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65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分别采用颈动脉超声技术与传统CT技术进行检测,比较颈动脉狭窄检测率、粥样硬化斑块检测率以及颈动脉血流检测完整度的结果。结果观察组在颈动脉狭窄检测率和粥样硬化斑块检测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血流检测图像清晰,完整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超声技术能够有效的检查出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动脉狭窄部位和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准确分析斑块的性质,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配合正确的疾病预防措施,能够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几率,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身体的恢复,推动我国医学技术的进步。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并脑微出血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脑微出血患者16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接受苯磺酸氯氨地平+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乙组则在甲组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乙组的有效治疗率为90.5%;明显高于69.0%,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并脑微出血患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做深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社区中高血压的老年人患者由于颈动脉斑块和缺血性脑卒发病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原发性的高血压老年人患者67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是原发性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9人,对照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人,利用PHILIPS-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数量和大小、颈总动脉内中膜的厚度等进行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对照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对照组的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通过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史因素、年龄因素是造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形成的颈动脉斑块会不断增加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6例,入院后每1次/2h测量空腹血糖,3次测量值平均后作为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值,同时入院后24h内给予患者行颅脑MRI检查,计算脑梗死面积(cm2)。依据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依据患者平均血糖值分为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分析不同卒中患者血糖值以及脑梗死面积差别。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后血糖值与脑梗死面积相关性。结果入院后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脑梗死面积为(12.48±3.74)cm2比(24.91±4.69)cm2,t=3.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梗死组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值(23.94±3.69)mmol/L比(17.31±4.85)mmol/L比(7.56±2.85)mmol/L,F=3.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后6h空腹平均血糖值与脑梗死体积呈直线相关(r=0.859,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关系密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参组人员为9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12月,利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酯蛋白、低密度酯蛋白的数据差异较小,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数据的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将阿托伐他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较高,安全性较高,可快速降低血脂水平,保障患者健康,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丁苯酞,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44%,较对照组的70.37%明显提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8、TNF-α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机体炎性反应,降低炎性损伤,促进脑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人工置换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假体类型的不同将采取生物型的为观察组,采取骨水泥型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18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8.9%;对照组优良率为83.3%;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假体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异常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例患者出现心脏并发症,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观察组78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异常,主要有瓣膜异常、室壁运动异常、左室肥厚、心功能减低、左房增大等;观察组中左室射血功能正常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左室射血功能异常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诊断结果比较,研究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能有效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效果评定与护理。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8例随机分两组。所有患儿给予高压氧治疗,常规组行常规护理,优质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家长满意度评分。结果优质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住院时间和费用、家长满意度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效果确切,辅以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费用,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9月在我院进行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接受天麻素注射液和注射用血塞通联合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55%,经χ2检验知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43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用药的选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