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新疆阿克苏843000)
(2阿克苏市朝阳医院新疆阿克苏843000)
【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及运动康复措施。方法:通过对100名跑步运动年限在半年以上、跑步频率在3次/周或累计15公里/周的跑步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踝关节关节活动度测量、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测试、下肢稳定性测试等,对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及运动康复分析。结果:踝关节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及下肢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踝关节部位容易发生损伤,损伤急性期通过POLICE原则处理,后期对踝关节进行包括肌肉力量和稳定性训练在内的运动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踝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复杂,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康复。
【关键词】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运动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6-0050-02
国内外针对跑步运动员的研究表明,下肢力量、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等功能特点和跑步损伤发生有关。国外研究显示,下肢本体感觉差,平衡能力差,运动控制障碍,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缺失能够预测跑步爱好者下肢损伤风险,并且通过平衡练习会对减少损伤风险和提高损伤后的运动能力有明显作用。这说明提高稳定性会减少损伤风险。为了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跑步爱好者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及运动康复,现对阿克苏市某夜跑团100余名跑步爱好者进行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及运动康复分析。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100名跑步运动年限在半年以上、跑步频率在3次/周或累计15公里/周的跑步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受试者进行下肢结构测试,与包括下肢各关节活动度、下肢肌力、下肢稳定性在内的下肢功能测试。获得跑步爱好者下肢损伤特征,并分析下肢结构和功能特征与下肢损伤的关系。
1.2目标
获得跑步爱好者踝关节损伤特征,并分析得出跑步爱好者踝关节结构和功能特征与踝关节损伤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跑步损伤康复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跑步损伤防治提供研究基础。
1.3方法
(1)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跑步项目特点设计跑步伤病调查表,包括跑步爱好者基本信息、当前跑步情况、受伤部位、受伤次数、受伤原因、受伤性质、受伤时间、伤病诊断情况、伤病处理方法、带伤跑步情况等方面。
(2)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测试:使用MMT徒手肌力检查。按照MMT肌力检查分级标准,对小腿三头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等进行肌力评定,并记录。
(3)下肢稳定性测试:采用单腿闭眼站立评价下肢稳定性。令患者闭眼,双手交叉放于胸前,屈髋45°、屈膝90°,闭眼。记录所能保持的最长时间,并记录。
2.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分析
2.1踝关节特殊的生理结构与运动损伤的关系
通过对100名跑步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20人曾在跑步过程中发生过崴脚,且均为内翻,发生率高达20%,这与踝关节的生理结构密切相关,踝关节是由内外踝以及胫骨下段的距骨滑车和关节窝形成的关节头组成的,关节面前宽后窄,内踝短、外踝长。在踝关节运动过程中,处于背屈状态时,面宽的一端会直接进入关节窝,这时候踝关节不易发生扭伤,稳定性比较好;处在跖屈状态,窄关节面会直接进入关节窝,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弱,易出现运动损伤[1]。另外,踝关节周围的韧带主要由外侧三条韧带以及内侧三角韧带组成,内侧的三角韧带韧性大,外侧的韧带韧性较小,加之外踝比较长、踝关节在内翻时幅度比较大[2][3],故而,在跑步过程中易发生内翻崴脚。
2.2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与运动损伤的关系
在测试结果中发现跑步者在使用等长肌肉测力计进行等长力量测试得到的踝关节背屈肌肉力量上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仅在健康男性跑者和健康女性跑者的比较中发现踝关节背屈动作中,男性跑者表现出更大的肌肉力量,且具有显著差异,这更多的与性别之间的差异相关。以上肌肉力量测试的结果说明这个测试动作反映的下肢肌肉力量与下肢跑步运动损伤之间没有明显关联。
2.3下肢稳定性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关系
从本次测试的结果来看,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均值在30秒以上,虽然标准差较大,但是该均值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跑步爱好者拥有较好的下肢静态平衡能力。但就时间差值进行对比时发现,男性和女性双侧下肢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差均大于一般人群,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经常跑步的双侧下肢静态平衡能力虽然整体较好,但是双侧差值相比一般人群具有较大差异,即双侧下肢的静态平衡能力差距越大,失衡越严重则跑步下肢损伤可能性越大[4]。
3.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措施
3.1踝关节运动损伤早期用POLICE原则处理
对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患者,应在第一时间用POLICE原则处理,即保护(P):以适当的工具及姿势进行防护,避免运动损伤后再度伤害;合适的负荷(OL):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向不同方向活动踝关节,以早期保护好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冰敷(I):冰敷可以控制受损组织的肿胀,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加压包扎(C):使用弹力绷带或护具或支具加压兼保护;抬高患者(E):抬高的高度至少超过心脏位置,以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达到消肿、止痛、防治肌肉短缩的目的。
3.2运动康复训练
在常规处理12~24h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康复计划,主要通过活动练习、力量练习、功能练习及特殊练习来改善肌肉功能。从治疗第1天开始,用力缓慢活动脚趾,不要引起踝关节活动,5min/次;放松大腿肌肉并在不增加疼痛的情况下活动股四头肌,采用练习收缩方法进行400次/d。第2天在前一天基础上加上抬腿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s,4~6组/d。练习1周后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加入踝关节练习,练习前可热水泡脚20~30min,练习主要为:(1)屈伸运动最大限度绷、勾脚尖(患处无痛情况下),10~15min/次,2次/d;(2)着地行走辅助站立行走,使腿部负重,5~10min/次,2次/d,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减少辅助,直至正常行走;(3)静蹲练习辅助蹲下,5~10min/次,2次/d,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减少辅助,直至正常蹲下起立;(4)跨步练习辅助向前、向后、侧位跨步,20次/组,组间休息30s,2~4组,2次/d,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减少辅助,直至正常跨步;(5)内外翻练习踝关节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内外翻(患处无痛情况下),逐渐增加活动范围,10~15min/次,2次/d,直至达到正常活动范围。
3.3提高预防意识
加强运动者健康教育指导,提高预防意识,促使其认识到踝关节的特殊生理结构结构,积极学习正确的自我保护方式。准确掌握各项运动的动作要领和技巧,尽可能降低人为性的动作失误[5]。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通过踝关节锻炼来增强周围韧带及肌肉组织的力量及下肢稳定性,可有效预防踝关节运动损伤。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以及原因为切入点,从制动、消肿止痛、运动康复、提高预防意识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运动康复措施,多方面入手,旨在更好的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万来红,王立莎.运动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J].2016,(2):27-27,26.
[2]秦建忠,董启榕,范志英,等.体外冲击波治疗运动员踝部韧带损伤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4):355-358.
[3]张博,王屹博.运动骨骼肌受力特征分析及对韧带损伤治疗[J].科技通报,2015,(12):42-44.
[4]梁晓龙.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成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6,(13):158-159.
[5]蔚兵,李静,张乐.羽毛球运动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10):87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