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在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00份食品作研究对象,卫生检测方法为最可能数法(参照组)与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实验组)。结果:实验组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效果和参照组比较,P>0.05。结论: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中应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的作用好,安全高效。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根据WHO数据,全世界每年新增宫颈癌患者约50万,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宫颈癌防控形势尤其严峻。早筛早诊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宫颈癌筛查主要采用巴氏涂片法、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HPV DNA检测等。其中,HPV与TCT两种检测方法由于其各自的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宫颈癌筛查。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HPV检测、TCT检测及HPV检测与TCT检测联合应用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并探究了新兴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旨在为相关医务工作者提供书面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将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应用于营养分析与食品卫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5份食品样品,分别利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和最可能数法对其大肠菌群值进行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乳糖胆盐发酵法大肠菌群超标率为7.87%(24/305),最可能数法大肠菌群超标率为8.52%(26/30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将乳糖胆盐发酵法、最可能数法应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能够高效且精确地测定大肠菌群含量,保证了较低的误差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HIV核酸即时检测分子诊断技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1)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总精密度、检测限的影响。方法: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检验科收集的临床检测样本 60例,均采用传统 PCR技术和 Xpert HIV-1即时核酸检测,比较两种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Xpert HIV-1即时核酸检测符合率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对总精密度、检测限的影响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1)检测中应用 HIV核酸即时检测分子诊断技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总精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并分析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并对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状态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早产儿中选择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足月儿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两组的TSH(促甲状腺素)水平、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血清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五项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总结并评价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情况。结果出生第1天,观察组的TSH、T3、T4、FT3和FT4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7天,观察组TSH、T3、T4、FT3及FT4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的TSH水平要高于对照组,T3、T4、FT3及FT4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胎龄早产儿垂体分泌TSH的功能是比较成熟的,但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短期内都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对于存在低甲状腺血症的早产儿,可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扭转原发病,防止发生脑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ELISA试剂检测 HCV反应性结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74例 HCV阳性患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2家 国产抗 HCV ELISA试剂对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家 国产试剂与 RIBA确证结果和进口试剂结果的符合性,其中, 60份抗 HCV进口试剂检测呈反应性标本有 11例 (14.9%); RIBA确诊结果和 2家国产试剂检测结果符合性较高。结论 目前我国市场销售的 ELISA试剂存在假阳性可能,采用不同的试剂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可通过多种试剂相结合的检测方式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判,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对于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通过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可以很好的对蔬菜水果 质量进行控制,更好的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主要对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和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 ;质量控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通过蔬菜水果 安全检测,可以更好的保证蔬菜水果 安全,更好的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1 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中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在蔬菜水果 的生产过程中,有些生产厂家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会选择在蔬菜水果 种植过程中喷洒过多的农药,导致蔬菜水果 和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类蔬菜水果 水果流通到食品市场中,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因此,食品监管部门需要提高对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视,采用高质量的检测手段和检测技术,妥善解决蔬菜水果 的农药超标问题。在实际的农药残留检测中,蔬菜水果 存在较多的农药类型,而且农药成分相对复杂,农药残留检测的难度较大,如果监管部门采用的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手段不到位,会使蔬菜水果 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在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质量控制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2 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 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一是上机测定中的误差。设备与仪器的规范性与稳定性会影响测定的结果,测定蔬菜水果 中残留的农药时,必须要注重设备与仪器的保养和维护,保证检测中设备与仪器处于最佳的状态,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二是前处理中的误差。前过程的过程与检查结果的可靠具有紧密关系,如没有清洗干净前处理中使用的器具,往往会污染检测的样品,对定性或定量误差造成一定的干扰,出现定性错误。如果在前处理过程中使用不够精密的量器,也会使测定结果出现定量误差,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 3 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 蔬菜水果 检测工作的样品来源主要有蔬菜水果 的种植地和售卖点。相关工作人员应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抽样采集,使样品更具代表性。产地抽样时,应按照种植地面积分散抽取样品,不能集中在某点采集样品。同时,不能采集有病的、发育不良的蔬菜水果 ,且应采集每 1种蔬菜水果 品种。市场抽样时,可将摊位、品种、蔬菜水果 来源等作为 1个抽样单元,并确保采样工具干净,以免样品受到污染。 3.2 样品检测的质量控制 在对蔬菜水果 样品进行检测时,应根据样品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例如,在选用某种检测方法前,应考虑该种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量值能够达到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如果不能,则应选择更加灵敏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在选择检测耗材时,也应经过严格的筛选。在检测中,较为常用的耗材有丙酮、正己烷等。在购入有机溶剂耗材时,应对这些溶剂进行提纯检验,确定其是否能够满足农药残留分析工作的需求,若满足,可投入使用 ;若不满足,应将其中的杂质提取出来,再次经过提纯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3 样品分析的质量控制 样品分析的质量控制应注重 3个方面。 ( 1)样品的提取。在提取样品时,应等待样品完全解冻,并放入匀浆机中进行搅拌,确保样品均匀后,再进行称重取样。在样品中加入有机试剂,再次进行高速匀浆,使样品与试剂充分融合,并过滤。将适量的氯化钠放入滤液中,通过震荡,等待有机相与水相分层。 ( 2)有机相的浓缩净化。在样品分层后,取有机相进行浓缩净化处理,再通过水浴氮吹的方法进行浓缩,并通过固相萃取的方式将样品进行净化。经过浓缩净化处理的样品才能投入检测工作中,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 3)标准液的校准。在进行检测前,还应对标准液进行校准。有些标准液由于保存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其失去一定的有效性,影响检测结果。对于標准液进行校准,能够显著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目前,使用较多的校准方法为标准曲线法。 3.4 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在样品测定结束完成后,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通过相关计算检查数据有没有错误,并且在记录的时候一定要多次查看以检查记录数据是否准确 ;数据记录不但要准确,而且其有效数字还要保留相应的位数,保留位数要按检测方法的规定来进行填写和记录。检测完成后生成的报告要完善,首先格式要规范,报告里面必须包含所有的必要的记录事项的信息,还要添加客户所需要的信息 ;签字人在签名之前一定要确认信息是否准确,一旦署名则检测结果报告就是有效的了。其次,检验报告还要添加必要的更改控制程序,因为后期有其他信息需要添加,如此改动的地方有不大,可以节省工作。最后,报告的发生和领取都要有相关的记录,而且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都要进行存档并且加以记录。 4 结语 蔬菜水果 上的农药残留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做好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检测蔬菜水果 的农药残留,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有效,以便于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水果 进入市场,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王怀训,蔡春菊,郝杰 .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J].中国园艺文摘, 2016( 11): 153. [2]刘传德,周先学,王志新,等 .我国蔬菜水果 水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动向和质量安全控制对策 [J].北方园艺, 2015( 11): 210-213. [3]陈冬兰,夏彤,王志波,等 .几种常用蔬菜水果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概述及比较 [J].现代农业科技, 2016( 9): 172-173, 175. [4]林雪梅,梁必立 .兰州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水果 、水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 [J].卫生职业教育, 2017( 3): 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