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用于颈椎后路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6例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组(Ⅰ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Ⅱ组)。Ⅰ组根据颈神经后支的局部解剖特点,术前通过测量颈椎X线片,确定颈椎关节突关节腰部体表投影点,经皮穿刺阻滞手术切口相对应的双侧脊神经后支而麻醉颈项部;Ⅱ组采用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术中麻醉效果和麻醉作用时间,对呼吸、血流动力学和SpO2的影响,术后12、24、48h疼痛评分与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麻醉优率(74%)明显高于Ⅱ组(42%)(P〈0.05),Ⅰ组手术时间少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药用量明显低于Ⅱ组(P〈0.01)。两组麻醉后和椎管探查时平均动脉压均升高,且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SpO2均〉95%;术后24、48h的VASI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两组无严重麻醉不良反应。结论颈椎的后路手术施行颈神经后支阻滞麻醉,与其他麻醉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麻醉药用量少、麻醉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降低脊髓及脊神经根损伤几率等优势,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4例,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冠状面Cobb角度、失状面Cobb角度、顶椎偏移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8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18ml,冠状面Cobb角矫正到35.4°,失状面Cobb角矫正到38.7°,顶椎偏移矫正到10.3mm。结论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对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的疗效。方法: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取样64例,选取时间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分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33例,前路组)和后路手术治疗(31例,后路组),观察骨折复位、手术情况,对比并发症率。结果:术后,前路组后凸角(5.13±0.60)°,并发症率3.03%,比后路组(8.42±1.35)°、19.35%低,椎体前缘高度(32.64±5.30)mm,比后路组(27.14±4.21)mm高,住院时间(19.52±5.40)d,术中出血(352.58±60.47)ml,手术时间(146.80±33.57)min,比后路组少,P<0.05。结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安全性佳,并发症少,可有效恢复椎体解剖高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轴性症状(AS)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4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出院时的AS发生率,出院后1年AS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的A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年,观察组的AS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对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AS的发生,显著降低远期AS程度,并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简单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17.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