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用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 临床应用 价值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于我中心 进行治疗 的艾滋病患者 70 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评分无明显差异 ( P> 0.05);干预 1 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 P< 0.05)。 结论: 行为干预用于艾滋病预防控制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加强安全措施的落实,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口腔科治疗中观察手机消毒抗口腔交叉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本院口腔科自2016年对口腔治疗中使用的手机设备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消毒法,选取口腔科100例口腔治疗手机设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脉动真空压力蒸汽消毒使用前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控制进行后实验组消毒效果及手机零部件内部锈蚀情况与使用前相比更优,(
简介:[摘 要]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的陆续出台,内部控制管理陆续成为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公立医院内控建设的重要性、内控建设现状及问题出发,给出具体的内控建设建议。
简介:【摘要】 目的: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预防及控制策略进行总结。方法:样本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共计240例,并分为参照组(未采取任何防控措施)和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各120例,对两组患者1年后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就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9.17%,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4.17%,χ2=15.001,P=0.000,有统计学意义;就发病高峰时间、早期症状、传播途径以及自我防护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率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χ2=14.221,11.364,12.021,14.656;P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外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急诊手术,做好效果分析和比较。方法:选取肝损伤患者共计60例,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手术。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做好术中输血量、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肝功能(ALT、TBi L、AST、ALB)/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术中输血量、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均<对照组,观察组情况明显较好(p<0.05)。观察组患者ALT、TBi L、AST、ALB等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效果良好(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6.67%、3.33%,观察组并发症<对照组,观察组效果较好(p<0.05)。结论:对肝外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急诊手术,整体临床效果较好,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清洗消毒中实施感染风险及控制的有效性。方法:抽取院内120件内镜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每组60件,探究组采取感染风险及控制措施管理、基础组应用常规措施管理,对比两组内腔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洗合格率、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探究组内腔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洗合格率高于基础组内腔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探究组感染事件发生率低于基础组感染事件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感染风险及控制措施管理可实现内镜质量控制期间结合综合护理制度进行明确,同时在流程分析、人员培训、储存环境管理、二次感染预防当中能够提高管理质量,改善内镜清洗处理质量,使患者内镜期间应用安全性得到保证,积极预防医源性感染,使其中的内腔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洗合格率明显提高,能够改善内镜控制期间的护理质量,使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确保患者内镜应用的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静脉置管是医院常见的治疗操作,然而,由于操作中的无菌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本文旨在探讨静脉置管护理中的无菌操作与感染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无菌操作在静脉置管过程中的关键性,包括手部消毒、穿刺点处理等技术细节。其次,探讨了不同操作环境下感染风险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规范化操作流程来降低感染发生率。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改善无菌操作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与对策。方法:选取2022.04-2024.04本院150份临床免疫检测报告,所有报告均存在质量问题,同时选取期间本院84例接受免疫检验的患者,采用数字表分组方式,将其设定为为对比组(42例、常规质量控制)、探究组(42例、严格质量控制)。针对各自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环境、样品、人员等因素均可造成质量影响;且实践表明探究组误诊率(4.76%)相较于对比组(19.05%)更低,(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中,存在诸多质量影响因素,针对此类因素采取强化控制措施,能够实现检验质量的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