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的基本假设是叙事本身并非线性的或者碎裂的,线性与碎片性都是阐释的结果。读者若对一致性感兴趣,便倾向于在每一种叙述中找到线性,若是乐见对于碎裂的人类境况的表征,则几乎无法看到线性。这一假设可由四个例证论述。第一个例证是明显属于线性叙事的小说《三个火枪手》。细读其《序言》可知,该文本目的在于突显其虚构性,一直调用叙事聚焦,颠覆角色的身份,动摇年代顺序,对线性提出挑战。第二个例证则是匈牙利1930年代的冒险小说,从叙述时间处理的角度看,这种文类中通常会很简单,但该小说则不然。突兀的叙述只在读者的回想中才才变成线性的,与主角那侦探似的故事创造者一样。因此,传统认为的线性叙述文类在后现代文学熏陶下的读者看来,有可能是碎裂的;这一点与此文例举的另外两部非常复杂老道的叙事恰成对照。这两部碎片化的后殖民叙事作品是拉什迪的《小丑沙利马》(2005年)以及俄罗斯女作家乌利茨卡娅的《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2005年)。尽管这两部小说的碎片化和多视角叙事技巧令人惊叹,其基于时间发展而成的家族故事主线仍然显而易见。真正的线性叙事也许从未存在过,而甚至是极具艺术技巧的碎片化叙述依然可以读成线性的。
简介:<正>缘起对于一个湖北籍的作家来说,对于一个生在长江边、喝着长江水长大的男人来说,"三峡"无疑是我生命中、或者文学生命中重要的图腾了。从外祖父拿着竹戒尺督促我读《唐诗三百首》开始,峡江就在我生命中奔腾流淌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三峡,是如诗如画的三峡,是神话和传说的三峡,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三峡,是"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三峡,是大泼墨、大写意、气势雄浑、云蒸霞蔚的三峡,是巫山神女、秭归屈原、香溪昭君的三峡。那时的三峡,是雾一般朦胧的,梦一般飘渺的,没有细节,没有具象,只是诗的感觉,只是美的象征。第一次全程穿越三峡,是1966年的冬天。
简介: 一张录取通知书,一份心情,使我们八姐妹走到了一起. 减肥二重奏 寒假回来第一天,小坤便一副烦恼的样子,"唉,经过一个月的调养,我又增加了1.5公斤,气死我了.""可不是,我放假前新买的'苹果'牛仔裤,都不能穿了!"洋洋埋怨着.就连平时最不讲究的老班(就是在下)也发起了牢骚:"我的皮下脂肪增多,我都不敢穿那件'迷你'马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