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肠壁通透性的改变及与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2年03月在我院住院确诊肝硬化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无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A组;27例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B组;30例门脉高压症合并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入选C组。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炎症指标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和肠通透性指标claudin3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含量。结果:非感染状态肝硬化患者血清sTREM-1水平与血清I-FABP水平成正相关(p<0.01),血清sCD14水平与血清claudin3水平成正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出现感染时肠壁通透性进一步增加,且肠壁通透性改变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肠壁通透性;炎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肠壁通透性的改变及与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2年03月在我院住院确诊肝硬化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无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A组;27例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B组;30例门脉高压症合并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入选C组。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炎症指标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和肠通透性指标claudin3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含量。结果:非感染状态肝硬化患者血清sTREM-1水平与血清I-FABP水平成正相关(p<0.01),血清sCD14水平与血清claudin3水平成正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出现感染时肠壁通透性进一步增加,且肠壁通透性改变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肠壁通透性;炎症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采用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在医院行脾切除术的 88 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4 ),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简介: 【摘 要】目的:探析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共选择了 7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 74例患儿均来自于本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4月间就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参与此次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各 37例。对比两组患儿出生 3d、 14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 NBNA)评分、患儿满 3个月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患儿满 3个月两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新生儿出生第 14d与第 3d比较两组患儿行为神经评分均明显提高( 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患儿满 3个月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评显示观察组 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 2.7%,对照组发生率为 18.9%,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可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帮助患儿健康发育,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关键词】全面护理模式;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效果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较易导致新生儿出现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良,甚至可能导致患儿死亡 [1-2]。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弥散能力,迅速有效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为促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康复,在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十分必要。全面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护理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基于此,此次研究将选择 7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了 7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 74例患儿均来自于本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4月间接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各 37例。纳入标准:①参与此次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②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③无其他脏器严重疾病。④体质量≥ 2.5kg。⑤胎龄≥ 37周。排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发育不良或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患儿。对照组: 20例为男、 17例为女。胎龄: 37-42周,平均为( 38.8±4.1)周。觀察组: 21例为男、 16例为女。胎龄: 37-41周,平均为( 38.7±4.2)周。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74例患儿均进行了高压氧治疗,在为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并在日龄 3-5d后使用婴儿氧舱为患儿进行治疗,从而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弥散能力,增加机体组织的氧含量和储氧量,迅速有效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常规护理方法: 1、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与患儿家属做好沟通,遵守高压氧安全操作规程,严格依据医嘱进行治疗、护理工作。依据患儿日龄以及体质量等适当调整高压氧压力,压力控制在 1.4-1.6ATA(绝对压)之间;治疗时间以 50-60min为宜, 1日 1次,以 10d为一个疗程,总共实施 3个疗程。高压氧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在氧舱内的治疗反应,如有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色青紫或苍白、呕吐、面肌抽搐等,则要立即进行减压做好出舱准备。随时监测氧浓度,详细记录操舱记录单。出舱后要立即为患儿擦汗,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患儿受凉,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意识状态,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2、注意维护环境,适当调整病室内光线,如早上可使用窗帘遮挡刺眼阳光,晚上则可适当调整灯光亮度。保温箱要使用遮光灯,保护好新生儿眼睛,减少降低噪音干扰。注意在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动作轻柔。监护器、呼吸仪等也要设定最小声。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儿进行全面护理模式: 1、体位的管理,部分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改变,如:头后仰、角弓反张、双上肢和(或)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等。因此,要注意随时纠正患儿的不正确姿势,尽量减少患儿肌肉的紧张程度。通常采用与姿势相反的体会,如:头后仰、角弓反张、上肢后伸、下肢硬伸等异常姿势均用抱球姿势纠正。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抱时双手托住患儿的臀部,头、躯干竖直,使患儿背部依靠在抱者胸前,防止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侧卧位适用于所有患儿,有利于抑制全身伸肌痉挛和颈肢反射作用,改善全身痉挛状态,有利于患儿精神放松。 2、摄食吞咽的管理,个别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可引起口腔运动功能或反射减弱,导致吸吮吞咽功能障碍,进食不流畅。因此要注意患儿吞咽时喉头有无咕噜咕噜声音,有无呛咳,有无憋气。对于进食不流畅的患儿,要加强唇部、颊部的感觉训练,可用手指(戴手套)要颊部及口周轻轻抖动、轻轻按摩。 3、为患儿设计鸟巢式护理,使用柔软被褥做成鸟巢,大小要依据患儿大小合理调整。鸟巢夹层要放置高弹力棉,患儿体位可模拟子宫中体位。促使患儿有安全感。 2、开展刺激性护理干预:包括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被动运动刺激与游泳刺激。视觉刺激是在患儿清醒与安静状态下使用红、白、黄、紫等色彩显眼的小玩具在患儿眼前晃动,吸引其注意力,每日 5-6次。听觉刺激可采用播放儿歌,鼓励家属多与患儿讲话,唱儿歌等。触觉刺激是对患儿进行抚触,从头面部开始至四肢、手足、胸背等部位。抚触力度要由轻至重。患儿安静情况下进行抚触。最好选择在喂奶前 30min或喂奶后 90min。抚触时间由 5min开始逐渐延长抚触时间, 1日 2次。护理人员为患儿进行抚触前要温暖双手。被动运动刺激可采用婴儿被动体操、日光浴、大小便后行扩胸、伸展肘关节、伸曲上肢,股关节运动等,每日 1-2次。患儿病情稳定后可给予游泳水刺激,配合音乐让患儿在水中手舞足蹈,自由游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节苷脂 联合高压氧 应用于治疗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的用药效果,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中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4 月中收治的新生儿缺氧 缺血缺氧性脑病 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均包含 25 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神经节苷 脂 作为治疗药物,实验组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21 ( 84.00% ),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14 ( 56.00%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 < 0.05 )。 结论: 神经节苷脂是一种临床上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药物,其临床效果良好 ,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IRE1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以及法舒地尔对其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60只雄性 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法舒地尔组。记录实验前后各组大鼠的重量,右心肥厚指数( RVHI);右心室收缩压 (RVSP);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模型组右心室收缩压力、右心肥厚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IRE1α 、 GRP78 蛋白表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法舒地尔组右心室收缩压力、右心肥厚指数较模型组降低, p-IRE1α 、 GRP78 蛋白表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进行介入置管溶栓实验组的肺动脉主干内血栓清除情况,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失代偿的缓解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于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周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对两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栓塞阻塞体积以及肺动脉阻塞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肺动脉压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采取介入置管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患者大部分分动脉主干内血栓,使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得到有效的缓解,并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