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 针对我科2017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此类24例患者行分析研究。结果 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均数(74.21±6.49)岁,其中18例吸烟,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胸部CT为纤维化背景下出现结节状或团块状病变,以外周明显,下叶多见,或新出胸腔积液。病理检查提示恶性肿瘤。结论 诊治中发现在IPF进程中LC的发病较普通人高,提示IPF与LC的发生、发展中存在某些关联。但本病的临床特点多样、不典型,易误诊和漏诊。

  • 标签: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肺癌 胸部CT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胃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个案护理,通过病例回顾,相关讨论,查找文献,根据文献结合个案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围手术期护理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经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患者转危为安,康复情况良好。

  • 标签: 胃间质细胞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胃电起搏对大鼠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和C-kit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ICC在胃电起搏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胃起搏模型,将大鼠分为起搏组(n=8)和对照组(n=8)。选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以控制胃电慢波,持续刺激1h,连续刺激20d后处死大鼠并取胃窦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和Westernblot方法分析C-kit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C-ki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起搏组大鼠胃肌间神经丛内C-ki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76.76±336.67)vs(1368.23±459.32),P〈0.05;(0.19±0.50)vs(0.12±0.52),P〈0.05],刺激组大鼠胃窦组织C-kit蛋白表达显著增高[(0.50±0.09)vs(0.29±0.02),P〈0.05]。结论胃电起搏后胃窦肌间神经丛ICC数量增多,参与了胃电起搏调控胃慢波活动。

  • 标签: 胃疾病 胃电描记术 间质细胞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探讨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诱导其向软骨细胞转化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抽取兔髂骨骨髓液,经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进行体外培养,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软骨分化诱导剂[含转化生长因子(TGF-β2)10ng/ml、地塞米松10^7mol/L、维生素C50μmol/L,经7、14、21d诱导培养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将诱导细胞与软骨支架材料-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CPP/PLLA)复合,1周后终止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结果:诱导后细胞体外扩增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形态由成纤维样梭形向多角形、多边形或类圆形转变,诱导21d后细胞形态变化最为显著,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深而均匀。诱导后的MSCs可在支架材料内良好黏附生长。结论:体外培养的MSCs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分泌软骨细胞特异性基质,可用作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 简介:<正>目的:研究原发性细胞癌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凝血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肿瘤有促进血管生长和激活凝血链式反应的作用,但在细胞癌中两条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不十分清楚。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分析总计65例细胞癌中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肿瘤微血管密度的表达。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肾细胞癌 肿瘤微血管密度 高表达 血管生长
  • 简介:摘要肺间质纤维化属临床疑难病,何明教授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肺、脾、三脏虚损为本,痰、瘀、痹邪气互结为标,初病在气,久病及血,而终及脾。从而提出扶正固本、祛邪通痹的治疗原则,并提出“散结”“消癥”的概念,使用通瘀软坚散结及虫类走窜通络药物,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肺间质纤维化,扶正,祛邪,消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和单纯肺癌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肺癌治疗的患者病历中选出112例,将其以疾病的类型进行分类,其中患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患者分为一组,作为研究组,共33例;将患有单纯性肺癌的患者分为一组,作为对比组,共79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分期和临床症状等进行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的分析后可以看出,与对比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比例要远高于女性,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也要高于对比组。另外,研究组患者中吸烟程度明显较对比组严重,研究组患者肿瘤位于Ⅰa至Ⅱb期间的患者数量明显小于对比组。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居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疾病的发病几率会增加,患者吸烟史越长、吸烟数量越多越容易引发这类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医护人员进行重点注意。

  • 标签: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肺癌 吸烟史 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65-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影响重症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入我院急诊ICU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死亡组(A组)和存活组(B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测资料,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最终有52例危重症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存活组患者33例(A组),死亡组患者19例(B组).与A组相比较,B组患者入院时的C反应蛋白、脑钠肽、肺动脉收缩压,以及APACHⅡ评分≥25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合并基础病变、合并肺部感染、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胸部HRCT蜂窝样改变的比例均显著高A组(p<0.05);而氧合指数显著低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肺动脉高压(95%CI,1.006-64.295)、有创机械通气(95%CI,1.800-111.814)是影响ICU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有创机械通气可能对影响重监护室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预后;重症监护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5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纤维化(pulmonaryfibrosis,PF)是各种原因导致肺间质增生性改变的一类疾病,其发病情况呈逐年上升态势,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间质性肺病中的一中类型,目前西医药治疗手段主要以激素治疗(冲击治疗)、免疫抑制剂、其他细胞毒性药物及其他辅助治疗等为主,未取得理想治疗效果。近年来,不同医家开展了各种研究,结果提示中医中药的参与对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帮助,但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机制仍不明确。四川省名中医张晓云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自己的临床经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探讨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益气活血法 治疗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理论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肺康复训练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肺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肺功能指标状况。结果:治疗后2组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经过心肺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后,研究组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康复运动训练能够可有效提升和改善IPF患者的心肺功能,针对IPF患者在疾病初期,科学合理的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康复运动训练,能够获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肺康复训练 肺间质纤维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诱导骨髓间质细胞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和其低免疫源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实验室 50只实验鼠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为单一反应细胞组、反应细胞 +刺激细胞组和骨髓间质细胞 +反应细胞、骨髓间质细胞 +反应细胞 +刺激细胞。结果:体外诱导后,部分的细胞结蛋白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表现出阳性反应,观察组 1的抑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观察组 2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1。结论:骨髓间质细胞具有潜在的分化功能,分化后骨髓间质细胞对于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依赖性增强,因此具有低免疫源性,其在异体移植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体外诱导 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 低免疫源性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肠间质瘤(GIST)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北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计算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采用2.30作为分界值将本组患者分为低NLR组67例(72.8%)与高NLR组25例(27.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92例患者的NLR平均值为2.35±1.66。当NLR值为2.30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4.6%。高NLR组1年、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0%、68.7%、39.7%,低NLR组1年、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8.5%、88.5%、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99,P=0.004)。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危险度分级高、NLR≥2.30是影响GIST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LR可以作为GIST复发和预后判断的个独立指标,外周血NLR升高提示无复发生存期短,预后不良。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鉴别诊断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瘤中CT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嗜酸细胞瘤患者和48例嫌色细胞癌患者,为所有患者急性CT增强动态扫描,并对比不同病变患者增强扫描后皮髓质期、实质期CT值变化情况。结果两种肿瘤的肿瘤-皮质强化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数学意义(P<0.05)。实质期肿瘤-皮质强化指数阈值为0.44时,鉴别两种肿瘤的特异度91.7%、敏感度82.4%、Youden指数0.74。CT动态增强扫描后嫌色细胞癌实质期、皮髓质期肿瘤-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0.3±0.1)%、(0.3±0.1)%,病灶强化百分比(99.4±33.2)%、(132.9±38.1)%;嗜酸细胞瘤实质期、皮髓质期肿瘤-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0.7±0.3)%、(0.7±0.3)%,病灶强化指数分别为(196.3±86.3)%、(232.7±124.3)%。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实质期肿瘤-皮质强化指数有利于鉴别诊断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

  • 标签: 嗜酸细胞瘤 肾嫌色细胞癌 CT增强动态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CFH)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为CFH患者的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观察CFH的声像图特征及内部血流情况。结果CFH病灶均为单发,超声表现为类圆形肿块24例(24/31,77.42%),不规则形肿块7例(7/31,22.58%);肿块位于皮肤层7例(7/31,22.58%),同时累及皮肤层及皮下层24例(24/31,77.42%);最大径≤15mm者29例(29/31,93.55%),最大径〉15mm者2例(2/31,6.45%);均无包膜(31/31,100%);边界清楚25例(25/31,80.65%),边界不清6例(6/31,19.35%);呈低回声或弱回声30例(30/31,96.77%),呈稍强回声1例(1/31,3.23%);回声均匀28例(28/31,90.32%),回声不均3例(3/31,9.68%)。2例(2/31,6.45%)病灶内可见钙化;1例(1/31,3.23%)病灶内可见液化;探头加压时,1例(1/31,3.23%)病灶稍发生形变。病灶内部血流信号Adler分级为0级26例(26/31,83.87%),1级2例(2/31,6.45%),2级1例(1/31,3.23%),3级2例(2/31,6.45%)。结论CFH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变多为单发、最大径≤15mm的低弱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多回声均匀,血流信号多不丰富,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CFH。

  • 标签: 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超声检查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血府逐瘀汤治疗 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92 例 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6 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1.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6.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 FEV1 以及 FEV1/FVC 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好转( 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 FEV1 以及 FEV1/FVC 改善更加明显( P<0.05 )。 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满意 ,患者 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进行临床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肺间质纤维化 血府逐瘀汤 临床效果
  • 简介:细胞瘤是儿童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通过手术联合放化疗,其治愈率可达90%。开放手术一直在细胞瘤手术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随着腹腔镜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儿泌尿外科医师不断尝试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小儿细胞瘤根治性切除术,并且不断挑战患儿年龄极限[1]。我们2014年10月收治1例14个月患儿,采用腹腔镜辅助技术行根治性切除术,报告如下。

  • 标签: 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母细胞瘤 腹腔镜辅助 手术治疗 幼儿 泌尿外科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IK细胞治疗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EM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42例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析CIK患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治疗前后循环肿瘤细胞中EMT标志物表达变化、卡式行为状态评分、毒副反应。结果上皮细胞标志物CK19、E-cadherin及EMT标志物Vimentin、Snail的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80%、17.35%,65.31%、62.24%;治疗后卡式行为状态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大部分患者都没有显著不适感。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内有EMT,和肿瘤发展具有相关性,自体CIK细胞治疗对EMT有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CIK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EMT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