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探究分析其对患者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在观察组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相较于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相关评分要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和心理状态,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感受和社会支持的状况,探究其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现状的相关性,为改善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提供积极的措施方法。方法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对我院118名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对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分析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呈轻中度水平,并且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始终呈正相关(P<0.05),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消除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并指导肠造口病人的护理。方法以70例肠造口病人为对象,使用癌症康复评价系统简表和社会支持评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得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总分为33.72±4.68,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32.55±7.86、10.63±3.72、15.49±5.17、6.43±2.56。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724、0.756、0.733、0.698,p<0.05)。结论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较差。强化肠造口病人的健康教育、亲情护理和心理干预,对于改善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医生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改善儿科医生心理健康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县级医院儿科医生73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基线测评,在测评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工作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再于1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SCL-90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初次SCL-90心理健康测评,儿科医生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得分与常规模分相比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总均分及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和偏执因子方面的得分要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仍然高于常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各项得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医生与传统的人群相比,其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加强对儿科医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对改善儿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CCU心肺复苏病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CCU病房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经过护理干预后的心肺复苏病人168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其中,观察组采取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应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价两个组干预后领悟社会的支持情况,并观察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应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护理干预后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结果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精神症状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护理干预的效果与病人的性别、学历息息相关。结论对CCU心肺复苏病人采取特定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心肺复苏病人领悟社会支持能力,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很大帮助。其中,对女性病人和高学历病人效果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应用于产后抑郁症康复的效果,为消除产妇抑郁情绪提供借鉴。方法选取在我院妊娠分娩并患有产后抑郁症的25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观察组(n=13),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施心理护理,之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产妇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52.64±6.52)分,而观察组为(42.39±5.4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58.72±6.94)分,而观察组为(47.67±5.7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对照组产妇的服药依从率为58.33%(7/12),而观察组为92.31%(12/1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减轻产后抑郁症产妇的症状,使她们克服焦虑和抑郁情绪,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以便于快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5—2017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号的单双数来进行分组,单号观察组,双号对照组,每组中30例患者。分别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和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整体情况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者的SDS、SAS评分明显更低,两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6.6%)明显高于对照组(70.0%),比较后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81;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缓解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并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住院艾滋病患者的护理需求与社会支持现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护理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在成都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艾滋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包括患者基本资料、护理需求等调查内容。分析影响患者护理需求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护理需求得分为3.24±0.51分,高度需求者54例,中度需求者36例,低度需求者2例。不同婚姻状况、家庭功能、社会支持水平的患者在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及自尊、自我实现等需求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需求与社会支持之间呈正相关(r=0.410,P=0.003)。结论住院艾滋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呈中、高度水平,其需求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干预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产妇412例,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打分自评,总分50以下正常,50以上有抑郁倾向。经统计,得分≥50的81例,占19.7%。产妇的自身因素、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分娩和医护情况等因素均对产妇发生产后抑郁有所影响。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产后抑郁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抑郁患者护理中所取得的效果,了解心理护理对于脑卒中抑郁患者抑郁、焦虑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5日—2018年1月15日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86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常规组43例脑卒中抑郁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脑卒中抑郁患者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HAMD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和CNS评分(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CNS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降低脑卒中抑郁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