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厦门市金莲隍高甲戏剧团创作排演的新编高甲戏《大稻埕》,以《马关条约》后日本占据台湾的历史为背景,通过遭逢剧变下台湾大稻埕商人林天来一家的命运与抗争,抒写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该剧曾先后荣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剧目奖一等奖第一名、第六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入选“2016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名录”和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2017年9月,高甲戏《大稻埕》以其展现中华民族不屈精神、体现两岸血脉相连情感的大格局和高站位,以及海峡题材、抗战主题、两岸携手、名家领衔、返本开新的鲜明特色,从100多部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宣部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成为10部获奖戏剧作品之一。
简介:王秀兰,女,生于1940年10月。大弦子戏著名演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秀兰1954年8月入大弦子戏剧团坐科学艺,先后师从大弦子戏名角郝福云(丑)、董宝进(旦)、吴庆月(旦、生)、戴建成(旦、生)、陈冠福(丑)等人,生、旦双修。王秀兰学艺三天便登台演出,次年成为剧团头牌旦角,兼工小生,主演过《两架山》、《火龙阵》、《斩王秀兰》、《审诰命》、《反五关》、《呼延庆打擂》、《闯幽州》、《下南唐》、《穆桂英下山》、《安金定投营》、《佘赛花》、《红珠女》、《追鱼》、《碧玉锛》、《金碗钗》、《乔老爷上轿》、《罗衫记》等传统戏,还主演过《江姐》、《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红嫂》、《龙马精神》等革命样板戏和现代戏,成功地塑造了近百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影响遍及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江苏等几十个市县。
简介: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歌剧院虽然外表富丽堂皇,但许多歌剧院票房大跌、债务缠身,职员罢工、管理混乱也随之而来。在欧洲,政府通常要给歌剧院一定的经费补助,但随着财政紧缩,这笔钱大多被砍掉。而以捐赠为经费来源的美国歌剧院,也因企业和艺术爱好者们由过去的"大善人"变成了今日的"铁公鸡"而难以为继。甚至像纽约大都会这样曾经日进斗金的歌剧院,也因财务拮据被迫过起紧日子。这一波经济衰退引发的欧美歌剧业危机,更多折射出的是当今歌剧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歌剧的慢节奏已经很难满足年轻一代艺术观赏者的需求,他们转而寻找释放性更强、节奏更快的直观表演。而欣赏歌剧又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如今的观众又能下多少功夫去了解歌剧呢?歌剧当然不会消亡,但能否重现辉煌却是一个未知数。在如此的背景之下,中国歌剧的方向和未来在哪里?中国歌剧院的发展和生存之道又是什么?让我们听听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