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空间理论作为20世纪末新兴西方文艺理论批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观照文学文本全新视角。作家多丽丝·莱辛寻求空间结构与作家价值之间关涉,为作品中殖民话语表达安排了一种实在感知形式。本文试图以莱辛三部作品《在我皮肤下》、《回家》和《野草在歌唱》为例集中呈现她对“空间”描写与“殖民主义”之间所具有的多重联系与思考。

  • 标签: 多丽丝·莱辛 空间 殖民话语
  • 简介:恐怖主义,尤其是9·11事件给各国民众带来了恐惧和创伤,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进而引发了关于恐怖主义思考。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在其短篇小说《我能找证人吗?》、《飞逸范式》及长篇小说《飞逸》中先借用了主流媒体刻板思维,继而以族裔视角,对恐怖主义进行了"语境化"、"亲历性"处理,使作品中的人物对恐怖主义本身以及与之相关关爱、友谊、信任、背叛等进行了深度思考,使他们获得人生顿悟,意识到恐惧和制造恐怖事件都是不可取行为,仇恨和狭隘民族主义不能解决民族矛盾,只有爱心和宽容才是正道,从而使人物趋向理解、和谐与融合成长方向,实现了心智成长。

  • 标签: 谢尔曼·阿莱克西 恐怖主义 语境化 亲历性
  • 简介:菲利普·罗斯在其后期创作中,往往通过记忆书写再现历史瞬间,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对于现实生活中小人物胁迫,《愤怒》就是典型之一.这是一部关于朝鲜战争记忆小说,以马科斯弥留之际自传性记忆为主体,展现20世纪50年代年轻人在理想自我与社会现实冲突中无奈与愤懑.作品对马科斯父母创伤记忆进行刻画,强调战争等历史事件强加给普通人难以言说之痛,并以异故事叙事者视角从事实和道德两个层面修正和补充马科斯及其母亲“不可靠记忆”,体现了罗斯追问历史并以文学虚构建构集体记忆创作观.

  • 标签: 菲利普·罗斯 《愤怒》 历史 记忆
  • 简介:曹邺,字邺之,阳朔(今属广西)人,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二,共一百零六首。曹邺诗歌虽然数量不多,但较伞面地反映了晚唐社会现实。

  • 标签: 曹邺 诗歌 晚唐社会 现实主义诗人 《全唐诗》
  • 简介:《芦苇花开》是诗人李强所创作一首富有哲学意味现代诗歌。以芦苇为主要意象进行想象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思考与求之不得哀伤以及一种积极向上情怀。“芦苇”作为诗中反复出现意象将诗人所要表达情感传递出来。诗歌共分为五个结构段,主题和情感一致性将诗歌串联起来。整首诗歌意象众多,情感丰富而细腻,思考富有哲学意味,值得品读一番。

  • 标签: 李强 诗歌 芦苇 哲理
  • 简介:历史会记住我们甜酸苦辣。本期我们改版。我们期望,《华人世界》站在全球华人主流立场上,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财智华人进行报道和关注,以开放眼光和国际视野,依托“中国概念”和“中国力量”,传递华人声音,展示华人文化,报道华人时事,弘扬财智华人价值观,彰显华人财智竞争力。

  • 标签: 历史 《华人世界》 全球经济一体化 中国概念 国际视野 华人文化
  • 简介:清空,辽远,禅声,弦外有音.田园诗《无尽》读者思绪引向那一望无垠、令诗人无数次乐而忘返而陶然沉醉大海之中.对《无尽》层层诠释传出一种渐深入禅意境."心元归一潮如海"禅境纷纭变幻,而禅者"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跨越生命山山水水.《无尽》与禅境类比是从相上予以揭示:仿佛一个平面坐标图上禅者与诗人足迹交相辉映,其轨迹汇合是横竖坐标的交点.一幅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无尽意图.两者于神上相似却仍处于"雾里探花"、"水中捞月"境地.本文旨在寻幽探微,从诗歌《无尽》中窥见了禅影,以及禅境无常.

  • 标签: 沉醉 禅境 无尽意 无常
  • 简介:希伯来语现代诗歌概观[以色列]伊兹拉·斯派斯亨德勒朝全,方明译希伯来现代诗歌始自于18世纪末。当时欧洲犹太人刚刚开始从他们犹太居民区脱颖而出,进入现代世界。尽管到圣经时代结束时候希伯莱语作为一种口头语言已经停止,但希伯来语诗歌创作却仍然继续着...

  • 标签: 希伯来语 巴勒斯坦 宗教诗歌 犹太人 现代诗歌 民族主义
  • 简介:<正>尼扎尔·格巴尼(NizārQabbānī1923—)。叙利亚诗人。生于大马士革一个艺术传统富绅家中。1945年于大马士革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进入外交界,1945—1966年期间,曾在叙驻开罗、安卡拉、伦敦、北京、贝鲁特、马德里等使馆任职,精通英语、法语,曾访欧洲各国,开扩了眼界。1966年辞职,定居于贝鲁特,并创办一家出版社。从1955年其第一部诗集《褐色姑娘对我说》出版,至今

  • 标签: 艺术传统 爱情 民族解放 自由体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
  • 简介:<正>本世纪前诗歌——更确切地说,十九世纪中期前诗歌,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一般称之为传统派诗歌,它们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艺术经验。尽管“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一代诗人和一代诗风,一个时代过去了,这个时代一代诗人和一代诗风,也随之而逐渐失去它社会地位和影响”,然而,在现代诗苑里,传统派诗歌之花并没有消失,依旧存活着、开放着,并且绰约多姿。1993年止,近三十位诗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中不少诗人属于传统派,如法国普吕多姆、弗·米斯特拉尔、佩斯,意大利的卡尔杜齐,前苏联帕斯捷尔纳克,德国萨克斯,瑞典的卡尔费尔特,捷克塞弗尔特,波兰米沃什,智利加·米斯特拉尔,印度泰戈尔,希腊塞弗里斯和圣卢西亚沃尔科特等。他们创作,充分显示了传统诗歌艺术魅力。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诗歌流行欧美,仍然众多诗人坚守传统

  • 标签: 超现实主义诗歌 二十世纪 世界诗歌 诺贝尔文学奖 语言 米斯特拉尔
  • 简介:  在2005年2月16日《中华读书报》上,刘士杰先生文章《中西合璧儒雅温厚-访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文章最后说,屠岸先生"另外还有一本《英国诗选》,这本书工程较大,已经完工了.……

  • 标签: 历代诗歌选 英国历代 读英国
  • 简介:在半殖民地语境下,作为半殖民地主体新感觉派作家,怀着对西方都市文化崇拜和向往,参与了上海都市想象性虚构和叙述,其对街道、闲荡者、都市摩登女郎等意象想象和建构发掘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都市特殊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

  • 标签: 半殖民地语境 新感觉派 都市 闲荡者 摩登女郎
  • 简介:旅行书写是美国现代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歌创作重要组成部分。毕肖普巴西诗歌是她对旅行之所自然与地理空间文本实施经验阅读和诗性阐释结果,其中潜隐着她对殖民文化之动态性形成审视和对侵入文化之弥散性衰朽反思。本文将在文化人类学视域内,以后结构主义批评途径进入毕肖普旅行诗歌内部,通过对作品纹理肌质和文化语境双重观照,探明其空间诗学构成方式及意识形态生产过程。

  • 标签: 伊丽莎白·毕肖普 旅行书写 空间诗学 政治性
  • 简介: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湮没无闻,晚清汉语基督教小说自2000年以后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域新兴学术亮点。以美国韩南教授(PatrickHanan)《19世纪中国传教士小说》(TheMissionaryNovelsofNineteenth-CenturyChina)一书为起点,相关研究成果渐次于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历史学、宗教学等不同学科涌现。香港中文大学黎子鹏教授对这一领域保有持续关注热情,且成果甚丰。

  • 标签: 基督教 小说 汉语 晚清 中国古代文学 书写
  • 简介:本文以记忆理论为视角,考察小说《基列家书》中个体记忆如何推动叙事者参与对历史讲述、对集体文化记忆反思与修正并最终重建自我身份认同。由此揭示在阐释作者对历史、宗教及传统文学表达时,记忆所体现思想和艺术价值。在《基列家书》中,个体记忆不仅使代际间情感与传统断裂得以弥合,还帮助叙事者反思集体文化记忆中遗忘与压抑,并修正其核心内容:废奴传统和宗教传统。个体记忆使叙事者在历史语境中审视废奴传统变迁,对它所代表集体认同演变进行反思,促使叙事者身份认同逐渐形成;个体记忆还激活叙事者宗教认同和感知力,使其看到改善宗教现状希望,最终推动叙事者完成自我认同建构,困扰其多年认同危机也随之消失。

  • 标签: 玛丽莲·罗宾逊 《基列家书》 记忆 身份认同
  • 简介:在意大利文学和文艺复兴思潮影响下,乔叟对自己创作、对英诗发展和文学本质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思考和探索。他这时期重要著作《声誉之官》就是其探索艺术体现。在诗里,作者既揭示了文学作品虚构性质,也强调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基础,并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艺术地表现了现实主义创作观。他还将生动口语运用于诗歌创作并尝试内容与语言风格之间有机统一,这也是英诗史上一个重要发展。

  • 标签: 乔叟 诗歌创作 文学 诗史 广泛 虚构性
  • 简介:<正>Ⅰ著名批评家约翰·罗斯金和诗人丹特·加布里埃尔·罗塞蒂一起用了一整夜试读《男人和女人》。其后,罗斯金写信给布朗宁说:“读您诗比穿越阿尔卑斯山冰川还艰难。它的确才气横溢,也有相当深度,但充满了裂缝,以至半程路必须靠梯子和斧子来攀缘。然而,我已在您诗中

  • 标签: 布朗宁 罗斯金 诗歌 阿尔卑斯山 男人和女人 罗塞蒂
  • 简介:<正>花和鸟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在任何一个民族诗歌里,不仅有百花齐放,而且有百鸟争鸣。她们在诗歌形象,对于抒发诗人感情、烘托诗歌气氛、深化诗歌意境、拨动读者心弦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要谈是夜莺和杜鹃这两种鸟分别现英汉诗歌形象意义,并作一些粗略比较。一这两种鸟都有动人传说。我国《词源》中,《杜宇》条目下注曰:杜宇:古蜀帝名,化为杜鹃。后人因称杜鹃为杜宇。太平御览一六六汉杨雄蜀王本纪:“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又十三州志:“当七国称王,独杜宇称帝于蜀。……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子规,即杜鹃,一称杜主。关于蜀王杜宇之魂化为杜鹃传说,我国读者一般都比较熟悉。

  • 标签: 英汉诗歌 夜莺 杜鹃 形象意义 诗歌翻译 美好的事物
  • 简介: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占据着非常重要作用,诗歌在教学中既能起到增长知识作用,又能起到美化人品、净化心灵美育作用。本文从诗歌美育必要性入手,分析了诗歌美育策略,即从审美主体出发,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审美主体在诗歌美育中作用;并提出了通过酝酿氛围、营造韵律感受、重视朗读等手段来进一步推动诗歌美育。

  • 标签: 审美主体 诗歌 美育
  • 简介:侯方域是明末清初四公子之一,出生于官宦世家,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在明清鼎革之际,他颠沛流离,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目睹了战争、瘟疫、水灾、旱灾、蝗灾等给黎民百姓带来巨大灾难,对于明朝灭亡他痛心疾首,对于南明小朝廷他寄予了深厚期望,从这一时期他创作诗歌可以看出来侯方域浓厚家国情怀。

  • 标签: 侯方域 诗歌 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