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Onthefoundationlaidbythe1997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ConsensusDevelopmentConferenceandthe2007SocietyforAcupunctureResearchconference,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oftheUnitedStates(US)heldaspecialconferenceon'Acupunctureforcancersymptommanagement'onJune16and

  • 标签: 英语 阅读 理解 癌症理疗
  • 简介: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拔罐治疗腹部癌症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腹部癌症术后胃瘫患者,运用针刺整体疏通经络,穴取胃俞、上脘、中脘、下脘、天枢等,闪罐直接作用于局部促进胃肠蠕动,温和灸中脘、神阙、足三里。每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痊愈2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33/36)。结论: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干预腹部癌症术后胃瘫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胃瘫 腹部癌症术后 针灸疗法 拔罐
  • 简介:目的:观察化脓灸治疗早期无症状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HIV感染者予足三里、悬钟、关元化脓灸治疗,疗程半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化脓灸治疗后感染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生存质量均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化脓灸可显著改善HIV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或稳定CD4+细胞水平,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HIV感染 化脓灸 针灸效应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颞三针为主及口服西药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差异,探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更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轻至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综合治疗组电针颞三针为主并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药物组仅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结果。结果:两组FI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综合治疗组(74.97±9.52)比药物组(66.70±9.23)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HOQOL-BREF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综合治疗组比药物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电针颞三针为主配合口服氟西汀胶囊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症 针灸疗法 电针 颞三针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肽物质方面的作用,探讨艾灸治疗VD的部分机制。方法:87例VD患者随机分成艾灸组(43例)和西药组(44例)。艾灸组隔附子片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智能检查量表(HDS)、智能改变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与学习记忆相关脑脊液中的活性物质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1.4%(35/43),优于西药组的63.6%(28/44)(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0.01),艾灸组MMSE、AD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艾灸组治疗后SS、AVP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艾灸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优于口服吡拉西坦素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生长抑素 精氨酸加压素
  • 简介:目的:讨心理因素与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针刺治疗前采用自制的信任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针灸疗效的信任程度;以直观模拟标尺法(VAS)让患者评估针刺时的紧张度;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评估患者的个性特征。记录针刺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来评估疗效。对心理因素与痛经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典型相关的分析方法。结果:治疗后痛经程度分级、疼痛程度分值、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人格因素中的恃强性(r=0.6797)、紧张性(r=-0.5906)与疗效指标中的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值(r=0.9042)的标准化系数最大;心理因素指标与痛经疗效的典型变量之间的整体相关系数均偏低。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与患者人格因素中的恃强性和紧张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心理因素在针刺治疗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

  • 标签: 心理因素 原发性痛经 得气 针刺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调督针法与常规针法的疗效差异,总结调督针法的临床疗效和运用规律。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调督针法组采用调督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MBI、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O.01),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组间对比MBI、FMA评分及ND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A后,调督针法组MBI、FMA评分显著高于传统针刺组(P〈0.05),ND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法相比,调督针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梗死 调督针法 针刺疗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