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米力农、多巴胺以及呋塞米联合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双盲法”将2013.09月-2018.0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5例难治性心衰分成两组,即27、28例/组。一组进行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对照组),一组实施米力农、多巴胺以及呋塞米联合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率为89.29%、CO为(5.41±0.52)L/min、LVEF为(55.23±3.65)%、LVEDD为(51.25±5.55)mm、BNP为(125.54±51.23)ng/L,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力农、多巴胺以及呋塞米联合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较佳,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使用有限切开术和闭合复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2例下肢骨关节复杂骨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56例接受有限切开术治疗的病患为观察组,56例接受闭合复位术治疗病患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6.22%(43/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79%(29/56)(P<0.05);观察组病患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病患采用有限切开术进行手术治疗优良率较高,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且治疗后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切开结合手法复位微创手术治疗同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对11例同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首先微创有限切开的方法复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处植骨,然后手法复位胫骨干粉碎骨折,解剖型锁定钛板固定胫骨平台及胫骨干骨折。结果本组胫骨平台骨折及胫骨粉碎性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采用Ru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90.9%。结论采用有限切开结合手法复位微创手术治疗同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能减少手术对正常软组织及骨折端血运的干扰,牢固固定骨折,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较好恢复患肢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联合分步延期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就诊的60例高能量胫骨Plion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关节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1)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关节功能观察组患者术后6月时的Baird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以及踝关节僵硬的例数相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步延期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软组织肿胀、预防并发症、改善踝关节功能,是治疗高能胫骨量Pilon骨折的较为理想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进行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发生率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已复位成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90例,对筛选患者进行随访至头晕完全缓解。残余头晕的特点分析及相关临床因素。结果90例患者中27例男性,63例女性,平均年龄为(55.5±6.2)岁,其中43例有复位后产生残余头晕。残余头晕症状持续的头昏目眩或在头部运动、站立或行走时发生的短暂头晕不稳感。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在成功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率较高,而未经特殊治疗的在三个月内均可自行缓解。在早期阶段进行成功复位可降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比麻黄碱与甲氧明用于剖宫产腰麻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总结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共计50例相关手术资料。结果两组剖宫产患者均在腰麻20分钟后成功娩出胎儿,所有50例剖宫产产妇均在手术后4分钟左右时按组别分别注入麻黄碱或者甲氧明药物,观察组患者注入甲氧明药物后,HR控制在75~85间正常波动,对照组注入麻黄碱后,HR在85~95区间范围内波动,两组数据结果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剖宫产产妇在甲氧明药物预防和升高血压后,分娩新生儿的PO2均值为(18.52±1.89)mmHg,PCO2均值为(42.05±1.66)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产妇分娩新生儿相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氧明用于剖宫产腰麻低血压的防治具有更明显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东莨菪碱-新斯的明-吗啡复合液注入硬膜外间隙对下肢骨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均为下肢骨科手术,待手术结束前30min按双盲法分别向硬膜外注入A组吗啡2mg,B组新斯的明0.5mg+吗啡1mg,C组东莨菪碱0.3mg+新斯的明0.5mg+吗啡1mg。上述三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分两次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注药后30min内BP,HR和呼吸情况,术后12,24和48h分别随访记录(1)术后镇痛评级及持续的时间,VAS模拟评分法<3分为优,良3~5分,>5分为差,手术结束至出现轻痛为无痛时间,优+良为总镇痛时间(2)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嗜睡头昏等情况。结果术毕前硬膜外注药后30min各组患者BP、HR、呼吸无明显变化。镇痛效果B、C组术后无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三组总镇痛时间(优+良)无明显差异。结论新斯的明+东莨菪碱联合小剂量吗啡下肢骨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完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较单纯吗啡及吗啡+新斯的明的镇痛更优越,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