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

李艳君

 承德市隆化县妇幼保健院 河北承德 068150

摘要:本文介绍了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的策略和实践应用。针对临床检验标本的种类和采集方法,提出了规范化的护理操作、高效的护理管理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的策略。在实践应用中,需要进行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样本采集时的操作流程和样本送检后的监控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关键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护理质量控制

引言:临床检验标本是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1],而标本采集的质量和规范程度则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疗的效果。因此,在标本采集前阶段,护士的护理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旨在探讨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的策略和实践应用,为护士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和医疗水平。

1、相关理论基础

1.1 临床检验标本的种类及采集方法

临床检验标本是指用于进行体液、组织等检测的样本。常见的临床检验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粪便、脑脊液、胸腹水、组织等。在采集标本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造成误差或污染。不同种类的标本有不同的采集方法,例如:

血液:采用静脉采血或指尖采血,采血前需要患者保持安静、放松,严格消毒、使用无菌采血器具等;

尿液:采用中段尿或24小时尿标本,采集前需要患者进行适当的清洁,避免杂质污染等;

粪便:采用新鲜粪便标本,采集前需要告知患者停止服用某些药物,避免误差等;

脑脊液:采用腰椎穿刺法采集,采集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避免操作风险等;

组织:采用活体组织或死体解剖组织,采集前需要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遵守相关规定等。

1.2 标本分析前阶段的护理流程

标本分析前阶段的护理流程是指在采集标本后,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前的一系列操作。这个过程中,需要护士对标本进行妥善管理,避免标本误差或者污染,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体流程包括:

标本采集后的标识与记录:在采集标本后,护士需要对标本进行标识,记录标本的种类、采集时间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患者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标本运输:运输标本时需要注意标本的温度、包装、标识等,保证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变质;

标本储存:储存标本时需要注意标本的温度、时间、储存条件等,保证标本在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变质;

标本送检: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注意送检方式与填写送检单

1.3 护理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

护理质量控制是指对护理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改进。护理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包括:

质量管理理论:包括PDCA循环、质量控制圈等,用于指导护士对护理过程中质量进行管理;

护理过程质量控制理论:包括评估、规划、实施、评价等,用于指导护士对护理过程中质量进行控制;

护理标准化理论:用于制定护理操作规范,保证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患者安全理论:用于指导护士对患者安全进行监控和预防,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以上理论基础可以指导护士在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标本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的策略

为了保证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包括规范化的护理操作、高效的护理管理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2.1 规范化的护理操作

规范化的护理操作是保障标本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的基础。护士需要了解标本种类及采集方法、样本处理流程、送检要求等相关知识,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同时,护士需要掌握标本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正确识别样本,避免交叉感染等。护士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细节的调整,保证操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2.2 高效的护理管理

高效的护理管理是保障标本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护士需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而影响护理质量。护士还需要合理分配资源,如保证标本采集时所需工具、设备齐备,保证实验室分析前阶段的标本能够及时送到实验室等。同时,护士需要进行各项记录和统计,及时反馈护理质量问题,以便进行改进和提高。

2.3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保障标本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的另一个重要保证。护士需要与患者、医生、实验室人员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获取各种信息。护士还需要建立内部沟通机制,保证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减少沟通误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护士还需要将标本分析前阶段的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标准等信息进行公示,方便团队内外人员了解。

3.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的实践应用

在临床检验过程中,样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标本分析前阶段,护士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应用措施,来提高护理质量控制水平,确保标本采集和运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1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样本采集前,护士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标本采集的质量和准确性。首先,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临床情况,并根据医嘱和检验项目要求,准确选择采集标本的种类和采集部位。其次,护士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医嘱和检验项目要求,确保采集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标本采集前,还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采集过程和注意事项,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痛苦,并获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同时,护士需要确保采集设备和消毒材料的完好和有效,以避免交叉感染和误差的产生。

3.2样本采集时的操作流程

样本采集时的操作流程关系到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因此需要护士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控制。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选择合适的采集设备和消毒材料,按照规定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2)根据医嘱和检验项目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并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体征,确定采集的时间和方式。

(3)在采集前,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嘱,向患者详细介绍采集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和配合。

(4)在采集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使用正确的采集技术和操作方法,避免对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5)采集完成后,护士需要立即对采集部位进行包扎和处理,并将标本正确

3.3 样本送检后的监控措施

在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后,护士需要进行相应的监控措施,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体的监控措施包括:

(1)关注样本采集时间和样本质量,如采集时间是否符合标准、样本是否正确保存等。

(2)关注分析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如是否存在误差和异常值等。

(3)对于不合格的样本结果,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再采样和检测,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4)定期对样本采集和分析的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标本采集作为临床检验的第一步,对诊断和治疗结果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护士在标本采集前阶段的护理质量控制是保障标本采集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操作、高效的护理管理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降低误诊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标本采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推广,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临床诊疗工作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程清,杨涛,陈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信息,2023,36(02):189-192.

[2]李旭.临床护士如何做好检验前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60-361.DOI:10.15912/j.cnki.gocm.2012.2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