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关节镜诊治创伤性踝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1。方法按照入院编号,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病变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予以关节镜进行诊治,患者的病程均在半年以上,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关节镜诊治后发现,创伤性踝关节病主要分为这几种类型关节不稳定征,患者的症状表现在关节外侧和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症;撞击征,患者的症状表现在前踝骨赘和前外侧软组织出现损伤;软骨和骨软骨骨折;以及非特异性骨关节炎。通过关节镜诊治过程中,及时清理患者关节内部的杂质、并且将患者关节软骨面做修整、切除骨赘等,待手术完成后在患者关节腔内部注射透明质酸钠,同时适当锻炼,恢复患者关节的功能。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接受关节镜诊治之后,总有效率为96%,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对创伤性踝关节病变采用关节镜进行临床诊治2,有效缓解了患者创伤性踝关节的疼痛症状,促进关节快速恢复,并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关节镜值得在骨科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患者的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胫腓间隙宽度、内踝与距骨间隙宽度等进行测量。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胫腓间隙宽度以及疼痛评分、Olerud评分、Tegner评分均好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内踝与距骨间隙宽度与非手术组基本一致(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1年月~2014年1月,医院共收治并应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64例。结果随访10个月~28个月;治疗后,负重行走疼痛遗留率10.94%、被动背伸疼痛1.56%、活动后肿胀4.69%,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背伸度(18.7±3.4)分高于术前(8.5±1.2)分,术后疼痛评分(34.5±2.1)分、功能评分(48.2±8.4)分,高于术前(22.3±1.7)分、(25.4±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疗效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运动功能障碍,恢复踝关节与足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踝关节常见损伤病变诊断中应用MRI检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份-2016年11月份期间在我院诊疗的踝关节常见损伤患者98例,主要评价MRI对韧带、软骨、肌腱损伤以及韧带附着处撕脱骨折的病变诊断能力。结果①MRI对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诊断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92.3%),对跟腓韧带损伤诊断敏感性也很高(85.7%)。②MRI对距骨软骨损伤的诊断总的敏感性不高(63.0%)。③MRI对肌腱损伤的诊断正确率最高(100%)。④MRI对韧带附着处撕脱骨折的诊断总的敏感性较高(69.2%)。结论在踝关节常见损伤病变患者诊断中应用MRI进行诊断,有着明显优势,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与手法复位(CMR)治疗踝关节骨折(AF)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选择本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接诊的98例AF患者,其中Lange-Hansen分型II型30例,III型36例,IV型32例。对其中49例患者采取ORIF治疗,为ORIF组;对另外49例患者采取CMR治疗,为CMR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X片Leeds评分,4、6、12周骨折指端骨痂生长情况和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两组疗效相比,ORIF组II度损伤患者的优良率为100.0%(16/16),CMR组为92.9%(13/14),ORIF组III度损伤患者的优良率为82.4%(14/17),CMR组为57.9%(11/19),ORIF组IV度损伤患者的优良率为75.0%(12/16),CMR组为43.8%(7/16),两组II度损伤患者疗效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III-IV度损伤患者疗效相比,ORIF组明显优于CMR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IF组4、6、12周骨痂生长评分明显低于C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R组患者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分别为(11.2±2.4)d和(5346.5±439.3)元,而ORIF组为(17.4±4.1)d和(16352.4±1252.3)元,CMR组明显少于ORIF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R治疗AF,骨痂生长情况好,且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更少,但ORIF治疗时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更优,需要根据患者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踝关节急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踝关节急性损伤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踝关节镜检查/关节切开术诊断确诊;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诊断、X线诊断,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MRI诊断显示有1例患者为骨挫伤、7例患者为骨折、10例患者为胫距韧带损伤、16例患者为腓距韧带损伤、20例患者为跟腱损伤,MRI诊断各损伤类型与X线诊断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踝关节镜检查/关节切开术诊断结果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踝关节急性损伤的诊断中磁共振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磁共振的速度较快、无创伤性、诊断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应当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30例在本院进行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5例患者。参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采用了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方式。观察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多于研究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实施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