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先简述了科学素质的界定,然后从高中物理教学目的出发,结合高中物理教材及教学实际,说明了高中物理教育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高中 物理教育 科学素质 教学过程 教学研究
  • 简介:运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软件LS-DYNA,对环向多点同步起爆条件下装药爆轰波的传播规律、环形药形罩在爆轰波作用下成型过程及环形射流对靶板的侵彻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起爆点数对侵彻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向多点同步起爆条件下,爆轰波通过相互碰撞形成统一的波浪形爆轰波前沿,爆轰波前沿到达药形罩顶端的时间沿环向并不同步,压力大小也不一致。环形射流不仅头部和尾部之间存在速度梯度,沿环向也存在一定的速度差异,难以保持形状。环形射流对靶板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塑性扩孔或塑性扩孔+剪切冲塞,形成的圆形弹孔孔径与环形药型罩对称面直径相当。环形射流的侵彻能力随起爆点数的增加而增大,当起爆点数大于10时,侵彻深度增大幅度会明显减小。

  • 标签: 爆炸力学 环形射流 成型过程 侵彻 数值模拟
  • 简介:在Z-piirch实验中,研制了由闪烁体薄膜、光纤阵列、条纹相机等组成的同时具有时间分辨和一维空间分辨能力的Z-pinch等离子体X光辐射过程空间分布诊断装置,诊断装置沿垂直于负载轴向的方向观测等离子体X光辐射的时空分布。利用狭缝实现X光辐射区域的一维空间分辨成像,通过选择狭缝方向可选择测量X光辐射过程沿负载轴向或径向空间分布。

  • 标签: Z-pinch实验 X光辐射 空间分布 等离子体诊断
  • 简介:详细地介绍了怎样快速耦合半导体激光器所发射激光与普通光纤输入端端面的方法,使耦合效率尽可能达到最大,并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了光纤的剩余长度或者测量光速,最后给出据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电光特性曲线可准确方便地获得阈值电流的方法。

  • 标签: 半导体激光器 光纤 耦合 电光特性
  • 简介:目的:激光诱导火花点火(简称激光点火)是取代传统的靠近缸壁的单点电火花点火以实现稀薄燃烧、提高热效率和改善排放的新型点火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种点火方式在定容弹中的点火及燃烧过程的压力上升率、最大爆发压力及放热率为激光点火技术在内燃机中的应用提供设计过程的参考依据。创新点:1.同时进行两种点火方式的试验,保证对比研究的准确性;2.激光点火采用532nm和1064nm波长的两种激光进行对比;3.直接采用汽油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记录不同当量比的汽油空气混合气在定容燃烧弹内激光点火(532nm和1064nm波长)及电火花点火的燃烧过程压力变化:1.对比分析三种点火情况的压力上升率和最大爆发压力;2.通过公式计算,对比分析三种点火情况的放热率。结论:1.532n/n与1064nm波长激光点火的压力上升率和最大爆发压力都在当量比为1.8时出现最大值,其中532nm波长激光为39.4MPa/μs和0.68MPa,1064砌波长激光为38.8MPa/las和0.67MPa:而电火花点火的压力上升率和最大爆发压力则在当量比为1.6时出现最大值,分别为38.1MPa/μs和0.67MPa;2.激光点火的稀燃极限相对电火花点火对应的当量比更小;3.三种点火类型的放热率规律与压力上升率变化规律一致。

  • 标签: 激光点火 电火花点火 压力上升率 最大爆发压力 放热率
  • 简介:在高功率微波(HPM)的研究中,电子束同微波腔中微波场相互作用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微波腔中电子束与微波场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闭环过程,微波场影响电子的运动,同时电子束作为电流源也产生辐射,影响微波场。不同微波腔的微波场不同,电子束同微波场的相互作用形式也不相同,但是在微波场作用下电子束群聚,群聚的电子束反过来影响微波场的自洽过程

  • 标签: 电子束群聚 微波腔 时间分布 自洽 非线性 间隙
  • 简介:一种新型激光器以1.4613113的X射线短波长发射出相干脉冲——在能源方面,这就是干电子伏系统。德国电子加速器公司自由电子激光科学中心的NinaRohringer与其它研究人员在报道中称已发明了利用粒子数反转增益的高能激光器,

  • 标签: X射线激光器 化学反应 超快过程 利用 自由电子激光 控制
  • 简介: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会产生很多的疑问,解决这些疑问除了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学会梳理物理过程,而在梳理时不仅要考虑到过程中的每一段,还要考虑到问题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解疑释惑的目的.

  • 标签: 物态变化 梳理 学习 实验现象 物理过程 细观
  • 简介:研究了多种分子群的平均自由程,并通过导出输运过程宏观规律的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圆满地解释了碰壁数16nv和14nv精度问题

  • 标签: 平均自由程 输运过程 碰壁数 精度
  • 简介:元素化合物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目标,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忽视了过程体验与情感态度等目标达成。本文拟通过“铁盐和亚铁盐”一课内容的教学为例,探讨在课堂上建构知识体系过程中如何融入化学理论,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加强化学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较高的层次上把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的学科素养。

  • 标签: 问题驱动 实验探究 过程诊断 知识建构
  • 简介:本文将综合论证指出:广义洛伦兹磁力具有普适性,它能全面解释电磁感应的物理过程;无论是静态场,或是时变场,都是洛伦兹磁场力的作用结果.①电波反射是广义洛伦兹磁力的应用,②广义洛伦兹磁力使线圈产生“反电动势”,③接收天线上的信号形成是广义洛伦兹磁力的作用结果,④磁力线静止而导体转动情况的经典洛伦兹磁力的应用,⑤导体静止而磁铁携带磁力线转动情况是广义洛仑兹磁力的应用,⑥磁发电机是广义洛伦滋磁力的应用,⑦变压器的变压原理是广义洛伦滋磁力的应用⑧铁芯中形成涡电流是广义洛伦滋磁力的应用.故,“磁生电”的真实原因是:金属电子在广义洛伦兹磁力的作用下的流动而形成Ic,却不是法拉第-麦克斯韦-爱因斯坦他们在自由空间里虚构的位移电流Ia.或,基于唯物主义自然观,联系电磁感应的物质是洛伦兹的金属电子,却不是法拉第-麦克斯韦-爱因斯坦他们的真空以太.

  • 标签: 磁铁携带磁场运动 时变磁场辐射运动 广义洛伦兹磁力 普适性
  • 简介:《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乐趣.但是,由于教材的编排、课时等因素,使得很多时候学生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出现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被教材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 标签: 教学过程 欧姆定律 探究能力 感受 培养 科学探究
  • 简介:目的:探索燃料富氧燃烧过程中不同浓度CO2的稀释作用对NOx生成的影响,为探索Nx在O2/CO2气氛中生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创新点:提出一种无分支链式反应解释说明CO2在还原性粒子环境中对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ChemkinPro中塞流式反应器模块对混入NH3的CH4燃料在O2/CO2气氛中反应进行数值模拟,同时改变CO2的稀释程度来探索CO2浓度对NOx生成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反应机理下的模拟结果,探索此环境中NOx的生成机理(表1)。结论:1.无支链反应机理可用于解释CO2在还原性粒子环境中对Nq生成与还原的影响;2.随着C02浓度的升高,无支链反应和支链反应相互竞争H,进而抑制NO的生成;3.在对NH,转化效率的影响方面,CO2浓度增加引发的无支链反应和支链反应对H的竞争,在富燃料条件下从促进转化变为抑制转化,在化学当量和贫燃料条件下从无影响变为抑制转化。

  • 标签: CO2 富氧燃烧 NO 燃料稀释
  • 简介:英语作为如今世界的通用语言,越来越深的影响着我们新世纪的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而我们大学生,为了拓展视野、了解世界实事动态,也需要充分学好我们的英语,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汲取全球的精神食粮。

  • 标签: 居里夫人 吴健雄 道路 美的 科学 教授
  • 简介:对科学纯真的兴趣是一个人养成和发展科学素养的前题和基础;同时也将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当教育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提高分数的应试教育背景下。以提高学生科学的兴趣是明智的选择。为此我们采取在学生中组织《爱因斯坦研究班》的活动形式开展科学教育,期望能有既能提高科学素养、又能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并努力使这种效果,由个别扩大到多数、从课外的辅助空间逐渐地进入课程的主体空间,这是我们正在探求的普通中学科学教育之路。

  • 标签: 科学教育 教育活动 爱因斯坦 载体 道路 学校
  • 简介:本文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案例,介绍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技能训练的做法.

  • 标签: 探究学习探究技能科学素养
  • 简介:县教研室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县学科教研、区域教研为载体,充分发挥县教研室在课题研究中的主导作用,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体验,确实提升校本教研的意识和能力。

  • 标签: 校本教研 课题研究 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核心概念
  • 简介:目的:在城市地铁的建设过程中,地下水渗流对地表沉降存在较大影响。然而,渗透性地层中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案例报道较少,地表沉降规律尚不明晰。本文以深圳地铁5号线和7号线重叠段工程为例,详细分析在渗流作用下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小导管注浆区和初支衬砌渗透性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超前排水措施在沉降控制方面的作用。创新点:1.系统分析了富水渗透性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发展过程以及沉降特征;2.验证了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模拟富水环境下重叠隧道施工过程的可行性;3.研究了小导管注浆区、初支衬砌的渗透性和超前排水措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方法:1.结合隧道施工方案和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渗流作用下的地表沉降特征(包括沉降影响范围、沉降槽宽度以及与拱顶沉降的关系等);2.通过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小导管注浆区和初支衬砌渗透性对地表沉降以及地层孔压变化过程的影响;3.通过模拟掌子面前方水平排水孔,研究超前排水措施对掌子面稳定性和地表沉降发展的影响。结论:1.对于渗透性地层中的浅埋暗挖隧道工程,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固结效应是地表沉降量以及沉降范围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2.全断面注浆能够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而小导管注浆的效果则十分有限。3.降低小导管注浆区的渗透性,尤其是初支衬砌的渗透性,可以减少地层孔压的下降程度,进而降低地表沉降。4.打设超前水平排水孔可以显著提高掌子面稳定性,却对地表沉降影响有限;当无法进行全断面注浆时,推荐采取小导管注浆与超前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施工

  • 标签: 地表沉降 浅埋暗挖法 地下水渗流 预注浆 超前排水 流固耦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