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引言0.1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文学语言研究的方法问题。语言学的目标无论多么复杂,归根结底足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探求人类如何利用语言形式在结构上的差异来传递相应的意义(这样的表述方式概括了通常所说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或者帮助研究者触及到语言形式的内在特征,或者有助于在形式的控制下把原先只是朦胧语感的意义用可识别的手段刻划出来。
简介:于屏方、杜家利新著《汉、英学习词典对比研究》一书已于2010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学习词典编纂界的领军者——英语学习词典为参照系,从词典本体论出发,对汉语、英语学习词典的宏观结构、中观结构、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探讨英语通用语语用研究综述。在对英语国际通用语语用研究概况综述的基础之上,得出新时代新形势下,为顺应语言发展的新态势,国内外关于ELF语用研究应关注网络虚拟世界的ELF语用现象。
简介:<正>为促进我国语音教学和言语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目前应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语气和语调,韵律与节奏,语流音变,生理语音学及语音对比等。一语气和语调语气可以用语调表示,也可以用语气助词表示。1.语调:汉语语调有两个变量,音高重调和边界调。音高重调传递焦点等信息;边界调传递疑问等语气信息。汉语音高重调和边界调的语音表现跟英语的很不一样,有自己声调语言
简介:1引言语言理论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引领语言研究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核心部分,但是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语言研究的历史也就一百年左右,还有很多语言事实没有描写清楚,理论概括的条件还不太成熟,再加受乾嘉学派的影响不重视理论研究,而某些青年人把玩弄术语当作理论研究又败坏了理论研究的名声,因此理论研究在中国就一直处在受压抑的不正常状态,
简介:历史语言学的先驱格里姆(J.L.K.Grimm)曾经讲过两句足以令人振聋发聩的名言,一是"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二是"关于各个民族的情况,有一种比之骨头、工具和墓葬更为生动的证据,这就是他们的语言"。民族语言与民族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国内外学者也早就开始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民族学的具体规律,通过语言现象来发掘民族和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简介:摘要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揭示隐喻在语篇连贯及语篇理解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语篇生产者和接受者的角度探讨了隐喻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篇功能。
简介:
简介: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从功能上可分为传知性交际和寒暄性交际等。前贤对传知性交际及其载体研究得较多,对寒暄性交际的研究不够多,对现代汉语寒暄的研究也未形成体系,其定义与性质、其形式和功能、其理论和应用都有待进一步廓清和深入。
简介:清光绪年间佚名所著《声均表》分古韵十九部,并证以谐声及群经押韵。其古韵分部虽未达到同代学者应有水平,但其对冬部、月物部、文部、元部、阳部声符的处理都值得称道,如文部声符已非常接近王力。此外作者亦将质部独立、东冬部分立、侯部配有入声、从脂微部中独立出月物部。《声均表》的发现,丰富了清代古音学的内容。
简介:摘要语文的审美化教学体现了“鉴赏美――内化美――表现美”这一动态的过程,而语文课外活动则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美育在其中的渗透显得更加的自然,其功效不仅潜移默化,而且是事半功倍的。这两者的结合,必将大大地促进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
简介:本文从叙述主体与接受主体的构建方式,来审视叙述学中对不可靠叙述的理解。笔者认为:不可靠性作为一种叙述策略,其本身意义的呈现,以及对不可靠叙述判断和全面理解,都离不开受述者的介入及其针对叙述主体所展开的种种形式的对话;而这种或顺水推舟、或逆流而行的对话,实质是受述者的阐释策略,它在信息两端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呈现出来。因此,受述者是分析小说叙述主体不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首先从叙述主体的自反性这一角度出发,来分析受述者在不可靠叙述中的取位,并得出:作为信息重构者的阐释主体和信息发出者的叙述主体,这二者之间的互动,使“不可靠”本身显得有意义。
简介:本文收集了1000个“×哥”,对这一语言形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哥”中的“×”,在音节数量上以双音节为主,在词性上以名词性成分为主;“×哥”中的“哥”,基本语义特征逐渐虚化,附加色彩义增多;“×哥”作为一个整体,表意类型丰富多样。“×哥”与“×姐”“×弟”“×妹”构成了一个同质性很强的语言现象群。同时,这种语言形式深受网络普及、后现代主义文化与草根文化盛行的影响,是使用者标新立异、猎奇围观等心理的展示。
简介:基于对国外语法化研究新进展的初步了解以及汉语语法化研究现状的粗浅观察,本文认为,在当前和未来的汉语语法化研究中下述四个课题需要着力研究:结构式语法化的研究、语法化模式的研究、话语标记语法化的研究以及与语法化相关的语义演变研究.
简介:陇中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最早的剪纸出现在南北朝,集装饰、巫术和祭祀功能于一体。祭祀剪纸主要用刀、凿制作,大部分装饰剪纸和巫术剪纸用剪刀剪成。陇中剪纸的特征是野,线条粗犷,风格朴拙;饱含着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原始文化意味,并集中展现人类生活;惯用明喻、隐喻、提喻、转喻、象征、类比、谐音、夸张等修辞手法。
简介: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讨论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自然语言理解之间的关系,展示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示和语言学中的语法描述之间的互动作用,提出语言知识的形式表示和语言的计算分析的有关步骤,尝试建立一种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最后介绍这项研究的理论背景并展望这种研究的应用前景。
简介:文章介绍作者十余年来理论研究与汉语实践结合的切身体会,认为没有形式语言学理论的帮助,不仅很难或无法解决汉语的韵律问题,甚至根本就无法发现汉语的韵律问题。文章在综述以前韵律构词、韵律句法、历史句法以及现代汉语书面韵律语法研究的同时,提出韵律不仅具有功能性成分(functionalcategory)的“促变”及“融变”等句法作用,而且兼具结构性的表意功能(prosodicconnotation)。
简介:传播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难以得到圆满解答的问题。传播研究的两大学派——过程学派与符号学派长期以来的争执,甚至有时刻意贬低对方,约翰·费斯克在一系列假定基础上给传播下了一个宽泛且饶有兴趣的定义,他将传播定义为“借助讯息而进行的社会互动”。
文学语言研究方法论
《汉、英学习词典对比研究》出版
英语国际通用语语用研究综述
汉语语音研究的几个问题
语言理论和语言理论研究
朝汉人体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隐喻语篇功能的认知研究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
罕见韵书《声均表》古韵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研究
不可靠叙述的符号研究
网络语境下的“×哥”形式研究
关于词汇使用度的初步研究
四川方言语音研究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
陇中剪纸的符号修辞研究
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
韵律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
评《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