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是一篇发表于1970年的文章,但直到21世纪之后的十多年里,仍被反复转载收录在美国舞蹈人类学的诸多论文集中,也是此专业研究方向的重点必读材料。在先声夺人的题目下,作者没有就芭蕾谈芭蕾,而是用大量篇幅追溯人类学和舞蹈学对于舞蹈的认识分歧,并厘清概念和观念,以西方第一人称的口吻从本质上展开自我批判,使读者能够意识到知识系统内谬误观念的传衍。针对舞蹈人类学在中国的舞蹈理论研究中方兴未艾的局面,我们在借鉴文化人类学方法论做舞蹈研究的时候,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来解读文献材料,如何避免调查材料成为理论注脚,如何以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既往的舞蹈理论及其背后的观念,同时与中国的舞蹈理论研究互文观照,这篇文章都能给出很深的启发。西方舞蹈学者在对原始舞蹈和民族舞蹈的概念理解中带有欧洲中心主义的观念,导致在对研究对象的阐述和分析中有很多谬误,也影响了舞蹈学者看待舞蹈世界的眼光和判断。这篇文章就是想为沟通搭桥。本文的目的就是矫正观念,重新审视舞蹈,从文化内部的逻辑推理,得出“芭蕾是民族舞”这样的结论。
简介: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的初、复评将于六月初开始,数十个报名参评作品的录像带正静候评委们的严格审视。其中究竟谁能脱颖而出进入最终的决赛?前往宁波角逐“金荷花”的12部作品能否代表当前我国舞剧、舞蹈诗创作的一流水平?最后捧得“金荷花”的那部舞剧或舞蹈诗是不是“众望所归”?这些都是容易引发议论的话题。应该说规模如此之大的舞剧、舞蹈诗评奖活动,不仅是中国舞蹈半个世纪以来鲜见的盛事,也是世界舞坛上的创举。它表明了舞剧、舞蹈诗创作在中国的活跃以及中国编导家们从未止息的热情。但是,活跃与热情并非等同于全部优秀,当几十部类型不同、风格迥异、语言纷繁的舞剧、舞蹈诗同时放在一起评判,当各个舞种的舞剧作品交叉混杂从而使可比性有所降低,当水平接近或优缺点同样突出的作品纷至沓来一字排开———这个时候公正而准确地去断定孰优孰劣,似乎也不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情。国际舞蹈比赛(如芭蕾)的惯例是设有规定剧目,所有的演员都跳规定的舞蹈,竟技水准一目了然。作品比赛也往往局限于某一舞种(如现代舞),在同一类别中评议,较易分出高下。即使像首届“荷花奖”舞蹈评奖那样综合性的评奖活动,因为分成五个舞种的评委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