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例经VSD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的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实验研究,给予术后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20例患者经VSD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并且给予优质术后护理后全部治愈,3例患者愈合后出现钉道感染,经换药后再次治愈。结论:应用VSD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并配合术后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现象,促进患者治疗后的恢复。

  • 标签: VSD 外固定支架 小腿开放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烦躁患者在导管固定中以改良加强胶布固定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样本录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ICU治疗的70例烦躁患者,作奇偶数分组处理,参照组行缝合固定法,观察组行改良加强胶布固定法。分析临床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导管固定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参照组偏低(P

  • 标签: ICU 导管固定 改良加强胶布固定法
  • 简介:目的探讨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用于颈椎后路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6例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组(Ⅰ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Ⅱ组)。Ⅰ组根据颈神经后支的局部解剖特点,术前通过测量颈椎X线片,确定颈椎关节突关节腰部体表投影点,经皮穿刺阻滞手术切口相对应的双侧脊神经后支而麻醉颈项部;Ⅱ组采用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术中麻醉效果和麻醉作用时间,对呼吸、血流动力学和SpO2的影响,术后12、24、48h疼痛评分与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麻醉优率(74%)明显高于Ⅱ组(42%)(P〈0.05),Ⅰ组手术时间少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药用量明显低于Ⅱ组(P〈0.01)。两组麻醉后和椎管探查时平均动脉压均升高,且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SpO2均〉95%;术后24、48h的VASI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两组无严重麻醉不良反应。结论颈椎的后路手术施行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与其他麻醉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麻醉药用量少、麻醉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降低脊髓及脊神经根损伤几率等优势,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可行性研究 颈椎手术 后路 颈神经后支 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腰椎后路减压术后并发脑梗塞合并小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论其护理的有效性。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的体位护理,给予心理支持,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结果患者安全度过脑水肿期,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对椎后路减压术后并发脑梗塞合并小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发现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心理护理、术后各方面的基础护理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腰椎后路减压术 脑梗塞 小脑出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验动物既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模型,又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材料和支撑,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临床试验,还是在新药和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中都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兔子、犬等,这其中以小鼠应用最为广泛。人们在对不同体型大小的实验动物进行某些实验操作( 如采血、给药、除毛、麻醉、疾病诊治等) 时,往往需要将其固定和控制。为此,人们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固定装置和控制方法。本文研究的固定器旨在方便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易于存放。

  • 标签: 研究现状 实验兔 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2019.6-2020.6期间筛选出三踝骨折患者64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然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要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 标签: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胫骨骨缺损患者接受外固定与髓内钉固定结合骨搬运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胫骨骨缺损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经过信封法抽出43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外固定治疗,其余43例为研究组,治疗方案采用外固定与髓内钉固定结合骨搬运技术,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取得更高的治疗有效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胫骨骨缺损患者接受外固定与髓内钉固定结合的骨搬运技术治疗整体疗效更好,患者术后并发症更少,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胫骨骨缺损 外固定 髓内钉固定 骨搬运技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4例,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冠状面Cobb角度、失状面Cobb角度、顶椎偏移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8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18ml,冠状面Cobb角矫正到35.4°,失状面Cobb角矫正到38.7°,顶椎偏移矫正到10.3mm。结论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对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我院随机抽取68例2019年9月-2020年9月间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骨折发生日期的单双分为两组,即甲组(n=34)与乙组(n=34)。甲组患者实施分期前后手术,乙组患者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椎间隙融合率与ASIA评分、JOA评分。结果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明显更低(P

  • 标签: 颈椎骨折脱位 前后路联合手术 脊髓损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的疗效。方法: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取样64例,选取时间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分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33例,前路组)和后路手术治疗(31例,后路组),观察骨折复位、手术情况,对比并发症率。结果:术后,前路组后凸角(5.13±0.60)°,并发症率3.03%,比后路组(8.42±1.35)°、19.35%低,椎体前缘高度(32.64±5.30)mm,比后路组(27.14±4.21)mm高,住院时间(19.52±5.40)d,术中出血(352.58±60.47)ml,手术时间(146.80±33.57)min,比后路组少,P<0.05。结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安全性佳,并发症少,可有效恢复椎体解剖高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治疗效果 脊柱骨折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轴性症状(AS)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4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出院时的AS发生率,出院后1年AS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的A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年,观察组的AS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对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AS的发生,显著降低远期AS程度,并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颈椎后路手术 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化疗中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植入输液港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案例分析方法。结果50例乳腺癌患者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中1例出现囊袋缝合处切口裂开。结论乳腺癌化疗中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应用较为方便,在今后的应用中,更要将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B超定位 植入 输液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简单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17.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胫腓骨 多段开放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