措后将有效降低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事件的可能性,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

  • 标签: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锐器伤害 配置人员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中心在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中审方药师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例,2023年1月~2023年8月期间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按药方医嘱用药,观察组100例由审方药师审核后用药,对比两组用药差错率。结果:观察组的用药差错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静中心给予患者用药时配置审方药师对药方进行严格审核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显著作用。

  • 标签: 静配中心 审方药师 临床合理用药 用药差错率
  • 简介:摘要:静中心是医院药学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准确的静脉药物配置服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静中心的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静中心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策略。

  • 标签: 静配中心 药物配置 工作质量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控制干预方案对于促进静中心洁净管理的实施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静中心的洁净管理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在2023年1月3日至2023年7月6日期间未曾采取感染控制干预方案督促洁净管理工作,而2023年7月7日至2024年2月1日期间采取感染控制干预方案督促洁净管理工作,通过采取云南省静中心(室)验收检查表(2022版)(后文称“验收检查表2022版”)作为参考标准,选用GPCR量表评估的方式,对采取感染控制干预方案的洁净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对比分析出感染控制干预方案实施的重要性。结果:根据GPCR量表的反馈结果,两个不同时间段内静中心的洁净管理效果大不相同,在感染控制干预方案的作用下,用药调配中心的清洁评分大大提高,证实干预有效。结论:在洁净管理中,通过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设备和药物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以及减少药物制备和调配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

  • 标签: 感染控制 静配中心 洁净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探究医学验光及镜对防控青少年近视的影响,评估镜在减缓近视进展和改善视力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医学验光但不配戴眼镜,观察组接受医学验光并根据结果配戴合适的眼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6个月内的视力改善情况和近视进展速度,评估医学验光及镜的近视防控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观察组的视力得到显著改善,平均视力提升明显;而对照组的视力改善不明显。同时,观察组的近视进展速度明显减缓,平均近视度数增加较少;而对照组的近视度数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医学验光及镜在防控青少年近视中具有积极作用。配戴合适的眼镜能够显著改善视力,减缓近视进展速度。因此,建议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积极推广医学验光及镜的应用。

  • 标签: 医学验光 配镜 青少年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护理中强调人性化理念的正面影响。方法:我院PIVAS共计14名护理人员,于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未引入人性化理念期间设为A组;于2023年1月份至2024年1月份引入人性化理念期间设为B组,并对比2组相关数据指标,分析护理有效性。结果:经对比,B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且患者总满意率亦高于A组(P<0.05)。结论:“以人为本”理念更好满足了患者多方面的医疗需求性,亦有助于保障PIVAS乃至整个医院的服务水平,可见人性化理念正面意义确切。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 人性化理念 临床护理 患者总满意率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实践中静脉液技术的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旨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科学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 标签: 护理实践 静脉配液技术 操作规范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静中心各工作环节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将2023年1月-2023年6月的2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视为参照组,将2023年7月-2023年9月的2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视为研究组。参照组进行常规静工作,研究组给予静干预。比较两组差错发生率、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静中心各工作环节经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制定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治疗质量。

  • 标签: 静配中心 工作环节 差错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提高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以下称静中心)贴签摆药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具体方法进行实施,保证贴签摆药工作的高质量及高效率。方法:严格遵守静中心贴签摆药的工作细则,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对贴签摆药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优化。结果:按照具体方法实施后,贴签摆药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结论:通过对日常工作不断的学习探究及工作经验的总结,对工作流程的不断优化,提高工作的质量及效率的同时减少贴签摆药的差错,使静中心为临床用药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静配中心 贴签摆药 工作质量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同意开展交叉血者268例的临床资料,收集其输血标本,经开展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采取交叉血试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结果行MGT时患者交叉血成功率为91.42%,明显低于行MPT时的9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被选对象中,MPT阳性标本有9例,MGT阳性标本有21例,说明相比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有较高的灵敏度。结论聚凝胺法特点是快速,适用于急诊工作中;微柱凝胶法特点是操作便捷、有较高宁敏度,适用于日常工作中。在临床工作中,将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交叉血准确度和效率,保证临床血液安全性。

  • 标签: 聚凝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