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正>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洪堡特(vvilhelmVonHumboeldt)曾经说过语言的历史,是整个文化史的一部分,“语言被深深地埋在人类的精神之中,语言在人类进步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它。文化的每个状态在语言当中也很显露。”一个民族的形成,必有其成熟的语言相伴随。如果一个民族自始至今一直保存和使用着自己的民族语言,我们就可以断言,这个民族的过去

  • 标签: 民族语言 民族文化 母语 亲属称谓 藏语 同物异名
  • 简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和谐环境,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关系到教育公平和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要获得真正的发展,母语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与保障。

  • 标签: 民族 语言 文字 平等 团结
  • 简介:探讨古书成书年代的方法很多,从语言角度作考察是其中一个。对传世《尚书》孔安国《传》,学术界多以为不是西汉孔安国所作。前辈学者对《孔传》成书年代的研究不少,但很少从语言的角度出发。

  • 标签: 成书年代 《尚书》 语言角 今本 《孔传》 孔安国
  • 简介:宁城县的蒙古语已进入濒危阶段。在濒危语言(方言)区,家庭是母语激励源,社会是汉语激励源,社区人员的实际语言能力,一般情况下,接近两种语言使用机率的折中值。语言模式转换的一般过程是,首先双语得到发展,纯蒙古语的使用受抑制,汉语使用逐步扩大;其次蒙古语从社会交际领域退出,双语使用率下降,汉语使用率稳步上升;最后完全转用汉语。语言模式转换的速度,城镇快于乡村,子女快于父母,干部快于农民和学生。在濒危语言(方言)区,学校是母语、母文化保护的重要阵地,合并学校时,应分别对待,谨慎处理。

  • 标签: 蒙古语 宁城县 语言接触 喀喇沁 实际语言能力 濒危语言
  • 简介:<正>中央研究院是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1928年创设于南京,直隶于国民政府(1948年改隶总统府),以实行科学研究及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为任务.依据不同学科,该院分设若干研究机构,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就是其中之一.一、史语所组织沿革1928年春,中央研究院有感于历史与语言研究之重要,命傅斯年为筹备员.在广州设立历史语言研究所筹备处,负责进行安阳、泉州、川边等处及云南人类学知识的调查.10月正式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计划逐步设立史料、汉语、文籍考订、考古等组.因北平史料最为丰富,故一部分整理及研究工作,即在北平进行.1929年6月,除少量带有地方性的工作,仍留广州外,其余全部迁往北平.“九·一八”事变后,外祸日迫.平津危急,史语所遂于1933年春南迁上海.与此同时,在南京鸡鸣寺着手兴建所址.1934年秋,南京新址落成,史语所迁至南京鸡鸣寺路1号.抗战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奉命西迁重庆,史语所则经长沙迁往昆明,1940年冬再由昆明迁往四

  • 标签: 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 史语所 史前遗址 傅斯年 学术研究
  • 简介:西藏的语言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自治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经过50年的发展,西藏的语言政策围绕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围绕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两大主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贯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

  • 标签: 语言政策 藏语文 民族政策 语言文字 通用语言 社会用字
  • 简介:英语霸权是一种民族国家的语言霸权形式。英美民族国家霸权的历史进程不仅确立了英语在全球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而且决定了英语霸权内涵的演变——这是一个从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到制度语言霸权,再到软权力语言霸权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国际关系的视角来看,语言霸权是文化霸权的核心,其霸道的本质毋庸置疑;英语霸权目前在全球导致了新的社会不平等。对于"平等"的关注和反应,是英语霸权在未来岁月里所面对的最重要的议程。

  • 标签: 英语霸权 国际关系视角 语言问题
  • 简介:<正>语言学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外被视为“先导”的科学而受到重视;许多国家,不仅在综合性大学,甚至在理工科学校,也都设置语言学课程,开设语言学讲座,建立语言实验室。在我国,语言学的重要性尚未引起普遍的重视,这固然与长期来封闭凝固的文化哲学思想有关,也由于中国向来尚务实,求功利,不喜抽象理论,只重直观与经验的结

  • 标签: 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家 词汇教学 外语教学 语言理论 教学活动
  • 简介:回族语言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经堂语+汉语。“经堂语+汉语”作为回族语言的基本结构,是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通过回族先民原语言的消失与转化,以及对汉语的接受与改造而形成的,具有二元一体性。回族语言的形成,既反映了回族原语言与汉语一体性结合的事实,也反映了回族与中国社会的一体性融合及自我意识的重新表达。

  • 标签: 原语言 经堂语 汉语 民族意识
  • 简介:<正>方言俚语都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但是它又不全然是由于地域原因而产生的语言变异,这是因为除了地域原因之外,隐藏在它们背后的还有各种不同的社会原因。近两年,笔者因教学工作需要,接触到一些藏语的方言俚语材料。通过对其中部分材料的考察与分析,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在研究这些方言俚语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再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联系社会与历史进一步加以分析研

  • 标签: 方言俚语 藏语 社会语言学 天峻 方言词汇 果洛
  • 简介:20世纪40年代,德国传教士施劳德先生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东木拉霍尼其发现了,演唱者是画匠官布希加.后经瓦尔特·海西希整理,以德文出版.

  • 标签: 土族格萨尔 格萨尔语言 表现形式特殊性
  • 简介:由于21世纪经济、技术全球化的推进,英语在全球范围传播和普及。英语的传播与霸权与和全球范围语言濒危现象有密切的关系,是世界语言濒危问题的根本原因。英语的全球化给世界语言多样性的生态样式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策,反对英语的霸权,保护世界语言多样性。

  • 标签: 英语霸权 语言消亡 语言多样性
  • 简介:本文在以往有关陈列语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民俗类陈列的陈列语言的有关问题:一是对陈列语言的各种定义进行分析和界定,并提取出陈列语言的主要特征;二是总结民俗类陈列运用陈列语言的原则;三是具体阐述民俗类陈列运用陈列语言的层次。通过探讨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在设计及解读民俗类陈列之陈列语言时应有其独特的标准和方法。

  • 标签: 民俗类陈列 陈列语言 原则 运用
  • 简介:从壮语地名命名法的角度,探讨壮族方位认知与颜色认知的特点。方位认知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点、相异点和相对应点。颜色认知与汉族相比,其认知的基础、物理内涵及文化意义均有不同。壮语地名的意愿地名也与汉语不同,更多的表现出文化的原生性。

  • 标签: 壮语地名 命名法
  • 简介:一、基本情况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55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39.97万人,占总人121的9.26%。世居甘肃的有回族、藏族、土族、东乡族、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10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全省有2个民族自治州,21个民族县(市),31个民族乡。民族地区总人口30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1.73%。

  • 标签: 甘肃省 多民族 语言工作 少数民族人口 民族自治州 民族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