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清代康熙中,陕甘官营马市受到四川商体制冲击,藏汉贸易中心南移,形成打箭炉与松潘两大贸易中心,将藏汉边贸易推向了历史高峰。边贸易是清政府推行民族羁縻政策的重要政治经济手段。通过发展边贸易,清政府有效地加强了对康藏边疆地区各土司的抚治,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从而巩固了西南边防。边贸易以其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政权干预,加深了民族经济的依附性;加以乾嘉以后封建政腐败,边流通体制僵化,经营方式保守落后等原因,导致以边为主体的藏汉贸易一度中衰,进而为印涌入藏区倾销提供了可乘之机。总结这一段历史经验,对处理汉藏民族关系以及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将不无镜考的意义。

  • 标签: 藏汉 打箭炉 清政府 贸易中心 流通体制 民族地区
  • 简介:从康定往西,翻过折多山,大约1小时之后来到营官寨。这里有一座象鼻似的山,弯弯曲曲地伸向营官寨,山顶上有一座废弃的小城。据说这里原是康区鼎鼎有名的明正土司最早的宫殿。我们站在山脚下,望着那段残存的土墙,只能在想像中寻找昔日王府的喧嚣和华丽。

  • 标签: 茶马古道 甘孜州 游记 乾宁惠远寺 西藏 喇嘛
  • 简介:马古道”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现任云南大学马古道文化中心主任木霁弘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保亚等6,于1990年经过3个多月的实地考察,撰写了《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

  • 标签: 茶马古道 民族交流 文化中心 90年代 北京大学 云南大学
  • 简介:教育:犹太文化的金色纽带郑鹏程编者按:“十年树人,百年树气”。这是历史发展的经验。2000多年中,犹太国破家亡,颠沛流离,散居于世界各个地区,即使遭遇了无可忍受的卑视、排挤、折磨、迫害,仍能保持其独特的文化,永葆其民族的传统精神,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

  • 标签: 犹太人 犹太民族 犹太文化 犹太教育 职业教育 民族精神
  • 简介:晚清名臣王茂荫(1798~1865年)出于公心为朝廷推荐人才,一生中不下数十,所荐之人大都得到录用。其儿辈为他作的《子怀府君行状》(“子怀”为王茂荫之号)中说他“于国计民生政事得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时事方殷,人才为重,故于宏奖风流,尤注意焉。前后荐剡不下数十。凡所敷陈,多蒙采纳;凡所推荐,多蒙录用”。

  • 标签: 王茂荫 人才 绩溪 徽州 嗜好 晚清名臣
  • 简介:本文通过对裕固族及其文化的形成分析,认为在多种文化的边缘薄弱地带形成的一些新民族如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土族和撒拉族等民族的文化有较突出的复合性,可称之为“复合型文化”。

  • 标签: 边缘文化 复合型文化 裕固族
  • 简介: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出这个问题,在中共历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是第一次。然而三年时间过去了,公民意识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整体上仍然处于不作为状态。相反,伤害公民教育的事件时有发生。

  • 标签: 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教育 官员 政治报告 党代会 不作为
  • 简介: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河南省惟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毫无疑问,是河南省历史文化资源积淀最为丰富的地区。旅游界所言“中国旅游看三南(河南、云南、海南)”之看河南,最重要的就是看洛阳。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洛阳文化旅游业,对于实现洛阳“旅游强市”、“工业强市”的目标,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历史文化资源 洛阳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资源优势 文化旅游业
  • 简介: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造成了中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此的研究已为数不少。然而,对其造成的文化资源的损失的研究还不够。所谓的文化资源就是能够传承文化传统的载体,诸如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学校等教育机构,图书馆等藏书机构,宗教寺庙,文化名人等等。对我国文化资源的掠夺、破坏和摧毁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对日本在侵华中造成广西文化资源的损失给予的重视是不够的。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广西 文化资源 中国 宗教团体
  • 简介: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华夏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中国自古至今出现过22000多个姓氏(现在仍在使用的有3500多个),其中起源于河南的约占2/3。在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300大姓(人口16万以上的姓氏)中,源于河南或主支起源于河南的有167姓。在宋代启蒙读物《百家姓》收录的504姓中,后人标注其郡望在河南境域的达115姓,居全国之冠。

  • 标签: 历史文化资源 姓氏 洛阳市 中国人口 河南省 《百家姓》
  • 简介: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推进,海内外兴起了客家文化热。客家地区在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客家文化旅游项目与线路,涌现出了赣闽粤“千里客家文化长廊”、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台湾桐花祭等等客家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品牌。

  • 标签: 文化资源保护 客家文化 开发利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文化产业品牌 改革开放
  • 简介: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海,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高原特色和民族风格。然而,令人们忧虑的是,青海民间文化遗产濒临日渐消失的危机:民间年画、皮影、傩戏等经典民间文艺日渐衰落,民间文化典型器物大量流失海外。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近年来,青海在抢救保护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弘扬先进文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民间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下功夫挖掘抢救和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保护。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文化遗产 青海 开发力度 大资源 民族文化传统
  • 简介: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及自然资源。然而西部特有的这种优势资源在开发建设的步伐中有进一步被弱化和流失的趋势,故在西部开发中,必须将保护与发展并重。

  • 标签: 西部 民族地区 资源 保护
  • 简介:曾经两度出任温州中学校长的刘绍宽先生,对温州的教育事业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在景色秀丽的凤山脚下的省重点中学平阳一中校园里,有一座建于40年代的建筑,人称“刘公堂”,就是为纪念刘绍宽先生而建的。“刘公堂”现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纪念碑,记述了刘绍宽先生考察日本教育的经历。

  • 标签: 纪念 景色 年代 平阳 经历 文物保护单位
  • 简介:<正>文化是全民的共同创造,社会各阶层都对文化大厦的建树有所贡献,然而,制作和传播文化为专职的“文化”,或曰“知识阶层”更发挥着使文化得以升华和延传的特殊作用。同中国文化史的进程表里相依的中国文化,大约经历了三种发展形态,这便是——巫史阶段、士人阶段和知识分子阶段。

  • 标签: 中国文化 近代知识分子 三个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 知识阶层 科举制度
  • 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期,让我们继续关注非遗项目,走近非遗传承,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学习和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徐艳丰秸秆扎刻徐艳丰,1952年8月生于河北永清,高粱秸秆扎刻民间工艺开创者,中国扎刻艺术大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的扎刻艺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中国一绝'。

  • 标签: 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美术大师
  • 简介:俄罗斯境内的那乃人和我国境内的赫哲族是同宗同源的一个民族,只因19世纪中期《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之分属于中俄两国,成为跨界民族。俄罗斯学者对那乃的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调查与研究有150余年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二个阶段,本文将按此进行分述,以期有助于赫哲等东北民族的研究。

  • 标签: 那乃 俄罗斯 历史文化
  • 简介:寺院僧侣是藏族社会最早饮茶的群体之一早先,由于茶叶得之不易,所以,吐蕃民间普遍都把茶叶当作开胃养身之珍品来看待,只有地位较高的阶级阶层才能享用得到。吐蕃前期,藏族社会中能够饮茶的主要是宗教人士和上层贵族普通百姓到后来才逐渐能够喝到。“由于藏族对僧人(喇嘛)十分崇敬,他们的饮茶习惯极易被人效法。

  • 标签: 佛教寺院 饮茶 僧人 藏传 藏族社会 阶级阶层
  • 简介:据调查,梅州地区多数乡镇都不见擂习俗,但是靠近揭西、陆河的五华县南部的乡镇如棉洋、桥江、梅林、龙村、硝芳、丁畲一带的客家人还有吃擂的习惯。当地群众把这项习俗作为一种饮食保健和热情待客的重要方式,到今天,普通人家都还在坚持做擂

  • 标签: 五华县 客家人 擂茶 梅州地区 饮食保健 普通人
  • 简介:蔡京法改革脱胎于贴射法的母体,体现了贴射法的制度精神,并在贴射法的再造和突破中,最终确立引榷的专卖模式。这是中国古代专卖制度的根本性演变,它走出了官府通过专卖经营从商品差价中获利的传统,从而转变了政府的专卖职能,恢复了市场对价格的配置作用,并且通过对商人征收净利实现了税收公平。蔡京的法改革奠定了中国古代专卖的制度走向,其制度模式及理念对南宋以降的法、盐法和榷酒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北宋 茶法 贴射法 以引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